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概述精.ppt
《抗菌药概述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概述精.ppt(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概述第1页,本讲稿共126页机体、病原体、化疗药物三者 间相互关系第2页,本讲稿共126页化疗药物分类 l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化疗):对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l药物分类抗微生物药(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第3页,本讲稿共126页第4页,本讲稿共126页抗菌药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胞浆内粘肽前体的形成胞浆膜阶段粘肽合成胞浆外交叉联接过程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3.抑制蛋白质合成4抑制核酸代谢(叶酸代谢;核酸合成)第5页,本讲稿共126页药性(抗药性)产生机制耐药性:多次接触后,敏感性下降,疗效降低或无效。耐药性产生机制:产生灭
2、活酶(水解酶;钝化酶)改变胞浆膜通透性细胞内靶位结构改变代谢途径改变(PABA增多)第6页,本讲稿共126页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l严格根据适应证选用药物l防止抗菌药不合理使用l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须严格掌握适应证l肝肾功能障碍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第7页,本讲稿共126页 联合用药适应证 l未明病原菌的细菌性严重感染l严重混合感染l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l需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l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l为更好控制CNS组织感染第8页,本讲稿共126页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意义:l协同作用,提高疗效l耐药性l抗菌谱l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第9页,本讲稿共126页抗菌药依
3、作用性质分类l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l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l第III类:快效抑菌剂第10页,本讲稿共126页、抗菌药联合用药的效应 l协同作用:1+12I类+II类/II类+III类/II+IVl相加作用:1+1=2 II类+III类/II+IV/III+IVl无关作用:1+1=1I类+IV类l拮抗作用:1+1氨苄等;对-内酰胺酶稳定;对G+菌作用差,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不敏感。第29页,本讲稿共126页第30页,本讲稿共126页第一代头孢特点:l药物: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环乙烯。抗菌谱:对G+菌有效,包括产青霉素金葡菌,作用小于PG;部分G-菌有效。对-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小于
4、第2、3代头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第31页,本讲稿共126页 第二代头孢特点:l头孢孟多,头孢呋新,头孢克咯(口服)l抗菌谱:对G+菌作用第1代头孢。l肾毒性第1代头孢。第32页,本讲稿共126页第三代头孢特点:l药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哌酮l1、抗菌谱:G+菌作用第1代头孢。l3、对肾基本无毒性。第33页,本讲稿共126页头孢菌素类应用:l第1代:耐药金葡菌感染,口服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尿路感染。l第2代:G-杆菌感染,败血症等l第3代:新生儿脑膜炎,肠杆菌所致脑膜炎,G+/G-菌所致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第34页,本讲稿共126页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5、l特点:1、抗菌谱,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类似,G+菌作用血液)抗菌机制:作用于50S亚基,可能与P位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mRNA移位。不良反应:胃肠反应,静注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第43页,本讲稿共126页红霉素抗菌谱与临床应用l抗菌谱:G+菌,G-球菌作用与PG似(较弱)G-杆菌:百日咳、流感、布氏、军团菌、空肠弯曲杆菌作用强。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立克次氏等有效l临床应用:1、白喉带菌;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结肠炎;弯曲杆菌致败血症,肠炎及军团病的首选药。2、耐PG的金葡及PG过敏者作为PG替代药第44页,本讲稿共126页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l体内过程:
