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烃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不饱和烃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饱和烃学习.pptx(1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7)羟汞化-还原脱汞反应(8)(8)烷氧汞化-还原脱汞反应 自由基加成亲核加成氧化反应(1)高锰酸钾氧化(2)臭氧化(3)环氧化反应(4)催化氧化 氢原子的反应(1)卤化反应 (2)氧化反应第1页/共129页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炔烃的活泼氢反应(1)炔氢的酸性(2)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其应用(3)炔烃的鉴定聚合反应3.6 烯烃和炔烃的来源和制法烯烃的来源烯烃的制法乙炔的工业生产炔烃的制法第2页/共129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3.7 二烯烃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3.8 二烯烃的结构丙二烯的结构丁二烯的结构3.9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共轭体
2、系超共轭3.10 共振论3.11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第3页/共129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加成的理论解释双烯合成电环化反应周环反应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3.12 共轭二烯烃的制法丁二烯的工业制法甲基1,3丁二烯的工业制法环戊二烯环戊二烯的制法化学性质(1)双烯合成(2)氢原子的活泼性第4页/共129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不饱和烃炔烃(alkynes)烯烃(alkenes)含有碳碳重键的化合物烯烃的通式:CnH2n炔烃的通式:CnH2n-2官能团乙烯 环己烯 乙炔 第5页/共129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
3、1.1 碳碳双键的组成2p2s1s基态 1s2p2s激发态态2p1ssp2sp2 杂化态态电子跃迁杂化图 3.1 sp2 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示意图第6页/共129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每个 sp2杂化轨道含1/3 s 轨道成分,含2/3 p 轨道成分。sp2杂化的碳原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没有参加杂化的 p 轨道垂直于三个sp2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第7页/共129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C=C 键:1 s s 键(sp2 sp2)+1 p p 键(p p)C H 键:s s 键(1s sp2)sp2杂化第8页/共129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
4、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是 sp2 杂化。CH键的形成:sp2sp2 交盖 CC键的形成:sp2-1s 交盖 一个CC键和6个CH键共处同一平面。图3.4 乙烯的结构第9页/共129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CC键的形成:垂直于sp2 杂化轨道所在平面且相互平行的2个p 轨道进行侧面交盖,组成新的分子轨道轨道。处于轨道上的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电子。由此构成的共价键 键。在键中,电子云分布在两个C原子所处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图 3.5 乙烯分子中的键 第10页/共129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第11页/共129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碳碳三键的组成s
5、p 杂化态sp2p1s激发态 1s2p2s基态 2p2s1s电子跃迁杂化图 3.6 sp 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示意图第12页/共129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sp 杂化杂化每个sp 杂化轨道50%的 s 轨道的成分,50%的 p 轨道的成分。第13页/共129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在 sp 杂化的碳原子中,两个 sp 杂化轨道对称轴间的夹角为180,未参与杂化的两个 p 轨道的对称轴相互垂直,且均垂直于sp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sp 杂化的碳原子的几何构型是直线形。图 3.7 sp 杂化轨道第14页/共129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CC 键
6、:1 s s 键(sp2 sp2)+2 p p 键(p p)C H 键:s s 键(1s sp)三个键,其对称轴处于同一直线上。第15页/共129页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杂化方式:SP3 SP2 SP键角:109o28 120o 180o键长不同碳碳键长 0.154nm 0.134nm 0.120nm (Csp3-Csp3)(Csp2-Csp2)(Csp-Csp)C-H:0.110nm 0.109nm 0.106nm (Csp3-Hs)(Csp2-Hs)(Csp-Hs)轨道形状:狭 长 逐 渐 变 成 宽 圆碳的电负性:随 S 成 份 的 增 大,逐 渐 增 大。pka:50
7、 40 25第16页/共129页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在乙炔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在C键的四周,呈圆柱形。2个键的形成:2p2p 交盖 成键的两个C原子上各有2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其对称轴两两相互平行,进行侧面交盖,形成2个轨道。每个成键轨道上均有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轨道上的一对电子电子 3.1.3 键的特性碳碳双键不能自由旋转电子云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易于发生极化。第17页/共129页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图 3.9 乙炔分子比例模型图 3.10 乙炔键的电子云分布第18页/共129页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3.2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iso
