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pptx
《数字信号处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信号处理.pptx(2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引言我们知道,信号和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两种,即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在模拟领域中,信号一般用连续变量时间的函数表示,系统则用微分方程描述。在频率域,则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或拉普拉斯变换表示。而在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中,信号用时域离散信号(序列)表示,系统则用差分方程描述。在频率域,则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Z变换表示。本章学习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以及利用Z变换分析系统和信号频域特性。该章内容是本书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第1页/共219页2.2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时域离散信号不同于模拟信号,因此它们的傅里叶变换不相同,但都是线性
2、变换,一些性质是相同的。2.2.1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序列x(n)的傅里叶变换定义为(2.2.1)第2页/共219页p(t)tT理想抽样()第3页/共219页()p(t)第4页/共219页DTFTijr=1P34 式(2.2.5)P46 图(2.4.1)P24 图(1.5.3)c)第5页/共219页数字频率归一化频率Fs=1000Hz,则100Hz对应0.2Fs=2000Hz,则100Hz对应0.1第6页/共219页FT为Fourier Transform的缩写。FTx(n)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序列x(n)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即满足下式:(2.2.2)X(ej)的傅里叶反变换为(2.2
3、.3)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正变换为DTFT离散频率傅里叶变换DFFT?第7页/共219页【例2.2.1】设x(n)=RN(n),求x(n)的傅里叶变换。解(2.2.4)当N=4时,其幅度与相位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图2.2.1所示。第8页/共219页图2.2.1R4(n)的幅度与相位曲线 第9页/共219页2.2.2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性质1 FT的周期性在定义(2.2.1)式中,n取整数,因此下式成立:(2.2.5)观察上式,得到傅里叶变换是频率的周期函数,周期是2。这一特点不同于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整数第10页/共219页图2.2.2cosm 的波形第11页/共219页2 线性设X1(e
4、j)=FTx1(n),X2(ej)=FTx2(n),那么(2.2.6)式中,a,b是常数。第12页/共219页3时移与频移设X(ej)=FTx(n),那么(2.2.7)(2.2.8)第13页/共219页4 FT的对称性在学习FT的对称性以前,先介绍什么是共轭对称与共轭反对称,以及它的性质。设序列xe(n)满足下式:(2.2.9)则称xe(n)为共轭对称序列。为研究共轭对称序列具有什么性质,将xe(n)用其实部与虚部表示:e-eveno-oddr-reali-image第14页/共219页将上式两边n用n代替,并取共轭,得到:对比上面两公式,因左边相等,因此得到:(2.2.10)(2.2.11)
5、第15页/共219页上面两式表明共轭对称序列其实部是偶函数,而虚部是奇函数。类似地,可定义满足下式的共轭反对称序列:(2.2.12)将xo(n)表示成实部与虚部,如下式:即共轭反对称序列的实部是奇函数,而虚部是偶函数。第16页/共219页 5 时域卷积定理设 y(n)=x(n)*h(n)则 Y(ej)=X(ej)H(ej)(2.2.31)证明第17页/共219页令k=nm,则第18页/共219页6 频域卷积定理设y(n)=x(n)h(n)则(2.2.32)证明(2.2.33)第19页/共219页交换积分与求和的次序,得到:(2.2.34)该定理表明,在时域两序列相乘,转移到频域时服从卷积关系。
6、第20页/共219页7 帕斯维尔(Parseval)定理(2.2.35)证明 第21页/共219页表2.2.1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定理 第22页/共219页tDFTT第23页/共219页例2 设计一如图数字低通滤波器求单位冲击响应 第24页/共219页设fs=2000Hz则截止频率fc=?第25页/共219页傅氏变换一.连续时间、连续频率的傅氏变换-傅氏变换00t第26页/共219页离散时间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DTFTDTFT1.正变换:2.反变换:离散频率傅里叶变换DFFTDFFT0t-00-0第27页/共219页时域离散化频域离散化一个周期内抽样N个点扩展到整个频域P75 式3.1
