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总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药药理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总论.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 中药药效学和中药的功效主治中药药效学和中药的功效主治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毒理学中药毒理学 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二、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概念概念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科
2、学方法方法,研究中研究中药药和机体相互和机体相互作用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中医体系中医体系 基础药理基础药理学学 现代医学体系现代医学体系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pharmacodynamics of TCM)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pharmacokinetics of TCM)1 1、阐明中医药理论阐明中医药理论及其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本及其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本质质 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治
3、疗血瘀证 药理基础:药理基础:(1 1)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液流变学;(2 2)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流动力学;(3 3)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2 2、为中药新药开发奠定科学基础、为中药新药开发奠定科学基础 中药药理研究可为中药新药中的配伍、工艺、中药药理研究可为中药新药中的配伍、工艺、剂型、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的研究,提供必要剂型、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的技术资料。3 3、提高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当前中西医双重诊断存在的广泛性,中药药理当前中西医双重诊断存在的广泛性,中药药理作用已成为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参考。作用已成为临床
4、处方用药的重要参考。枳实注射液枳实注射液抗休克抗休克 4 4、推进中西医结合、推进中西医结合 中药药理学是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程中逐中药药理学是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程中逐渐产生并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本身是中医渐产生并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本身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应与中西医结合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应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并进。学科的发展并进。5 5、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 揭示中药的现代科学原理,使祖国医药的知识揭示中药的现代科学原理,使祖国医药的知识能为全世界医药学界所理解和掌握,成为全人类能为全世界医药学界所理解和掌握,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的共同
5、财富。20 204040年代年代,对常用中药进行了初步药理研究,对常用中药进行了初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研究条件差,且很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研究条件差,且很少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少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50506060年代年代,对大量单味药进行了药效研究,对大量单味药进行了药效研究,推动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70708080年代年代,开始注意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开始注意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复方研究进展较大。出版了复方研究进展较大。出版了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教科教科书。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丰富起来。书。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丰
6、富起来。909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思路有,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思路有较大突破,研究方法手段日益先进。较大突破,研究方法手段日益先进。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 一、四性的现代研究一、四性的现代研究(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一)对
7、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使寒证动物寒凉药使寒证动物 痛阈痛阈 惊厥阈惊厥阈 5-HT 5-HT 热性药使热证动物热性药使热证动物 痛阈痛阈 惊厥阈惊厥阈 NEDANEDA 可见可见 寒凉药:使寒凉药:使CNSCNS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热性药:使热性药:使CNSCNS兴奋作用兴奋作用。(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使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寒凉药使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偏低。温热药使自主神经平衡指数温热药使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偏高。寒凉药使热证或阴虚证动物寒凉药使热证或阴虚证动物交感神经交感神经-b-b受体受体-cAMPcAMP系统功
8、能降低,系统功能降低,使使cAMP/cGMP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比值恢复正常。温热药使阳虚证动物温热药使阳虚证动物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M-M受体受体-cGMP-cGMP系系统的功能降低统的功能降低,使,使cAMP/cGMP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比值恢复正常。(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性药物寒凉性药物抑制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使内分泌系统功能,使17-OHCS17-OHCS,孕酮含量的达峰时间延迟。孕酮含量的达峰时间延迟。温热性药物温热性药物兴奋兴奋内分泌系统功能,使内分泌系统功能,使TSHTSH含量升含量升高,基础体温升高,高,基础体温
9、升高,17-OHCS17-OHCS合成释放增加,动物合成释放增加,动物周期缩短,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增多等。周期缩短,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增多等。(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耗氧量耗氧量 体温体温 饮水量饮水量 温热药温热药 寒凉药寒凉药 多数温热药可多数温热药可增强增强能量代谢,多数寒凉药可能量代谢,多数寒凉药可抑制抑制能量代谢。与影响下丘脑能量代谢。与影响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轴功甲状腺轴功能,能,Na+-K+-ATPNa+-K+-ATP酶活性有关。酶活性有关。(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1 1)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用于
10、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 清热药:双花、板兰根、连翘、鱼腥草、三黄;清热药:双花、板兰根、连翘、鱼腥草、三黄;辛凉解表药:菊花、葛根等;辛凉解表药:菊花、葛根等;清热通淋药:木通、车前草、扁蓄、金钱草等;清热通淋药:木通、车前草、扁蓄、金钱草等;(2 2)用于抗肿瘤:用于抗肿瘤:山豆根、大黄、山慈菇、青山豆根、大黄、山慈菇、青黛、苦参黛、苦参寒凉药。寒凉药。辛辛可行、可散可行、可散;主要含挥发油;多数存在于解表主要含挥发油;多数存在于解表药、理气药中。药、理气药中。甘甘能补养、缓和、和中;含氨基酸、糖、苷类活能补养、缓和、和中;含氨基酸、糖、苷类活性物质;多数存在于补益药中。性物质;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理学 总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