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配套.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配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配套.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北半球的中纬度大气环流:受_ 影响,造成原来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图 2210海陆分布第1页/共42页成因成因风向性质东亚季风_冬季:_夏季: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_湿润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冬季:_夏季:西南风冬季:温暖干燥夏季:_3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_ 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2)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及特点季节的变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风高温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东北风高温湿润第2页/共42页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_气候终年高温_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_和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_,冬季温和多雨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
2、气候类型2.形成气候的五大因子:_、大气环流、海陆分布、_、洋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热带雨林多雨西风带湿润副热带高压带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地形第3页/共42页知识点 1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的形成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图 2211第4页/共42页2气压中心的成因及分布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1 月(北半球冬季),在 60 N 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成因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
3、阿留申低压。第5页/共42页图 2212第6页/共42页7 月(北半球夏季),在 30 N 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形成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图 2213第7页/共42页3季风环流的形成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图 2214第8页/共42页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分布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南部、朝鲜半岛南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本群岛北部、朝鲜半岛北部南亚的印度半岛、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风向及源地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内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东北风;亚洲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 东南风;副热带太平洋(夏威夷高压)西南风;热带印度洋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教师专享【知识经纬】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第9页/共42页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温7 月炎热、湿润炎热、湿润高温多雨1 月 温和少雨,0以上寒冷干燥,0以下暖热;1518以上降水夏季 多;集中在
5、59 月多;集中在 78 月 多;集中在 69 月冬季较少少少全年1 000 mm1 500 mm500 mm600 mm1 500 mm2 000 mm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三熟利弊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灾害续表第10页/共42页【针对训练】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主要是()C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表高低起伏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北半球 7 月份位于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B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C阿留申低压B亚洲低压D夏威夷高压第11页/共42页(2012 年河源期末)读世界部分区域某时气压分布
6、示意图(图2215),回答第 3 题。图 2215第12页/共42页3关于图中气压中心 A、B 名称及其由哪个气压带断裂而成的说法正确的是()BA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B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C夏威夷高压 亚洲(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D亚速尔高压 亚洲(印度)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第13页/共42页知识点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图 2216第14页/共42页地区气压带、风带气流气候特点气候类型赤道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湿季:赤道低气压带上升高温多雨
7、热带草原气候干季:信风带东北风(北半球)、东南风(南半球);气流来自较高纬度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30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气流来自较高纬度(信风带控制区)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5页/共42页地区气压带、风带气流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或西北风(南半球);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或西北风(南半球)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极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下沉终年寒冷干燥冰原气候续表第16页/共42页教师专享
8、【知识经纬】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1太阳辐射(1)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均,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2)同纬度地区获得热量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2下垫面(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2)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第17页/共42页3大气环流(1)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2)风向:从海上吹来的登陆风多雨;从陆上吹来的离陆风少雨。因此,不同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半球 夏季 气压 中心 和风 气候 影响 配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