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方法专题.pptx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方法专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方法专题.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冲刺策略1、名言佳句意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摘录,并作些旁批,以加深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2、整篇(整首、整段)背诵意识中考名句积累的考查题,虽然只要求默写古诗文中的一句或几句,但真正要记得准,记得牢,整篇、整首、整段,背诵效果最佳。只有注意整体感受整篇或整段的意境意蕴,名句才可能记得牢。这样,在默写时才有可能避免本对“名句”十分熟悉却不能写出的现象。第1页/共36页一、冲刺策略3、规范的默写意识名言佳句填写在中考题中,要求不能写错别字,有的同学可能背得滚瓜烂熟,但动起笔来,却字迹不清,甚至写错别字,这样就等于还是不会填写。因此,在平时复习中,在背诵基础上,我们还要正
2、确、规范地把它默写出来。第2页/共36页复习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中考考查古诗文名言佳句的积累主要形式是默写,其主要题型有如下几种:直接型默写:即给出诗文的上句与下句,要求补充完整。理解型默写:即根据所提问题,从诗文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运用型默写:这类试题的设计往往是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要求考生据此按指定篇目的语句加以默写。借此考查考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际运用的能力。归类型默写:试题规定默写的角度,要求考生写出和这一内容同类的诗文。赏析型默写:这类默写题是在运用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考生的潜能,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佳句的理解赏析能力。第3页/共36页二、复习方法名句积累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
3、种:1、理解积累:就是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达到一种见“题”书“名”,见“义”知“句”的效果。要将“眼看口读耳听思维”这一进程同时进行,并贯穿始终。2、归类积累: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找出其“异”诵读,进而把握其特征,理解其要义,熟读成诵。第4页/共36页二、复习方法3、联想积累:就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法积累名句。或由某一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句子,或由某个作家、作品名联想到某一名句。4、回环积累:就是利用艾宾豪森的遗忘曲线规律:先快后慢,即是说第一次感知的内容记得较快,忘记得也快些,若是反复诵读,记得就牢靠一点,忘记速度就慢一些,如此反复就能获得终生受用
4、的知识,永远不会忘记。第5页/共36页二、复习方法5、抄读积累:就是将一些重点诗文名句抄写、读背,既加深印象,又能提高积累效率。第6页/共36页古诗文默写策略一、冲刺策略 1、名言佳句意识一篇古文,一首诗歌,哪些语句可以成为名言佳句,我们大体上可以从“三性”的角度上来识别。一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二哲理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的语句;三审美性:描绘景物人物凝练传神,意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语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摘录,并作些旁批,以加深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第7页/共36页三、典例剖析1、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诗词中的名言名句补充
5、完整。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夜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第8页/共36页三、典例剖析。答案 化作春泥更护花;悠然见南山;无可奈何花落去;会挽雕弓如满月;铁马冰河入梦来。第9页/共36页三、典例剖析2、古诗文默写。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王维使至塞上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_,_。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天下离人美好心愿的句子是_,_。杜甫在望岳中,用_,_。来表现自己敢
6、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第10页/共36页三、典例剖析答案:塞下秋来风景异;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11页/共36页3、按要求默写。(1)江流天地外,_。(王维汉江临眺)(2)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3)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_第12页/共36页3、按要求默写。答案:(1)山色有无中;(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7、乐;(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第13页/共36页4、按要求默写。(1)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_”。(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3)根据提示,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_,_”(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4)写出一个描写“云”的古诗文名句。_第14页/共36页3、按要
8、求默写。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重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第15页/共36页3、按要求默写。5、初三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古诗文 默写 方法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