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课件.ppt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三 章 国 际 贸 易 分 工 理 论1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w第一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w第二阶段:1817年比较成本理论1933年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基石)w第三阶段:二战以后产生的新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2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它一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要研究比较成本理论,必须先学习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3 第三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
2、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六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七节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4第 一 节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5一、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一)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 Value)是指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国际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6(二)国别价值:是一国市场范围
3、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由一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量上存在差别。7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1、劳动生产率: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82、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即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各国劳动强度的变化会改变世界劳动强度,从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强度与国际价值量成正比关系:劳动
4、强度越大,意味着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多,因而价值量也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越小,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少,因而价值量也越小。93、贸易参与国的贸易量因为商品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具有国际价值,所以,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的贸易量也对国际价值量产生影响。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中等条件的国家生产,而小部分是在较劣或较佳条件的国家生产,则该商品国际价值主要根据中等生产条件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确定。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确定。10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
5、主要依据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确定。例如:天然橡胶的国际价值的确定主要以印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茶叶的国际价值主要由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汽车的国际价值则主要依据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11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1、调节国际分工2、刺激各国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技术水平。3、加深世界各国的不平衡发展4、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12各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都要考虑其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经济发达、商品竞争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滞后、商品竞争力弱的国家基
6、本上实行保护贸易政策。13 第 二 节 比 较 成 本 理 论14本节主要内容: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15一、绝对成本理论(一)理论产生背景: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式开始形成和建立,并显示出其巨大作用和力量。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销售其产品,并产生了进行生产分工的客观要求。16(二)理论的内容要点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贸易,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的物质福利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17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
7、绝对成本差异(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呢绒酒 英国100120葡萄牙11080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对劣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和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18贸易利益的表现:1.提高了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90人
8、一年可生产2.37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192.提高了贸易双方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和1.27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0.275单位.203.节约了贸易双方的劳动时间假定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 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的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的 劳动;葡萄牙只需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 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30人的劳动.因此,生产成
9、本绝对差别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21(三)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意义: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斯密提出的“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指导思想。22(四)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w绝对成本理论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几乎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如果英国在呢绒和酒这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都比葡萄牙高,那么贸易就无法在英葡两国开展。23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一)主要内容:1.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
10、成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2.“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相对成本差异比较(见下表)24呢绒酒 英国100120葡萄牙 9080 (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葡萄牙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英国的90/100=90%,葡萄牙生产酒的成本是英国的80/120=66.6%,葡萄牙无论是生产呢绒还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但相比较而言,葡萄牙应“两优择其重”,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呢绒,专门生产酒。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00/90=1.1倍,而生产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20/80=1.5倍,英国无论生产呢绒还
11、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均处于劣势,但相比较而言,英国应“两劣取其轻”,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呢绒。这样,英国专门生产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然后两国开展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其结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25 贸易的有利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量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70人一年可生产2.12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262.提高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
12、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和1.02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0.025单位.3.可节约贸易双方的社会劳动假定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的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的劳动;葡萄牙只需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10人的劳动.27(二)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科学性:n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n该理论阐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n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
13、重大变化n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28局限性:比较成本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比较成本理论忽略了动态分析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29 第 三 节 生 产 要 素 禀 赋 理 论30 本节主要内容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31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w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两个国家在同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w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着
14、缺陷:如果假定各国之间劳动生产要素的效率都一样,那么,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便由生产要素理论(或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w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俄林提出来的(俄林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于他的这一学说继承了其老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因此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原理,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em)32二、主要内容:w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w俄林在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前提下,把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土地(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w禀赋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供