6、骨组织及其它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l抗菌机制:与红霉素似,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与红霉素竞争结合部位。第45页,本讲稿共126页林可霉素类的作用l抗菌谱: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葡菌),多数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有效。l临床应用:一般不首选。用于敏感菌引起的骨髓炎,关节感染。混合感染l不良反应:胃肠反应,假膜性肠炎第46页,本讲稿共126页万古霉素l抗菌机制:(一)胞壁粘肽合成,对胞浆中RNA合成也具抑制作用。l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产生耐药性l抗菌谱与临床应用:G+菌作用强,用于耐药菌的严重感染。假膜性肠炎。l不良反应:
7、毒性反应大(耳、肾)第47页,本讲稿共126页替考拉宁(壁霉素)l分子结构,抗菌谱,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与万古霉素似。l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万古霉素。第48页,本讲稿共126页多抗菌素B和粘菌素l属窄谱抗菌素,对G-杆菌敏感,尤其对绿脓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l机制:作用于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l毒性大,肾毒性最突出(22.2%),神经毒性,变态反应,肝毒性。第49页,本讲稿共126页杆菌肽l抗菌谱:与PG似,G+菌(产酶的金葡菌有效),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有效,G-杆菌耐药。l机制:抑制胞壁合成(抑制脱磷酸化过程),同时也损伤细胞膜。l全身用药肾毒性严重,仅限于局部应用。第50页
8、,本讲稿共126页第51页,本讲稿共126页氨基甙类药物的共性l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多原形经肾排泄。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l抗菌机制: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终止阶段;造成细菌胞膜缺损。为杀菌药。l耐药性:产生钝化酶;细胞壁通透性改变;作用靶位的改变。第52页,本讲稿共126页氨基苷类抗生素共性l抗菌作用:需O2G-杆菌强杀菌,G+菌(金葡菌),结核杆菌。l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耳毒性(前庭,耳蜗功能损害)肾毒性: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第53页,本讲稿共126页链霉素(streptomycin)应用l鼠疫、兔热病首选药;l第一线抗结核药,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9、l布氏杆菌病,与四环素合用;l感染性心内膜炎(与PG合用为首选药);l与PG或氨苄西林合用,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及术后感染;第54页,本讲稿共126页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l兼性/需O2G-杆菌:强大杀菌:链霉素耐药性多,阿米卡星对钝化酶稳定性高。l绿脓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无效。其余有效,妥布霉素活性较强。第55页,本讲稿共126页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lG-球菌:作用较差。大观霉素对淋球菌高度有效。lG+葡球菌:有效,包括耐青霉素金葡菌有效,常与-内酰胺类药合用,奈替米星活性较强。lG+肠球菌、链球菌:作用微弱。l厌O2菌:无效。第56页,本讲稿共126页链霉素(streptom
10、ycin)应用l鼠疫,兔热病首选。l与PG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l结核治疗。l布氏杆菌病,与四环素合用。第57页,本讲稿共126页庆大霉素(gentamicin)应用l严重G-杆菌感染首选药;l病因未明G-杆菌混合感染,与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合用;l绿脓杆菌感染(羧苄青霉素合用)l口服用于肠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第58页,本讲稿共126页其它氨基甙类抗生素应用l妥布霉素:绿脓杆菌,G-杆菌所致感染。l阿米卡星:用于对其它氨基甙类耐药者。l新霉素/卡那霉素:局部外用l西索米星,小诺米星:与庆大似l奈替米星:严重G-杆菌感染。l大观霉素:无并发症淋病,第59页,本讲稿共126页
11、第60页,本讲稿共126页四环素类分类l天然:l四环素(tetracycline)l土霉素(terramycin)l半合成:l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l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第61页,本讲稿共126页四环素类特点l体内过程特点;l机制:与30S亚基在A位结合,阻止始动复合物的形成,抑制aa-tRNA在该位联结。l酸性环境,吸收好,抗菌作用增强第62页,本讲稿共126页四环素类抗菌谱l广谱,抑菌药。对G+,G-球菌,杆菌,厌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原虫均有效。对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第63页,本讲稿共126页四环素类应用l立克次体
12、感染,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鹦鹉热等特效,首选。lG+和G-菌引起感染,耐药菌多,仅兔热病,布鲁菌病,霍乱等首选,余为次选药,用强力霉素等等多。l肠内阿米巴病l放线菌病,气性坏疽,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第64页,本讲稿共126页四环素类不良反应l局部刺激;l二重感染;l对骨、牙生长影响;l其它(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第65页,本讲稿共126页强力霉素(doxycycline)特点l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但作用强2-10倍,耐药金葡有效,耐药株较少,脂溶度大,分布广。l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吸收仍受食物等影响,脑脊液中浓度也较高。T1/2长,达16-18小时。l刺激性强,宜饭后服。第66页,本讲
