《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LOGO1一一 病句辨析病句辨析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病句辨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2(一)语序不当(一)
2、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种情况: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3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 热烈地引起了讨论。(“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中心语:一部分语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例:纷飞的蝴蝶;生产的石油。定语:修饰中心语。纷飞的蝴蝶;生产
3、的石油;一个故事。谓语:主语所发出的的动作。(动词)我是谁?;我打你。状语:附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热烈地讨论;充分激发。4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的”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57主客颠倒: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8分句
4、位置不当:例: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6(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7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把“是”改做“表现出”。)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
5、改为“形象”。)3 修饰语与谓语谓语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84前后照应错误 例: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9(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0 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例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
6、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11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例3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例4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
7、就重复了。)例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12(四)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例1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例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例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
8、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13(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例1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例2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例3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14例4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
9、,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指代不明。)例5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歧义。“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领导。)15(六)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等。例1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与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例2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两三百人怎么会有上千只眼睛呢?不合事理。)16 例3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例4.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人人恩怨有关。(双重否定失当,句意正好相反。可删去“不是”。)17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