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生物学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染 微生物 机体感染 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并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感染中微生物与机体的关系第1页/共45页细菌的感染 在一定条件下,细菌侵入机体,经过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并引起病理变化的过程。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2页/共45页少数少数细菌有致病性细菌有致病性许多许多细菌有条件致病性细菌有条件致病性大多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第3页/共45页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第4页/共45页第5页/共45页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占位性生物屏障 营养作用影响和参与人体
2、物质代谢 免疫作用 与机体终身相伴抗原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免疫 器官发育。抗衰老作用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癌作用转化致癌物质第6页/共45页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第7页/共45页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非致病菌非致病菌非致病菌非致病菌)机体机体机体机体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定居部位改变细菌定居部位改变 或菌群失调或菌群失调定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保持生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第8页/共45页第9页/共45页侵袭力侵袭力产毒性产毒性产毒性产毒性 毒力因子毒力因子
3、侵入数量侵入数量侵入门户: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侵入门户: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病原菌病原菌入侵、定居、繁入侵、定居、繁入侵、定居、繁入侵、定居、繁殖、扩散殖、扩散殖、扩散殖、扩散细菌毒素细菌毒素细菌毒素细菌毒素其他影响因素:某些细菌的免疫病理作用其他影响因素:某些细菌的免疫病理作用 毒力基因、环境毒力基因、环境二、细菌的致病机制第10页/共45页侵袭力 荚膜和微荚膜粘附素(特殊结构和相关蛋白质)菌毛(定居因子)粘附于组织细胞有组织特异性细胞壁成分膜磷壁酸(LTA)侵袭性物质侵袭性酶类侵袭素第11页/共45页粘连蛋白粘连蛋白粘连蛋白粘连蛋白膜磷壁酸膜磷壁酸 G+菌毛菌毛菌毛菌毛受体(糖类)
4、受体(糖类)受体(糖类)受体(糖类)细菌细菌细菌细菌G-侵袭力 第12页/共45页毒 素外毒素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 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 抗原性强 外 毒毒 素素 exotoxinn n合成代谢产物合成代谢产物n nG G+菌和部分菌和部分G G-菌产生菌产生n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解释放 第13页/共45页活性单位活性单位结合单位结合单位A细胞表面细胞表面B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外毒素第14页/共45页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例如:霍乱毒素分子结构例如:霍乱毒素分子结构第15页/共45页第16页/共45页外毒素按对宿主细胞的亲
5、合性和作用方式分:外毒素按对宿主细胞的亲合性和作用方式分:n神经毒素神经毒素n细胞毒素细胞毒素n肠毒素肠毒素第17页/共45页细菌细菌外毒素外毒素疾病疾病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痉挛毒素破伤风破伤风封闭抑制性神经元封闭抑制性神经元骨骼肌强直性痉挛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肉毒中毒阻止乙酰胆碱释放阻止乙酰胆碱释放肌肉松驰性麻痹肌肉松驰性麻痹 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细菌细菌外毒素外毒素疾病疾病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白喉毒素白喉白喉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肾肾上上腺
6、腺出出血血、心心肌肌损损伤伤、外外周神经麻痹周神经麻痹 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菌细菌外毒素外毒素疾病疾病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霍乱弧菌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腹泻、呕吐 产产毒毒型型大大肠肠埃希菌埃希菌肠毒素腹泻呕吐、腹泻金葡菌金葡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刺激呕吐中枢 呕吐、腹泻 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第18页/共45页 类毒素类毒素(无毒抗原)(无毒抗原)外毒素外毒素(极毒抗原)(极毒抗原)抗毒素抗毒素(抗毒抗体)(抗毒抗体)免疫动物免疫动物脱毒脱毒0.3-0.4%0.3-0.4%甲醛甲醛外毒素抗原性 类毒素(toxoid)受甲醛作
7、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结合蛋白的抗原性抗毒素(antitoxin)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免疫动物免疫动物第19页/共45页内毒素 endotoxin脂多糖 LPS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 寡糖重复寡糖重复寡糖重复寡糖重复单位单位单位单位核心多糖核心多糖核心多糖核心多糖脂质脂质脂质脂质A A A A外膜外膜主要主要毒性毒性成份成份OO抗原抗原决定簇决定簇第20页/共45页脂多糖 LPS lipopolysacharide 菌体裂解释放化学稳定性不能成为类毒素免疫原性弱G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内毒素 endotoxin第21页/共45页内毒素 endo
8、toxin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IC败血症的皮肤表现第22页/共45页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区别区别外 毒 素内 毒 素来源来源GG+菌与部分菌与部分GG-GG-菌菌存在存在部位部位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化学成分成分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稳定性稳定性60608080,3030分钟分钟 160160,2 24 4小时小时 作用作用方式方式与受体结合与受体结合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毒性毒性作用作用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细菌 病毒 感染 致病 机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