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陈伯孝)第7章.pptx
《现代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陈伯孝)第7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陈伯孝)第7章.pptx(1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雷达对抗是电子对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敌对双方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对方的雷达信息和部署情报,进而扰乱和破坏对方雷达的正常工作,通常把前者称为雷达侦察,而把后者称为雷达干扰;另一方面,敌对双方采取种种措施隐蔽己方雷达的信息和部署,并设法使己方雷达消除或减弱对方干扰的影响,通常把前者称为雷达反侦察,而把后者称为雷达抗干扰。现代雷达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措施,否则在现代战争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将无法发挥作战效能。第1页/共176页雷达的干扰和抗干扰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有雷达就有干扰,有干扰又必然有抗干扰。一种新型雷达的出现就会引出一些新的干扰技术,而新的干扰技术又必然促使新的抗干
2、扰措施的产生,从而促使干扰技术和抗干扰技术向前发展。所以,干扰与抗干扰是相对的,没有不能干扰的雷达,也没有不能对抗的干扰。任何雷达都是可以干扰的,任何干扰也都是可以对抗的。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干扰和抗干扰将会出现更加复杂、更加激烈的对抗局面。干扰严重影响雷达的工作,主要体现在(1)使雷达接收机饱和,妨碍雷达正常工作;(2)极大地降低雷达的威力范围;第2页/共176页(3)检测到大量假目标,使雷达航迹数据处理计算机过载。本章首先介绍雷达干扰的类型和特征,然后介绍雷达的常用抗干扰措施。重点介绍抗干扰的信号处理方法(如旁瓣对消、旁瓣匿隐等)及其性能;简单介绍频率捷变抗干扰技术。最后介绍反舰导弹
3、末制导雷达基于谱特征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第3页/共176页广义地讲,雷达干扰是指一切破坏和扰乱雷达及相关设备正常工作的战术和技术措施的统称。雷达干扰的分类方法很多,如图7.1所示,主要分为四类。7.1 干扰的主要类型第4页/共176页1.按照干扰能量的来源分类按照干扰能量的来源可将干扰信号分为两类: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1)有源干扰,是指由辐射电磁波的能量产生的干扰,人为的有源干扰是利用专门的发射机,有意识地发射或转发某种电磁波,以扰乱或欺骗敌方电子设备的一种干扰。(2)无源干扰,是指利用非目标的物体对电磁波的散射、反射、折射等现象产生的干扰。人为的无源干扰,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改变电磁波
4、的正常传播条件,造成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常用的无源干扰有箔条干扰、角反射体(拖挂在舰船外侧的舷外干扰)。第5页/共176页图7.1 雷达干扰的分类第6页/共176页2.按照干扰的人为因素分类按照干扰的人为因素可将干扰信号分为两类: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1)有意干扰,是指由人为因素而有意产生的干扰。(2)无意干扰,是指由自然界或其它因素无意识产生的干扰。例如电离层对高频地波雷达的干扰。本书将电波传播路径中客观存在的无意干扰归为杂波,并在第6章做了介绍。第7页/共176页3.按照干扰的作用机理分类按照干扰信号的作用机理可将干扰分为两类:遮盖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1)遮盖性干扰,又叫做压制性干扰,是使
