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pptx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ppt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0.1 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10.2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0.3 10.3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 10.4 10.4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 开发战略开发战略第1页/共58页10.1 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土地面积辽阔,但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土地资源形势严峻:(1 1)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
2、出;日益突出;(2 2)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不当,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为充分发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第2页/共58页10.1 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10.1.1 10.1.1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 1 数量特征 1 1)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我国土地面积为960960万kmkm2 2,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1 7701 770万kmkm2
3、 2)和加拿大(997997万kmkm2 2)。我国19991999年土地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如下表),类型类型耕地耕地林地林地草地草地面积面积1.301.30亿亿h hm m2 22.282.28亿亿h hm m2 22.662.66亿亿h hm m2 2占世界该地类面积比占世界该地类面积比9.5%9.5%5.5%5.5%7.8%7.8%世界该类型面积排名世界该类型面积排名四四五五二二第3页/共58页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的比例第4页/共58页第5页/共58页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在我国土地资源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之和占66.6%66.6%,居主导地位;农业用地中牧草地、林地比重大
4、,耕地次之,园地最少。未利用土地多为难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重盐碱地、沼泽地等,而且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第6页/共58页面积/万hmhm2 2 95067.59 13003.92 1002.38 22760.87 26606.47 95067.59 13003.92 1002.38 22760.87 26606.47比率/%100 13.7 1.0 23.9 28.0/%100 13.7 1.0 23.9 28.0地 类总土地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地 类面积/万hmhm2 2 2407.52 546.77 4230.88 2450
5、8.78 2407.52 546.77 4230.88 24508.78 比率/%2.5 0.6 4.5 25.8/%2.5 0.6 4.5 25.8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全国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结构表地 类总土地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地 类面积/万hmhm2 2 2407.52 546.77 4230.88 24508.78 2407.52 546.77 4230.88 24508.78 比率/%2.5 0.6 4.5 25.8/%2.5 0.6 4.5 25.8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第7页/共58页2)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
6、缺,人地矛盾突出(1 1)我国1313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84hm0.784hm2 2,只有世界人 均2.32hm2.32hm2 2的33.5%33.5%,是美国的15.1%15.1%,加拿大的7%7%,澳大利亚的3.9%3.9%,俄罗斯的12%12%,印度的60%60%;(2 2)人均耕地面积0.106hm0.106hm2 2,仅为世界人均0.236hm0.236hm2 2的45%45%;(3 3)人均林地0.186hm0.186hm2 2,仅为世界人均0.717hm0.717hm2 2的26%26%;(4 4)人均牧草地0.217hm0.217hm2 2,仅为世界人均0.589h
7、m0.589hm2 2的37%37%。2 2 质量特征1 1)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其中,山地占33%33%,高原占26%26%,盆地占19%19%,丘陵占10%10%,平原占12%12%。第8页/共58页 2 2)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 从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光、热、水、土自然要素组合严重不平衡;从降水来看;我国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分别为32.3%32.3%、17.8%17.8%、3030、8%8%和19.2%19.2%。据全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的资料,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高产稳产田占耕地总面积21.54%21.54%,中产田占37.24%37.24
8、%,低产田占41.22%41.22%,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8.46%78.46%,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华北区及东北区等区域。这些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养分贫瘠、土壤次生潜育化和酸化等。其中侵蚀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0.3%40.3%。全国大于2525的陡坡耕地606.67606.67万hm2hm2,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只占40%40%。第9页/共58页我国人均耕地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第10页/共58页 3 3 区域分布特征 1 1)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土地资源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东部1212个省市区,占全国
9、面积的13.9%13.9%,人口占全国的41.2%41.2%,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交通、水域的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牧草地占1.6%1.6%,低于中、西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0.074hm0.074hm2 2。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生态脆弱,面积相对较大。2 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土地的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中西部未利用面积大。3 3)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在各地区之间呈现较大差异,按利用面积计算依次为,华北区(315.1315.1万元/km/km2 2),中南区(206206万元/k