7、.1-2P40 式2.3.1P41 式2.3.3第28页/共219页DTFTDFSDFT共轭/周期特性 FFT分析系统周期离散理解方式1理解方式2第29页/共219页采样间隔T0sT0信号的周期0信号的角频率Ts采样间隔时域s频谱的周期0采样间隔频域频率分辨率第30页/共219页0,1,.,N-1含义01N-12数字频率:采样频率:采样角频率:信号角频率:第31页/共219页2.3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傅里叶变换表示式因为周期序列不满足(2.2.2)式绝对可和的条件,因此它的FT并不存在,但由于是周期性的,可以展成离散傅里叶级数,引入奇异函数(),其FT可以用公式表示出来。第32页/共21
8、9页2.3.1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设是以N为周期的周期序列,可以展成离散傅里叶级数。如下:(2.3.1)为求系数ak,将上式两边乘以,并对n在一个周期N中求和,即第33页/共219页式中(2.3.2)第34页/共219页(2.3.2)式的证明作为练习请读者自己证明。因此(2.3.3)式中,k和n均取整数。因为,l取整数,即是周期为N的周期函数,所以,系数ak也是周期序列,满足ak=ak+lN。第35页/共219页令 ,并将(2.3.3)式代入,得到:(2.3.4)式中,也是以N为周期的周期序列,称为 的离散傅里叶级数系数,用DFS(Discrete Fourier Series)表示。第3
9、6页/共219页用(2.3.5)将(2.3.4)式和(2.3.5)式重写如下:(2.3.6)(2.3.7)代替(2.3.1)式中的ak,得到第37页/共219页(2.3.6)式和(2.3.7)式称为一对DFS。(2.3.5)式表明将周期序列分解成N次谐波,第k个谐波频率为k=(2/N)k,k=0,1,2,N1,幅度为。基波分量的频率是2/N,幅度是。一个周期序列可以用其DFS系数表示它的频谱分布规律。【例2.3.1】设x(n)=R4(n),将x(n)以N=8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得到如图2.3.1(a)所示的周期序列,周期为8,求DFS。解按照(2.3.6)式,有第38页/共219页其幅度特性如
10、图2.3.1(b)所示。第39页/共219页图2.3.1例2.3.1图 第40页/共219页2.3.2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在模拟系统中,其傅里叶变换是在=0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是2,即(2.3.8)对于时域离散信号,2/0为有理数,暂时假定其FT的形式与(2.3.8)式一样,即是在0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其强度为2。但由于n取整数,下式成立:第41页/共219页r取整数因此 的FT为 (2.3.9)(2.3.9)式表示复指数序列的FT是在0+2r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2,如图2.3.2所示。但这种假定如果成立,则要求按照(2.2.4)式的逆变换必须存在,且唯一等于 ,下面进行验证。按照逆
11、变换定义,(2.2.4)式右边第42页/共219页观察图2.3.2,在区间,只包括一个单位冲激函数(0),等式右边为,因此得到下式:证明了(2.3.9)式确实是的FT,前面的暂时假定是正确的。第43页/共219页图2.3.2的FT 第44页/共219页对于一般周期序列,按(2.3.6)式展成DFS,第k次谐波为,类似于复指数序列的FT,其FT为因此的FT如下式:第45页/共219页式中,k=0,1,2,N1。如果让k在区间变化,上式可简化成(2.3.10)式中(2.3.10)式就是周期性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公式中的()表示单位冲激函数,而(n)表示单位脉冲序列,由于括弧中
12、的自变量不同,因而不会引起混淆。表2.3.2中综合了一些基本序列的FT。第46页/共219页表2.3.2基本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第47页/共219页表中u(n)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推导如下:令(2.3.11)(2.3.12)对(2.3.12)式进行FT,得到:第48页/共219页对(2.3.11)式进行FT,得到:【例2.3.2】求例2.3.1中周期序列的FT。解将例2.3.1中得到的代入(2.3.10)式中,得到:其幅频特性如图2.3.3所示。第49页/共219页图2.3.3例2.3.2图第50页/共219页对比图2.3.1,对于同一个周期信号,其DFS和FT分别取模的形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FT用