5、敌方电子系统的接收机过载、饱和或难以检测出有用信号的干扰。最常用的方式是发射大功率噪声信号,或在空中大面积投放箔条形成干扰走廊等。(2)欺骗性干扰,是指使敌方电子设备或操作人员对所接收的信号真假难辨,以至产生错误判断和错误决策的干扰。欺骗干扰的方式隐蔽、巧妙,且多种多样。欺骗干扰效果示意图如图7.2所示。第8页/共176页图7.2 欺骗干扰效果示意图第9页/共176页4.按照雷达、目标、干扰机的空间位置关系分类图7.3所示为雷达、目标、干扰机的空间位置关系。按照雷达、目标、干扰机的空间位置关系,可将干扰信号分为远距离支援干扰(SOJ)、随队干扰(ESJ)、自卫干扰(SSJ)和近距离干扰(SFJ
6、)。第10页/共176页图7.3 雷达、目标、干扰机的空间位置关系分类第11页/共176页远距离支援干扰(SOJ):干扰机远离雷达和目标,通过辐射强干扰信号掩护目标。它的干扰信号主要是从雷达天线的旁瓣进入接收机,一般采用遮盖性干扰。随队干扰(ESJ):干扰机位于目标附近,通过辐射强干扰信号掩护目标。它的干扰信号是从雷达天线的主瓣(ESJ与目标不能分辨时)或旁瓣(ESJ与目标可分辨时)进入接收机,一般采用遮盖性干扰。掩护运动目标的ESJ具有同目标一样的机动能力。空袭作战中的ESJ往往略微领前于其它飞机,在一定的作战距离上还同时实施无源干扰。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进入危险区域时的ESJ常由无人驾驶飞
7、行器担任。第12页/共176页自卫干扰(SSJ):干扰机位于目标上,干扰的目的是使自己免遭雷达威胁。它的干扰信号是从雷达天线主瓣进入接收机,一般采用欺骗性干扰,有时也采用遮盖性干扰。SSJ是现代作战飞机、舰艇、地面重要目标等必备的干扰手段。近距离干扰(SFJ):干扰机到雷达的距离领先于雷达到目标的距离,通过辐射干扰信号掩护后续目标。由于距离领先,干扰机可获得宝贵的预先引导时间,使干扰信号频率对准雷达频率,主要采用遮盖性干扰。距离越近,进入雷达接收机的干扰能量越强。由于自身安全难以保障,SFJ主要由投掷式干扰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担任。第13页/共176页遮盖性干扰,又称为压制性干扰,就是用噪声或类
8、似噪声的干扰信号遮盖或淹没有用信号,阻止雷达检测目标信息。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一部雷达都有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是在这些噪声背景中以一定的概率准则进行的。7.2 遮盖性干扰第14页/共176页一般来说,如果目标信号功率S与噪声功率N相比(信噪比S/N),超过检测门限D,则可以保证在一定虚警概率Pfa的条件下达到一定的检测概率Pd,认为可发现目标,否则便认为不可发现目标。遮盖性干扰就是使强功率干扰进入雷达接收机,尽可能降低信噪比,造成雷达对目标检测的困难。第15页/共176页7.2.1 遮盖性干扰的分类遮盖性干扰按照干扰信号中心频率fj、干扰带宽Bj相对于雷达接收机中心频率f0、带
9、宽Br的关系,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干扰和扫频式干扰。图7.4给出了几种遮盖性干扰的示意图。第16页/共176页图7.4 瞄准式干扰、阻塞式干扰和扫频式干扰示意图第17页/共176页1.瞄准式干扰一般瞄准式干扰满足(7.2.1)瞄准式干扰需先测出被干扰雷达的工作频率f0,再把干扰机频率调整到f0上,保证以较窄的Bj覆盖Br,这一过程称为频率引导。瞄准式干扰的主要优点是在Br内的干扰功率强,是遮盖性干扰的首选方式;其缺点是对频率引导的要求高,有时甚至是难以实现的。第18页/共176页2.阻塞式干扰阻塞式干扰一般满足(7.2.2)由于阻塞式干扰Bj相对较宽,对频率引导精度的要求低,频率引导设备简单