10、m/km2 2 ),东北区(97.497.4万元/km/km2 2 ),华北区(66.966.9万元/km/km2 2 ),西南区(37.037.0万元/km/km2 2 ),西北区(20.220.2万元/km/km2 2 )。第11页/共58页我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比较(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12页/共58页1999年全国各区域耕地面积比较第13页/共58页全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第14页/共58页“九五”期间全国增加耕地面积和减少耕地面积变化第15页/共58页“九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第16页/共58页全国各省非农业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情况第17页/共58页10.1 10.1 中
11、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4 4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我国尚有24 508.824 508.8万hmhm2 2,占总土地面积的25.8%25.8%,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和西南高原、山区,新疆、西藏、青海3 3各省区未利用土地占全国65.4%65.4%。这些未利用土地绝大部分为难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重盐碱地、沼泽地,其中荒草地、沼泽地、盐碱地和水域中的苇地和滩涂,视为后备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西南,面积约6 1896 189万hmhm2 2,占24.6%24.6%。这些后备土地资源由于多处于干旱少雨或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贫瘠、无水源保证,因而可开垦比
12、例小,能开发为宜农耕地的仅为824.8824.8万-1 162.0-1 162.0万hmhm2 2,按60%60%垦殖率计算,可净增耕地面积493.3493.3万-700-700万hmhm2 2,其中东北区可垦面积最大,西北次之,黄淮海区第三。第18页/共58页 10.1.2 10.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 1 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我国在生态破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住,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1 1)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还有360360万kmkm2 2尚未治理,占全国面积的38.6%38.6%,并且以每年流失1 1万kmkm2 2的速度逐年增长。2 2)牧草地退
13、化 退化面积占草原面积23.8%23.8%,且以200200万hmhm2 2/年速度扩展。3 3)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见下页图)4 4)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5 5)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第19页/共58页第20页/共58页 2 2 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近十年来,我国一方面因人口大量增加造成人均耕地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各项建设和事业发展导致耕地减少问题十分突出。中国耕地减少,必将加重本已紧张的人地、人粮矛盾,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58-19861958-1986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面积0.40.4亿hmhm2 2,年均减少140.7140.7万hmhm2 2。1986-19
14、961986-1996年年均减少5050万hmhm2 2。19981998减少2626万hmhm2 2,19991999年减少4444万hmhm2 2。建国5050年,人均耕地从0.260.26降到不足0.106hm0.106hm2 2。耕地数量减少引起质量损失:一是高质量耕地尤其是水田占用多,开发补充少;二是南方耕地净减严重,粮食生产能力损失较大;三是建设占用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的良田,而开发复垦增加的耕地,质量较低。3 3、土地污染严重第21页/共58页10.1.3 10.1.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1 1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1 1)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
15、度 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种制度。2 2)各级政府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条件下,充分运用地租、地价、土地税等土地利用调控手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3)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对若干城市进行遥感监测,依靠高新技术,保障土地动态监测。第22页/共58页10.1 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2 2 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
16、革 1 1)实行中国土地使用改革制度的“三统一”政策,即全国城乡统一管理;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统一管理;建立土地市场与土地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措施。2 2)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是加强土地管理的必要措施。3 3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 我国人口规模和粮食消费都居世界首位,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粮食需要,我国耕地应保持在1.21.2亿hmhm2 2以上。4 4 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 我国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8.46%78.46%。必须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重点改造盐碱、易涝、易旱、易灾的土地。第23页/共58页10.1 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资源
17、的分析 5 5 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 1 1)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1 1)长江的南水北调工程;(2 2)其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2 2)积极实施防护林改造工程(1 1)“三北(西北、华北大部、东北西部)”防护林 (2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3 3)其他防护林工程 3 3)草原建设 应当从改造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与发展畜牧业的两个角度来考虑草原建设。6 6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不仅是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还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问题,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24页/共58页10.2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0.2.1 10.2.1 耕地