13、单位冲激函数表示(用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因此周期序列的频谱分布用其DFS或者FT表示都可以,但画图时应注意单位冲激函数的画法。【例2.3.3】令为有理数,求其FT。解将用欧拉公式展开:按照(2.3.9)式,其FT推导如下:第51页/共219页(2.3.13)(2.3.13)式表明,cos0n的FT是在=0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且以2为周期进行延拓,如图2.3.4所示。第52页/共219页 图2.3.4cos0n的FT 第53页/共219页2.4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信号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时域离散信号与模拟信号是两种不同的信号,傅里叶变换也不同,如果时域离散信号是由某模拟信号采样得
14、来,那么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该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推导这一关系式。公式x(n)=xa(t)|t=nT=xa(nT)表示了由采样得到的时域离散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关系,而理想采样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关系用(1.5.2)式表示,重写如下:第54页/共219页对上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55页/共219页令=T,且x(n)=xa(nT),得到:(2.4.1)或者写成:(2.4.2)式中(2.4.2)式也可以表示成(2.4.3)第56页/共219页图2.4.1模拟频率与数字频率之间的定标关系第57页/共219页DTFTFT拉氏变换能否 离散化?第58页/共219页第59页/共21
15、9页拉氏变换序列的Z变换 Z的模只与S的实部相对应,Z的相角只与S虚部相对。第60页/共219页=0,0,即S S平面的虚轴 r=1,r=1,即Z Z平面单位圆0,即S的左半平面 r0,即S的右半平面 r1,即Z的单位圆外j j0 0 0 00DTFT第61页/共219页=0=0,S S平面的实轴,=0 0,Z Z平面正实轴;=0 0(常数),S:S:平行实轴的直线,=0 0T,Z:T,Z:始于 原点的射线;S:S:宽 的水平条带,单位圆内.0jImZReZ(2).与的关系(=T)第62页/共219页2.5序列的Z变换在模拟信号系统中,用傅里叶变换进行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可作为傅里叶变换的推
16、广,对信号进行复频域分析。在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中,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进行频域分析,Z变换则是其推广,用以对序列进行复频域分析。因此Z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63页/共219页2.5.1Z变换的定义序列x(n)的Z变换定义为 (2.5.1)式中z是一个复变量,它所在的复平面称为z平面。注意在定义中,对n求和是在、之间求和,可以称为双边Z变换。还有一种称为单边Z变换的定义,如下式:(2.5.2)defdef第64页/共219页这种单边Z变换的求和限是从零到无限大,因此对于因果序列,用两种Z变换定义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本书中如不另外说明,均用双边Z变换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变换。(2.
17、5.1)式Z变换存在的条件是等号右边级数收敛,要求级数绝对可和,即 (2.5.3)使(2.5.3)式成立,Z变量取值的域称为收敛域。一般收敛域为环状域,即第65页/共219页令z=rej,代入上式得到RxrRx,收敛域是分别以Rx和Rx为收敛半径的两个圆形成的环状域(如图 2.5.1 中所示的斜线部分)。当然,Rx可以小到零,Rx可以大到无穷大。收敛域的示意图如图2.5.1所示。图2.5.1变换的收敛域z=rej第66页/共219页常用的Z变换是一个有理函数,用两个多项式之比表示:分子多项式P(z)的根是X(z)的零点,分母多项式Q(z)的根是X(z)的极点。在极点处Z变换不存在,因此收敛域中
18、没有极点,收敛域总是用极点限定其边界。对比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定义(2.2.1)式,很容易得到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ZT)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第67页/共219页(2.5.4)式中,z=ej表示在z平面上r=1的圆,该圆称为单位圆。(2.5.4)式表明单位圆上的Z变换就是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如果已知序列的Z变换,就可用(2.5.4)式很方便地求出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条件是收敛域中包含单位圆。【例2.5.1】x(n)=u(n),求其Z变换。解第68页/共219页X(z)存在的条件是|z1|1,因此X(z)表达式表明,极点是z=1,单位圆上的Z变换不存在,或者说收敛域不包含单位圆,因此其傅里叶变换不存在