13、稿共126页米诺环素特点:l抗菌作用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最强的。l对耐药菌有效,尤其MRSA和强力霉素耐药菌对本品仍敏感。l脂溶性高,吸收完全,且不受食物影响。T1/2长(14小时),分布广,胆汁和尿中浓度比血中高10-20倍,排泄慢。l可引起可逆性前庭反应,与剂量有关。第67页,本讲稿共126页 氯霉素(Chloromycetin)l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分布广、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大部分从肾排出l抗菌机制: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蛋白合成。第68页,本讲稿共126页氯霉素抗菌作用广谱,抑菌。l对G+杆菌,球菌均有效,但抗菌作用四环,PG;l对
14、G_菌作用强,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它抗生素强.。对变形,绿脓杆菌一般耐药。l对立克次氏体,沙眼衣原体,螺旋体有效l对G-性厌O2菌有效好.第69页,本讲稿共126页氯霉素应用l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l立克次体感染有效。l点眼沙眼,眼内炎,全眼球炎。lG-性菌的严重感染,尤其CNS感染,脑膜炎,脑脓肿患者。l厌O2菌感染有效。第70页,本讲稿共126页氯霉素不良反应l造血系统的毒性l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l可逆的造血功能紊乱l灰婴综合征(循环衰竭)l其它(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胃肠反应)第71页,本讲稿共126页第72页,本讲稿共126页喹诺酮类药物共同结构第73页,本讲稿
15、共126页喹诺酮类药物分类l共同结构:4-喹诺酮母核l第一代:萘啶酸:现已不用l第二代:吡哌酸:用于敏感菌的尿路感染、肠道感染。l第三代:氟喹诺酮类第74页,本讲稿共126页第75页,本讲稿共126页喹诺酮类药物l抗菌机制: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l体体内内过过程程:可口服,分布广、组织浓度高,T1/2较长,血浆旦白结合率低。第76页,本讲稿共126页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1)细菌DNA回旋酶突变。(2)细菌外膜脂多糖及外膜蛋白变异,改变其通透性。(3)细菌对药物主动泵出现象。第77页,本讲稿共126页喹诺酮类药物l抗菌谱:广谱,杀菌药,G+/G-球菌、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军团菌、弯
16、曲杆菌有效);产酶金葡菌,部分结核杆菌、对支原体、衣原体,厌O2菌等均有效。l应应用用: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前列腺感染,盆腔炎症,骨、关节、皮肤、软组织,耳鼻喉科感染等有效,尤其G-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好。第78页,本讲稿共126页喹诺酮类不良反应l800mg/h,明显增多。l胃肠反应。lCNS反应,CNS兴奋表现。l过敏反应。l幼年动物软骨组织损害、关节痛。l肝、肾功能损害,WBC,血小板等。第79页,本讲稿共126页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点l诺氟沙星(氟哌酸,诺氟沙星(氟哌酸,norfloxacinnorfloxacin)l吸吸收收易易受受食食物物影影响响(35-45%),宜空腹服药,宜空腹
17、服药,l依诺沙星(氟啶酸,依诺沙星(氟啶酸,enoxacin):):l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但明显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但明显减少茶碱体内清除。减少茶碱体内清除。第80页,本讲稿共126页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点l环丙沙星环丙沙星(ciproflaxacin)l体外抗菌最强者,但生物利用度体外抗菌最强者,但生物利用度38-60%38-60%,对,对G-G-杆菌作用强,包括军团菌、绿脓杆菌、弯曲杆菌作用强,包括军团菌、绿脓杆菌、弯曲杆菌、对耐药杆菌、对耐药G+/G-G+/G-菌有效,厌菌有效,厌O2O2菌多数无效。菌多数无效。l氟罗沙星(氟沙星氟罗沙星(氟沙星,fleroxacin)):):l口服
18、吸收好,生物利用度达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达99%,分布广,分布广,维持时间长;体内抗菌活性强于现常用的喹维持时间长;体内抗菌活性强于现常用的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较多见。诺酮类药,不良反应较多见。第81页,本讲稿共126页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点l氧氟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l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痰、尿、胆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痰、尿、胆汁中药物浓度高,抗菌作用与环汁中药物浓度高,抗菌作用与环丙沙星似。丙沙星似。l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较强。不良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少反应少第82页,本讲稿共126页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点l洛美沙星:洛美沙星:l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而持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