15、给比例说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33(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1、各个国家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不同。有的国家土地相对丰裕,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有的国家劳动相对丰裕,如中国、印度;有的国家则资本相对丰裕,如日本、英国、美国。而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则其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一样,某种要素丰裕的国家,其要素价格就低,某种生产要素稀少,其价格就高一些。由于生产要素价格高低不一样,所以,两国生产同一种商品即使花费的生产要素数量完全一样,两国的生产成本也会有差别。342、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一样。w要素密集
16、度是指生产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例如,有的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的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的为“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w即使生产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组合也不同,例如生产大米,在泰国主要靠劳动,而美国主要靠资本和技术。因此会产生成本差异。35俄林论证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思路 国际贸易 商品价格差异 商品生产成本差异 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异所以生产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36(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
17、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意义根据这一定理,只要通过自由贸易,各国的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获得完全相等的报酬或收入,国际间的贫富差距将会消失。373.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阻碍因素:各国生产完全专业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国际交换中垄断因素的存在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38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一)积极意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通过解释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发展和创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单纯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而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
18、供给的差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仍然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使用的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更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强了理论的实用性。39(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理论的一些假定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没有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完全从禀赋、比较成本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分工格局,没有考虑国际生产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40 第第 四四 节节 里里 昂昂 惕惕 夫夫 之之 谜谜 及及 其其 解解 释释41一、什么叫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w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只要知道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以推断出它的贸易方向。比如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19、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则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w美国的经济学家里昂惕夫(Vassily W.Leontief,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美国是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相对稀缺(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国家,那么按照赫俄原理,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42w为了对赫俄原理进行验证,里昂惕夫于1953年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1951年生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竞争商品所需资本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反而比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30%,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
20、集型商品。w里昂惕夫的验证结果与赫俄定理所推导的结论完全相反,这种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称“里昂惕夫反论”43二、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一)、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或生产要素密集度反向论)(二)、要素非同质论(或劳动熟练说)(三)、贸易壁垒说 (四)、需求偏向论 (五)、自然资源论44.(一)、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或生产要素密集度反向论)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某种商品总是以某种要素密集型的方法生产的,例如,小麦总是用劳动密集型方法生产的。但是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能不同。在某个国家生产可能密集使用劳动,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外一个
21、国家生产可能密集使用资本,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小麦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可以存在要素密集度的变换。根据这种解释,美国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可能用资本密集型生产,但在国外却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美国的角度看,就会造成进口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错觉;相反,美国的出口商品在国内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别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用美国标准衡量会造成出口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假象。只要贸易双方有一方存在要素密集度变换这种情况,其中一国就必然存在里昂惕夫之谜。45(二)要素非同质论(或劳动熟练说)w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国的每一种生产要素本身都是
22、同一的,没有任何差异,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各国的生产要素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w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对外贸易结构出现进口资本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在于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工人所受教育和培训较多、较好,以及美国工人进取精神较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其他国家工人的3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情况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46(三)贸易壁垒说w该学说认为里昂惕夫之谜其实是由美国及外国的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因为美国如果对雇佣大量不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话,势
23、必造成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进口,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输入。外国如果也采取相反措施,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而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进行贸易保护,那么美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就难以进入外国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出口。47(四)需求偏向论该理论以国内的需求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由于各国国内需求不同,可能出口在成本上并不完全占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在成本上处于优势的产品。因为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如果国内需求强烈地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其贸易结构就有可能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48 第第 五五 节节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49 新要素理论包括:一、技术要素说 二、
24、人力资本说 三、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四、信息要素说50一、技术要素说w该学说认为,技术也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意味着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说一定的产量只需要较少的投入量就可以生产出来。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了现有的劳动量和资本量的生产率,就象是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劳动的供给和资本的供给一样。51w技术要素说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他在1959年提出了技术差距论(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Theory),用来解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w波斯纳认为,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技术被认为是不变的,而实际
25、上科技水平时刻都在不断提高。而且,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在各国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技术差距使技术领先的国家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52二、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w人力资本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凯能(P.B.Kenen)、鲍德温(Baldwin)、克拉维斯(Kravis)以及基辛等提出来的。w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或者说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53w他们订为,劳动是不同质的,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国际贸易 分工 理论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