10、。此外,由于其Bj宽,便于同时干扰频率分集雷达、频率捷变雷达和多部不同工作频率的雷达。其缺点是在Br内的干扰功率密度低。第19页/共176页3.扫频式干扰扫频式干扰一般满足(7.2.3)即干扰的中心频率fj是以T为周期的连续函数。扫频式干扰可对雷达造成周期性间断的强干扰,扫频范围较宽,也能干扰频率分集雷达、频率捷变雷达和多部不同工作频率的雷达。扫频式干扰的扫频频率(或扫频速率)应大于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同时,考虑到雷达系统的反应时间,扫频速度不能过快,即干扰频带扫过接收机带宽的时间应大于或等于接收机的响应时间(约等于接收机带宽的倒数)。第20页/共176页扫频式干扰兼备了窄带瞄准式干扰和宽带阻
11、塞式干扰的特点,通过动态扫描干扰频带,提高了干扰的功率利用率。扫频式干扰的优点是在较宽的频带上,获得高功率密度的干扰,但其缺点是干扰具有不连续性。应当指出的是,实际干扰机可以根据具体雷达的载频调制情况,对上述基本形式进行组合,如形成多频点瞄准式干扰、分段阻塞式干扰、扫频锁定式干扰等。第21页/共176页7.2.2 遮盖性干扰的效果度量干扰效果表现为雷达或含有雷达的作战系统由于受到干扰而造成的作战性能的下降。以某种合理、定量的方法描述此作战性能的下降称为干扰的效果度量。因此,干扰的效果度量是作战双方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选择何种指标衡量雷达或含有雷达的作战系统在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性能一直是人们讨论
12、的热点。根据遮盖性干扰的原理,目前对雷达本身作战性能的度量指标主要确定为检测概率Pd,即在保持虚警概率不变的情况下,实施遮盖性干扰前后Pd的绝对或相对变化。第22页/共176页由于Pd是信噪比的函数,所以也将这种遮盖性干扰的效果度量方法简称为功率准则。含有雷达的作战系统很多,对它的干扰效果的度量方法统称为作战效能准则,当然该准则还需要根据具体作战系统、作战目的进行指标的具体化,如空袭作战的突防概率、攻击的有效概率、飞机生存概率等。本书着重讨论功率准则。第23页/共176页根据奈曼皮尔逊准则,Pd是S/N的单调函数,其中S和N分别表示雷达接收机输出端(通常为中放输出端)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和高斯噪
13、声功率(功率谱对应于线性系统响应)。当进入雷达接收机的干扰信号为非高斯噪声时,只要知道相同虚警概率下高斯噪声干扰所需的干扰功率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就可以得到非高斯噪声干扰所需的功率。此外,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对Pd进行实际的统计测量,也可通过对S、N的功率调整对Pd进行控制。因此,功率准则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可测性和可控性。第24页/共176页根据检测原理,S/N越低,Pd越小,有时尽管N已经很大,但只要Pd0,在理论上,雷达对目标总有一定的发现可能。因此,从遮盖性干扰机设计的观点,要求Pd0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作战实际,国内外普遍将Pd0.1作为遮盖性干扰有效的标准,并将此时雷达接收机输
14、出端干扰信号功率Pj与目标回波信号功率Ps的比值定义为压制系数Ka,即(7.2.4)第25页/共176页这里Ka是干扰信号调制样式、干扰信号质量、接收机频率特性、信号处理方式等的综合性函数。将功率准则应用于雷达的威力范围,则将干扰机能够有效干扰的区域称为有效干扰区Vj,并以对Vj的综合评价函数E(Vj)作为干扰系统综合干扰效果的考核标准(7.2.5)式中W(V)为空间评价因子,表示对于不同空间位置有效干扰的重要性。第26页/共176页7.2.3 噪声干扰噪声干扰机发射一种类似噪声的信号,使敌方雷达接收机的信噪比大大降低,难以检测出有用信号或产生误差。若干扰功率过大,接收机会出现饱和,有用信号完
15、全被淹没,实现电磁压制作用。噪声干扰的信号频谱较窄时,可以形成窄带瞄准式干扰;当噪声干扰的频谱很宽时又会形成宽带阻塞式干扰,可以用来干扰频率捷变雷达或同一频带内的多部雷达。噪声干扰从信号形式上又可分为射频噪声干扰、噪声调幅干扰、噪声调频干扰、噪声调相干扰、噪声脉冲干扰和组合噪声干扰。第27页/共176页1.射频噪声干扰射频噪声干扰可以表示为(7.2.6)式中Un(t)为瑞利分布噪声;j j(t)为相位函数,服从0,2均匀分布,且与Un(t)独立;0为载频,它远大于J(t)的谱宽,所以J(t)是一个窄带高斯随机过程,通常是低功率噪声通过直接滤波和放大产生的。第28页/共176页2.噪声调幅干扰噪
