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儒家思想及其文化演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儒家思想及其文化演示.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及其特征儒家思想及其特征儒家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儒家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1页/共35页一、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一、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孔子孔子(公元前(公元前551-551-前前479479年)年)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山东)父亲:叔梁纥,武士母亲:颜徵在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主要主张主要主张“仁仁”,“礼礼”第2页/共35页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发愤忘食,乐以
2、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夫子 圣人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著作:论语 73岁去世第3页/共35页孔子一生孔子一生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第4页/共35页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孟子(公元前390-390-前305305年)名柯名柯 字子舆,邹国人(山东)字子舆,邹国人(山
3、东)主张主张“性善论性善论”侧重发展孔子的仁学,主张“仁政”,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第5页/共35页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 孟子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的修养,孟子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的修养,”养浩然正气养浩然正气”,达到达到 “富贵不能淫,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的境界。由于孟子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后世把由于孟子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后世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儒家学说也因此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儒家学说也因此而被称为而被称为 “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亚圣亚圣”其学说载于孟子。8484岁去世第6页/共35页孟子一生孟子一生
4、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掷地有声的言辞是思想家孟子所阐述的人格标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它作为格言传诵至今。第7页/共35页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荀子(前313-313-前238238年)名况,赵国人。名况,赵国人。唯物主义思想家,唯物主义思想家,”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规律。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不以社会政
5、治的好坏而转移。“重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作用:“人定胜天人定胜天”第8页/共35页 荀子侧重发展孔子的“礼”学主张 “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因为人性恶,所以要靠后天的力量来帮助人为善,一要“修身”,二要“师法”,通过礼与法规范社会,达到 “一天下”目的。重视民的作用,“君者,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学说载于荀子第9页/共35页 二、儒家思想及其特征二、儒家思想及其特征1、行为规范礼“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
6、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荀子孔子说“克已复礼”,礼,就是周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10页/共35页行为规范礼孟子的礼“五伦”:父子父子(有孝)、(有孝)、君臣君臣(有忠)、(有忠)、男女男女(有别)、(有别)、长幼长幼(有序)、(有序)、朋友朋友(有信)(有信)中国文化建立在这种“礼”的基础上,礼仪之邦。第11页/共35页2 2、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为什么提出“仁”?春秋末期的社会变动人与人之间剧烈变化“礼崩乐坏”人们失去精神与行为的依托孔子提出解决的方法,即“仁”。论语中有107 次提到“仁
7、”。第12页/共35页仁,仁,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何礼?”“言仁必及人言仁必及人”,什么是仁?如何做?什么是仁?如何做?“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忠恕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温温(温和温和)、)、良良(善良善良)、)、恭恭(自重)自重)、俭俭(俭补)俭补)、让让(谦虚)谦虚)仁仁 就是做人的道理,即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学问的君子应当遵守的准则。第13页/共35页君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标准就是“仁“,“仁”,乃是道德的总称。首先要“正名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顺则事不成”,其次要”立信”,“其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不令而行;其身其身不正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仁”,做人的最高标准做人的最高标准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不主张暴力强权。第14页/共35页3 3、价值准绳、价值准绳义义孔子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孟子孟子:“义,人之正路也义,人之正路也”。“舍生取义舍生取义“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义与利是脱节的,是平均主义孔子的义与利是脱节的,是平均主义第15页/共35页义利之辩义利之辩
9、利,右为镰刀,左为庄稼。义,上为羊肉,下为兵器义以生利,义利统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是手段,通过义的手段达到利的目的董仲舒:“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程颢、程颐:“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现代价值:儒家强调义利之辩,是要人们保持清醒头脑,处理好二者关系。企业儒家强调义利之辩,是要人们保持清醒头脑,处理好二者关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守道义;教育宗旨是义,培养人才,如果以盈利为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守道义;教育宗旨是义,培养人才,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就是不义。目的,就是不义。第16页/共35页4 4、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知识、智慧、见解、了解、知道。知识、智慧、见
10、解、了解、知道。知仁,循礼,行义。知仁,循礼,行义。“博学之,明辩之,慎思之。博学之,明辩之,慎思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改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第17页/共35页5 5、生活准则、生活准则信信 指为人交往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指为人交往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态度。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必备的品德。孔子主张统治者要“立信”,要获得人民信任,“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18页/共35页6 6、
11、待人之本、待人之本忠、恕忠、恕“忠”即忠诚老实,不背判朋友,恕,是宽恕。以博大胸怀待人,为人宽恕与容忍。第19页/共35页7 7、家庭伦理、家庭伦理孝与悌孝与悌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孝悌孝悌是是“仁仁”的基础,孝不仅是赡养父母亲,而且要对父母和长辈要尊的基础,孝不仅是赡养父母亲,而且要对父母和长辈要尊重。重。第20页/共35页百行百行”孝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为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核心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亡故,子要守孝三年中国社会是父权社会,孝调整了父子关系孝在中国被法律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成为传宗接代的最高表现,生儿子成为孝的最终结果第21页/共35页8 8、处世哲学、处世哲学中庸之道中庸之