8、merism in alkenes and alkynes)C5H8:1戊炔3 甲基1丁炔 2戊炔 C4H8:1丁烯 2甲基丙烯2丁烯 碳架异构 官能团位次异构 构造异构 第19页/共129页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C双键不能自由旋转;每个双键上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 原子或基团。立体异构: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2丁烯 反2丁烯 2丁烯 第20页/共129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顺2丁烯 反2丁烯 图 3.11 2丁烯顺反异构体的模型第21页/共129页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nomenclature of alkene
9、s and alkynes)3.3.1 烯基与炔基 常见的烯基和炔基:乙烯基(vinyl)烯丙基(allyl 或allylic group)丙烯基(propenyl)异丙烯基(isopropenyl)乙炔基(ethynyl)炔丙基 丙炔基 第22页/共129页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烯烃和炔烃的命名(1)衍生命名法 以乙烯和乙炔为母体 将其它烯烃分别看作乙烯和乙炔的烷基 衍生物YY:原子或基团 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放在母体之前甲基乙烯不对称二甲基乙烯甲基乙基乙炔异丙基乙炔第23页/共129页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2)系统命名法确定母体 选择含碳碳重键在
10、内的连续最长碳链作为母 体,根据其碳原子的个数称“某烯”或“某炔”。编号 使碳碳重键的编号最小;重键的位次用重键 碳原子中编号最小的表示。指出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 此步骤与烷烃同。当碳原子数超过10时,称“某碳烯”或“某碳炔”。2乙基1戊烯4 甲基3乙基环庚烯4,4 二甲基2戊烯1234第24页/共129页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5 十一碳烯2 甲基3己炔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1)顺,反标记法 对于二取代的烯烃: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同侧 异 侧双键顺前 缀反 顺3甲基2己烯反3甲基2己烯 第25页/共129页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2)Z,E标记法(a)次
11、序规则: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比较与碳碳双键直接 相连原子的大小,大者为“优先”基团。例如:I Br Cl S O N C同位素:D H 未共用电子:最小 较“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同侧,标记为Z式;较“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异侧,标记为E式。(E)1 氯1溴丁烯(Z)1氯1溴丁烯第26页/共129页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如果直接相连的第一个原子相同,继续 逐个比较与双键C原子相距的第二个、第三个原子的原子序数。(Z)3甲基2己烯反3甲基2己烯Z或E式与顺或反式没有相关性第27页/共129页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对于含重键的基团,将其视为两个或三个 单键H,O,OH
12、,C,C3.3.4 烯炔的命名 编号时尽可能使重键的位次低。当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时,优先 给予双键较低的位次。3戊烯1炔1戊烯4炔第28页/共129页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反应部位:炔氢的反应氢的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第29页/共129页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由于键易于断裂,加成反应是烯烃和炔烃的主要反应:烯烃:炔烃:试剂的两部分分别与重键两端的C原子结合,形成新的键反应加成反应第30页/共129页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加氢催化剂:Pt,Pd,Ni 烯烃和炔烃在催化剂
13、存在下,与氢气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烷烃:催化氢化反应(catalytic hydrogenation)第31页/共129页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反应特点:相对反应活性烯烃:炔烃:炔烃比烯烃容易进行催化加氢,当分子 中同时存在 和 时,催化 氢化首先发生在三键上。第32页/共129页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催化剂的作用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E2 E1 E1E2有催化剂无催化剂反应进程能量图3.12 烯烃氢化反应的能量变化图 放热反应 键的断裂:键,HH 键键的形成:2 CH 键 氢化热:1 mol 不饱和烃进行氢化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第33页/共129页第三十三
14、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氢化热与不饱和烃的稳定性相关:氢化热越高,不饱和烃的稳定性则越低。氢化热/(kJmol-1)119.7 115.5稳定性:(I)Cl2 Br2 I2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炔烃与卤素的加成:1,2二溴丙烯 1,1,2,2四溴丙烷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活性较烯烃弱。(2)与卤化氢加成 Markovnikov 规则(a)与卤化氢加成 卤代烷 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生成卤代烷。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2丁烯 2氯丁烷 炔烃同过量的卤化氢加成,生成同碳二卤代烷,也可以控制在加 1 mol 卤化氢阶段上。碘代环己烷 环己烯 HX:过量 反