16、声调幅干扰是用噪声对射频信号调幅产生的,可表示为(7.2.7)式中U0、w w0和j j0分别为射频信号的幅度、中心频率和初始相位;调幅噪声Un(t)是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 分布区间为U0,的广义平稳随机过程;j j0服从0,2均匀分布。噪声调幅干扰信号及其频谱如图7.5所示。第29页/共176页图7.5 噪声调幅干扰信号示意图第30页/共176页3.噪声调频干扰噪声调频干扰是用噪声对射频信号进行频率调制而产生的,可表示为(7.2.8)式中,U0、w w0和j j0分别为射频信号的幅度、中心频率和初始相位;调频噪声信号u(t)为一个零均值的广义平稳随机过程,KFM为调频系数;j j0服从0,2
17、p p均匀分布。噪声调频干扰信号及其功率谱如图7.6所示。第31页/共176页图7.6 噪声调频干扰信号示意图第32页/共176页4.噪声调相干扰噪声调相干扰是用噪声对射频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产生的,可表示为(7.2.9)式中U0、w w0和j j0分别为射频信号的幅度、中心频率和初始相位;调相的噪声u(t)为零均值广义平稳随机过程,KPM为调相系数;j j0服从0,2p p均匀分布。当信号J(t)的有效相移为调制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较小时,第33页/共176页调相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载波频率上,载频之外的其它频率分量的能量很低,不适宜作为遮盖干扰信号;当有效相移足够大时,载频之外的其它频率分量的
18、功率较大,近似为噪声调频干扰的情况,适宜作为遮盖干扰信号。第34页/共176页5.噪声脉冲干扰噪声脉冲干扰是指时域离散的随机脉冲信号,其幅度、宽度和时间间隙等参数都是随机变化的。噪声脉冲干扰可以采用限幅噪声或伪随机序列对射频信号调幅的方法来产生。第35页/共176页6.组合噪声干扰噪声脉冲干扰和连续噪声调制干扰的统计特性是不同的。如果在连续噪声调频干扰的基础上随机或周期地附加噪声脉冲干扰,或交替使用噪声脉冲干扰和连续噪声调制干扰将形成组合噪声干扰。组合噪声干扰是非平稳的,会明显增加抗干扰的难度。第36页/共176页欺骗性干扰可应用于雷达、通信、光电等领域,但重点应用在雷达和光电制导武器这类用于
19、指示、跟踪目标的电子装备上。7.3 欺骗性干扰第37页/共176页压制性干扰是通过降低雷达接收机信噪比使其难以发现目标,欺骗性干扰则是着眼于接收机的处理过程,使其失去测量和跟踪真实目标的能力,即欺骗性干扰要达到的目的是掩蔽真正的目标,通过模拟真实信号,并加上合适的调制方式“制造”出假目标,经天线进入到要干扰的雷达系统中,使敌方雷达不能正确检测真正的目标,或不能正确地测量真实目标的参数信息,从而迷惑和扰乱敌方系统对真实目标的检测和跟踪。由于目标的距离、角度和速度信息表现在雷达接收到的各种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在振幅、频率和相位的相关性中,第38页/共176页不同的雷达获取目标距离、角度、速度信息的原
20、理不尽相同,而其发射信号的调制样式又是与其采用的技术密切相关的,因此,实现欺骗干扰必须准确地掌握雷达的工作方式和雷达发射信号的调制参数,才能制造出“逼真”的假目标信号,达到预期的干扰效果。第39页/共176页7.3.1 欺骗性干扰的分类为了方便对欺骗性干扰分类,首先定义以下参数。设V为雷达对各类目标的检测空间,对于具有四维(距离、方位、仰角和速度)检测能力的雷达,V可以表示为V Rmin,Rmax,min,max,min,max,fd min,fd max,Si min,Si max(7.3.1)式中Rmin、Rmax、min、max、min、max、fd min、fd max、Si min、