19、,更不能用(2.5.4)式求傅里叶变换。该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不存在,但如果引进奇异函数(),其傅里叶变换则可以表示出来(见表2.3.2)。该例同时说明一个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不存在,但在一定收敛域内Z变换是可以存在的。第69页/共219页2.5.2序列特性对收敛域的影响序列的特性决定其Z变换收敛域,了解序列特性与收敛域的一般关系,对使用Z变换是很有帮助的。1 有限长序列如序列x(n)满足下式:即序列x(n)从n1到n2的序列值不全为零,此范围之外序列值为零,这样的序列称为有限长序列。其Z变换为其它第70页/共219页设x(n)为有界序列,由于是有限项求和,除0与两点是否收敛与n1、n2取值情况有关外
20、,整个z平面均收敛。如果n10,则收敛域不包括z=0点;如果是因果序列,收敛域包括z=点。具体有限长序列的收敛域表示如下:n10,n20时,0|z|n10时,0|z|0时,0|z|第71页/共219页【例2.5.2】求x(n)=RN(n)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解 这是一个因果的有限长序列,因此收敛域为0z。但由结果的分母可以看出,似乎z=1是X(z)的极点,但同时分子多项式在z=1时也有一个零点,极、零点对消,X(z)在单位圆上仍存在,求RN(n)的傅里叶变换,可将z=ej代入X(z)得到,其结果和例题2.2.1中的结果(2.2.5)式是相同的。第72页/共219页2 右序列右序列是指在nn1时
21、,序列值不全为零,而在nn1时,序列值全为零的序列。右序列的Z变换表示为第一项为有限长序列,设n11,其收敛域为0|z|。第二项为因果序列,其收敛域为Rx|z|,Rx是第二项最小的收敛半径。将两收敛域相与,其收敛域为Rx|z|。如果是因果序列,收敛域为Rx|z|。第73页/共219页FT拉氏变换Z变换DTFT第74页/共219页【例2.5.3】求x(n)=anu(n)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解 在收敛域中必须满足|az1|a|。第75页/共219页3 左序列左序列是指在nn2时,序列值不全为零,而在nn2时,序列值全为零的序列。左序列的Z变换表示为如果n20,z=0点收敛,z=点不收敛,其收敛域是
22、在某一圆(半径为Rx+)的圆内,收敛域为0|z|Rx+。如果n20,则收敛域为0|z|Rx,则其收敛域为Rx|z|Rx+,是一个环状域;如果Rx+Rx,两个收敛域没有交集,X(z)则没有收敛域,因此X(z)不存在。第78页/共219页【例2.5.5】x(n)=a|n|,a为实数,求x(n)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解第一部分收敛域为|az|1,得|z|a|1;第二部分收敛域为|az1|a|。如果|a|1,两部分的公共收敛域为|a|z|a|1,其Z变换如下式:如果|a|1,则无公共收敛域,因此X(z)不存在。当0aa,求其逆Z变换x(n)。解为了用留数定理求解,先找出F(z)的极点。显然,F(z)的极
23、点与n的取值有关。第84页/共219页极点有两个:z=a;当n0时,其中z=0的极点和n的取值有关。n0时,z=0不是极点;n0时,z=0是一个n阶极点。因此,分成n0和n0两种情况求x(n)。n0时,F(z)在c内只有1个极点:z1=a;n0时,F(z)在c内有2个极点:z1=a,a2=0(n阶);所以,应当分段计算x(n)。n0 时,第85页/共219页图2.5.4例2.5.6中n|a1|,对应的x(n)是因果序列;(2)|z|a|,对应的x(n)是左序列;(3)|a|z|a1|:这种情况的原序列是因果的右序列,无须求n0时的x(n)。当n0时,F(z)在c内有两个极点:z=a和z=a1,
24、因此第90页/共219页最后表示成:x(n)=(anan)u(n)。第91页/共219页(2)收敛域为|z|a|:这种情况原序列是左序列,无须计算n0情况。实际上,当n0时,围线积分c内没有极点,因此x(n)=0。n0时,c内只有一个极点z=0,且是n阶极点,改求c外极点留数之和。n0时,第92页/共219页最后将x(n)表示成封闭式:x(n)=(anan)u(n1)(3)收敛域为|a|z|a1|:这种情况对应的x(n)是双边序列。根据被积函数F(z),按n0和n0两种情况分别求x(n)。n0时,c内只有1个极点:z=a,x(n)=ResF(z),a=an第93页/共219页n0时,c内极点有
25、2个,其中z=0是n阶极点,改求c外极点留数,c外极点只有z=a1,因此x(n)=ResF(z),a1=an最后将x(n)表示为即x(n)=a|n|第94页/共219页2.2.部分分式法 有理式:数字和字符经有限次加、减、乘、除运算所得的式子。有理分式:含字符的式子做分母的有理式,或两个多项式的商。分子的次数低于分母时称为真分式。部分分式:把x的一个实系数的真分式分解成几个分式 的和,使各分式具有 或 的形式 ,其中x2+Ax+B是实数范围内的不可约多项式,而且k k是正整数。这时称各分式为原分式的“部分分式”。第95页/共219页2 部分分式展开法对于大多数单阶极点的序列,常常也用部分分式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信号 处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