15、应活性:HI HBr HCl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b)Markovnikov规则 当不对称的烯烃或炔烃与不对称的试剂进行加成时,加成方向遵循Markovnikov规则。Markovnikov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氢原子加在取代较少的碳原子上,卤原子加在取代较多的碳原子上。丙烯 2溴丙烷 1溴丙烷(80)(20%)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regioselectivity):当反应的取向有可能产生几个异构体时,实际上,只生成或主要生成一个产物。(c)与HX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 第一步:质子进攻双键,生成碳正离子 (carbocat
16、ion)第二步:卤负离子与碳正离子结合 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碳正离子的生成。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烯烃同卤化氢加成的反应机理 图 3.17 生成碳正离子的示意图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图 3.18 卤负离子与碳正离子结合的示意图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讨讨 论论 速率问题 1 HI HBr HCl 2 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H3)2C=CH2 CH3CH=CHCH3 CH3CH=CH2 CH2=CH2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带有正电荷的碳原子为sp2 杂化,碳正离子是三角平面构型,空的p 轨道与这个平面相
17、垂直。(d)碳正离子+120图 3.20 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叔碳(3)仲碳(2)伯碳(1)甲基正离子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烷基给电子作用,增加了中心碳原子上正电荷的分散程度,从而提高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取代基的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通过分子链键传递的取代基供电或吸电效应。(e)Markovnikov 规则的理论解释:(I)(II)碳正离子的稳定性:(I)(II)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HClCl-(I)Cl-C+的稳定性:叔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II)氢迁移 思考题 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40%)(60%)0 (f)碳
18、正离子的重排: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3)与次卤酸加成 烯烃在水溶液中同卤素的加成,生成邻卤代醇(卤代醇)。反应特性:符合Markovnikov规则。相当于同 1mol 次氯酸(HO-Cl+)加成。反式加成反应机理: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4)与硫酸加成(硫酸氢酯)水合反应(hydration)反应特性:符合Markovnikon 规则。水合作用(反应):通过与H2O反应而引起 的共价键的断裂。工业上制备醇的方法之一烯烃的间接 水合法。乙烯 伯醇,其它烯烃 仲、叔 醇。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5)与水加成催化剂:稀H2SO4,H3PO
19、4符合Markovnikov 规则工业上主要制备醇的方法烯烃的直接水合法 炔烃的水合反应需在硫酸汞的硫酸溶液催化下进行:1己炔烯醇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2己酮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keto-enol tautomerism):官能团的转换:不对称炔烃与H2O的加成反应符合 Markovnikov规则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6)(6)硼氢化反应硼氢化反应 甲硼烷、乙硼烷的介绍BH3 缺电子试剂 H3B THFH3B OR2B2H6能自燃,无色有毒,保存在醚溶液中。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6)硼氢化反应 通常用于制备由反Markovniko
20、v规则加成得到的醇:有机硼烷作为中间体Herbert Charles Brown 获得1979 诺贝尔化学奖硼氢化反应:试剂:乙硼烷(B2H6)溶剂:乙醚、四氢呋喃(THF)二甘醇二甲 醚(CH3OCH2CH2OCH2CH2OCH3)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氧化反应:硼烷在过氧化氢的碱性溶液中,被氧化成硼酸酯,然后水解成醇。相当于H2O分子反Markovnikov规则加至C=C上。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硼氢化反应特性:1.硼氢化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反马氏 规则2.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顺式加成(syn-addition)(烯烃构型不会改变)3.因为是一步反应,反应
21、只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不会有重排产物产生。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当试剂中的两个原子或两个基团分别从双键的同侧加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 顺式加成。当试剂中的两个原子或两个基团分别从双键的异侧加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 反式加成。硼氢化氧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顺式加成(86%)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五十七分。硼氢化-氧化、硼氢化-还原反应31*硼氢化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2*烷基硼的氧化反应:烷基硼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作用,生成醇的反应。3*烷基硼的还原反应:烷基硼和羧酸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CH3 CH2CH2)3BTHFH2O2,HO-,H2ORC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饱和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