21、Si max分别为雷达的最小和最大检测距离,最小和最大检测方位,最小和最大检测仰角,最小和最大检测的多普勒频率,最小检测信号功率和饱和输入信号功率。理想的点目标T仅为V中的某一个确定点:第40页/共176页(7.3.2)式中R、fd、St分别为目标所在的距离、方位、仰角、多普勒频率和回波功率。雷达能够区分的V中两个不同点目标T1、T2的最小空间距离V称为雷达的空间分辨率:(7.3.3)其中R、fd分别称为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方位分辨率、仰角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一般雷达在能量上没有分辨能力,因此其能量的分辨率与检测范围相同。第41页/共176页在一般条件下,欺骗性干扰所形成的假目标Tf也是V中的某
22、一个或某一群不同于真实目标T的确定点的集合,即(7.3.4)对欺骗性干扰的分类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假目标Tf与真实目标T在V中参数信息的差别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主要有5种,如表7.1所示。其中Rf、f、f、Sf分别为假目标Tf在V中的距离、方位、仰角、多普勒频率和功率。第42页/共176页表7.1 欺骗性干扰根据假目标Tf与真实目标T在V中参数信息的差别分类第43页/共176页2.根据Tf与T在V中参数差别的大小和调制方式分类1)质心干扰当真、假目标的参数差别小于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即时,雷达不能区分Tf与T为两个不同目标,而将真、假目标作为同一个目标来检测和跟踪。这时雷达检测
23、和跟踪结果为位于真假目标参数的能量加权质心(重心)处,即(7.3.5)第44页/共176页式中S是真实目标的回波信号功率,Sf和Tf是假目标的回波信号功率和在检测信号V中的位置。2)假目标干扰当真、假目标的参数差别大于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即时,雷达能够区分Tf与T为两个不同目标,但可能将假目标作为真实目标检测和跟踪,从而造成虚警,也可能没有发现真实目标而造成漏报。大量的虚警还可能造成雷达的检测、跟踪和其它信号处理电路的过载。第45页/共176页3)拖引干扰拖引干扰是一种周期性地从质心干扰到假目标干扰的连续变化过程,典型的拖引干扰过程如式(7.3.6)所示(7.3.6)第46页/共176页在停拖时
24、间段0,t1)内,假目标与真实目标出现的空间和时间近似重合,雷达很容易检测和捕获。由于假目标的能量高于真实目标,捕获后AGC电路将按照假目标信号的能量来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以便对其进行连续测量和跟踪;在拖引时间段t1,t2)内,假目标与真实目标在预定的欺骗干扰参数上逐渐分离,且分离的速度v在雷达跟踪正常运动目标时的速度响应范围 内,直到假目标与真实目标的参数的差异达到预定的程度Vmax(7.3.7)第47页/共176页 由于在拖引前已经被假目标控制了接收机增益,而且假目标的能量高于真实目标,所以雷达的跟踪系统很容易被假目标拖引开,而抛弃真实目标。拖引段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最大误差Vmax和拖引速度v
25、;在关闭时间段t2,Tj)内,欺骗式干扰关闭发射,使假目标Tf突然消失,造成雷达跟踪信号突然中断。在一般情况下,雷达跟踪系统需要滞留和等待一段时间,AGC电路也需要重新调整雷达接收机的增益。如果信号重新出现,则雷达可以继续进行跟踪。如果信号消失达到一定的时间,在雷达确认目标丢失后,才能重新进行目标信号的搜索、检测和捕获。关闭时间段的长度主要取决于雷达跟踪中断后的滞留和调整时间。第48页/共176页图7.7为拖引干扰的后拖和前拖的拖引过程:1仅有回波,波门跟踪在回波中心线上;2受干扰,波门偏向干扰信号;3波门被干扰信号拖走,丢失目标;4波门被干扰拖至最远,干扰突然消失,波门重新搜索,波门出现在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雷达 系统分析 设计 陈伯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