12、道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不上不下。偏不倚,不上不下。意义意义:善于认同,中和之善于认同,中和之美,朴实无华,实事求是美,朴实无华,实事求是“宁不及勿过宁不及勿过”,一个人是否修养,就看,一个人是否修养,就看他遇事能否把握好他遇事能否把握好 “度度”,即中庸之道。,即中庸之道。“和为贵和为贵”第22页/共35页三、儒家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三、儒家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值1 1、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庸,也称中和之美,中庸,也称中和之美,“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过犹不过犹不及及”第23页/共35页
13、2 2、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孔子说:孔子说:“为仁由己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个体的努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个体的努力。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孟子说”道惟在自得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已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已的修行和体悟。的修行和体悟。”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它事特的高明高贵之处和其他事特无法比拟的价值。“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第24页/共35页3、忧患意识与责任承担、忧患意识与责任承担“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在悲天悯人的基础上所引发自我关怀和群体,在悲天悯人的基础上所引发
14、自我关怀和群体关怀。关怀。“君子安而不忘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家可保也”第25页/共35页4、道德意识与文明进步道德意识与文明进步儒家最重道德修养儒家最重道德修养认为有无德行构成人格评价的直接依据;认为有无德行构成人格评价的直接依据;是设身处地的行为准则;是设身处地的行为准则;是构成文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是构成文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标志。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标志。第26页/共35页5 5、力行意识与实践品格、力行意识与实践品格儒家强调力行儒家强调力行,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子曰:子曰:“士而怀居
15、,不足以为士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意为作为有理想的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意为作为有理想的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有无穷责任、无穷事业,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有无穷责任、无穷事业,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否则贪图安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会,否则贪图安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是“士士”的耻辱,不配当知识分子。的耻辱,不配当知识分子。“内圣”,“外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第27页/共35页儒家思想评价元仁宗:”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万世师表”。儒家学说被称为“儒教”。儒学经历了三次变革:西汉时西汉时董仲舒董仲舒吸收法家、墨家思想对儒
16、学加以吸收法家、墨家思想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地主阶级的需要,成为统治思改造,使之适应地主阶级的需要,成为统治思想。想。南宋南宋朱熹朱熹吸收佛教、道家文化,提高了儒学的吸收佛教、道家文化,提高了儒学的思辩性,由此走向了哲学(在此之前儒学只是思辩性,由此走向了哲学(在此之前儒学只是伦理学说)伦理学说)近代近代康有为康有为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对儒学进行第三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对儒学进行第三次改造,被称为次改造,被称为“当代新儒家当代新儒家”。第28页/共35页1、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80年代以来有三种观点: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主干。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主干。儒家、道家
17、并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儒家、道家并为中国文化的主干 儒家是官方文化,道家是民间文化。儒家是官方文化,道家是民间文化。“入世为儒,出世为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成为中国官场一大特成为中国官场一大特征征。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儒家思想是伦理思想,从血缘放大到社会。道儒家思想是伦理思想,从血缘放大到社会。道家则是哲学,是对世界的看法,高于儒家家则是哲学,是对世界的看法,高于儒家第29页/共35页2 2、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中树立了伦理道德规范 伦理成为评价人的标准伦理成为评价人的标准在中国教育史、思想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思想家,更是教育
18、家,儒家注重人孔子是思想家,更是教育家,儒家注重人格培养和自我修养。其教育思想影响几千格培养和自我修养。其教育思想影响几千年。年。对中国学术发展贡献极大 主要表现在对有限的经书进行无限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对有限的经书进行无限的开发。论语论语是巨大思想宝库是巨大思想宝库第30页/共35页3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关于礼 过份强调礼制,限制和摧残了人格的尊严和主观能动性;只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丧失了人的社会性关于中庸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凡事谨小慎微,不敢冒险,缺乏创新,因循守旧,“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庸之道对封建社会的延续起了重要作用。鄙视妇女,“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第31页
19、/共35页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关于忠、孝关于忠、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忠君报国,杀身成仁“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孝压抑了人的本性,父母之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教育就是“孝”的教育,“孝”与“文”合是为“教”,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第32页/共35页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儒家伦理观念对人性的压制儒家伦理观念对人性的压制中国人无性爱,婚姻无自主权,结婚只是为了传宗接代,毫无快乐可言。“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妇女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女不平等,男人可三妻四妾和休妻,女人却要从一而终,好女不事二夫。“烈女”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财产,毫无社会地位。第33页/共35页思考题:思考题: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哪些是应当继承的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哪些是应当继承的,哪些是必须批判的哪些是必须批判的?如何认识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认识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第34页/共3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5页/共3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