18、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包括新开荒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3 3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也包括南方宽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也包括南方宽1.0m,1.0m,北方宽北方宽2.0m2.0m的沟、渠、路、的沟、渠、路、田埂。)田埂。)耕地分为下表5 5个二级类型地 类 面积/万hmhm2 2 13 003.92 2 857.20 437.43 2 167.02 7 391.98 150.29 13 003.92 2 857.20 437.43 2 167
19、.02 7 391.98 150.29 比率/%100 22 3.4 16.7 56.8 1.1/%100 22 3.4 16.7 56.8 1.1总面积 灌溉水田 望天田 水浇地 旱地 菜地我国耕地二级分类面积及占耕地面积比率第25页/共58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耕地定义为:用于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包括(1)常年进行耕耘、常年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耕地的主要部分,占耕地总数的85以上;(2)当年休耕、休闲或轮歇的土地;(3)抛荒少于三年的土地;(4)开垦之后连续使用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新开荒地以及沿河、沿湖和沿海滩涂;(5)原是耕地,后改作鱼塘、果园、花卉园,以及用来种植桑树、牧草等
20、少于5年的田地;(6)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有零星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树木的土地;(7)原是耕地,现在临时(5年)用来培育和种植桑苗、果苗以及其他苗木花卉的土地;(8)非牧区用于种植牧草少于5年的土地;(9)以种植稻谷为主,养鱼为辅的混合种养水田,以及常年用来种茭白、莲藕等一年生食物类植物的低洼地。第26页/共58页(1)抛荒5年的田地(2)新开不久的荒地(3)沿湖滩涂(4)耕地改作鱼塘(5)粮果间作耕地?(6)种多年生食物类植物的低洼地(7)(8)(9)第27页/共58页1 1)耕地的分布 总量大,人均少;东部占71.7%71.7%,西部占28.3%28.3%。2 2)耕地的特点 (1
21、 1)以旱地利用和种植粮食为主;(2 2)利用程度较高;(3 3)因各项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减少耕地过多;(4 4)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第28页/共58页 10.2.2 10.2.2 园地 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50%或每0.0667hm0.0667hm2 2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园地中分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5 5个二级类型。1)1)园地的分布 园地资源丰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1%1.1%),其集约化经营程度和单位面积效益都比较高;园地地域分
22、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部丘陵、山区。2 2)园地的特点 (1 1)受生态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园地生产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其中主要是气候、土壤、水、地形、地貌等条件必须适宜;(2 2)园地的发展规模决定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园地的保证。第29页/共58页10.2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0.2.3 10.2.3 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木、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岸林。)土
23、地林地中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6 6个二级类型。1 1)林地的分布 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较好、气候湿润或半湿润、人口密度相对较少的西南、中南和东北3 3个区,其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43.5%43.5%,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64.6%64.6%。2 2)林地的特点 (1 1)林地总量多,但人均林地面积少;(2 2)林地质量相对较高,但生产力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是重采轻造和过量采伐。第30页/共58页10.2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0.2.4 10.2.4 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牧草地分为天然
24、牧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3 3个类型。1 1)牧草地的分布 中国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少于400mm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即大兴安岭-燕山-恒山-吕梁山-秦岭-青藏高原东隅一线的西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和东北三省西部、川西北、陕北和滇西北。2 2)牧草地的特点 (1 1)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占世界第二位,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8.4%8.4%,但是人均仅有0.220.22亩,不及世界1/21/2。(2 2)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且分布零散。(3 3)牧草地逐年减少,而且草地质量变差。第31页/共58页10.2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中国土
25、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0.2.5 10.2.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指城市、建制镇、村庄及军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内部交通、绿化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5 5个二级类型。1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 以华东区和中南区面积最多,共占该类型全国面积的49.4%49.4%,其次是华北和东北区,最少的是西北区和西南区。2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特点 (1 1)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几个省市占该地类全国面积的38.1%38.1%,西部1010土地辽阔的省市仅占22.7%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土地资源 概况 区域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