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ppt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主要内容本书主要内容第1章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导论第2章 电源变换和控制技术基础知识第3章 风能、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第4章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控制技术第5章 水能、小水力发电与控制技术第6章 生物质能的发电与控制技术第7章 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与控制技术 第8章 核能发电与应用技术 第9章 其他形式新能源的发电与应用技术第1页/共84页2 机械工业出版社绪绪 论论 新能源利用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包括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海洋能能、水能、海洋能)和地热能、氢能、核能转换及其利和地热能、氢能、核能转换及其利用新技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
2、综合利用、替代能源、用新技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节能等新技术)。节能等新技术)。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涉及: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涉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以便持续获得二次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以便持续获得二次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电能;电能;对电能通过变换与控制,满足高质量的终端能源消费对电能通过变换与控制,满足高质量的终端能源消费需求和电力的高效管理。需求和电力的高效管理。第2页/共84页3机械工业出版社第第1 1章章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导论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导论第3页/共84页4机械工业出版社第4页/共84页5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1.1 能源储备与可持
3、续发展战略能源储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1.2 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1.3 1.3 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能源转换的重要形能源转换的重要形式式 1.4 1.4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的经济意义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的经济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第5页/共84页6机械工业出版社1.11.1能源储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储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1.11.1.1中国的能源结构与储备中国的能源结构与储备 1.1.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 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在能源结构中煤炭储量最为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在能源结构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丰富 ,仅次于俄罗斯、美国。,仅次于俄罗斯、美国。但是,中
4、国又是一个能源但是,中国又是一个能源贫国,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为全世界人均水平的贫国,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为全世界人均水平的1/21/2,仅为美国人均水平的,仅为美国人均水平的1/101/10。第6页/共84页7机械工业出版社第7页/共84页8机械工业出版社 煤多油少煤多油少是中国能源储存结构的基本特点,这种结构到今后是中国能源储存结构的基本特点,这种结构到今后2020年,年,甚至到本世纪中叶,我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会改变。甚至到本世纪中叶,我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会改变。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直接进行燃烧,因燃烧工艺落后,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直接进行燃
5、烧,因燃烧工艺落后,燃烧不充分,造成燃烧不充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第8页/共84页9机械工业出版社2.2.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储备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储备 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强度,但能源利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强度,但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用效率的低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30%左右。左右。中国能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利用结构同资源禀赋中国能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利用结构同资源禀赋结构矛盾的表现。结构矛盾的表现。煤电油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煤电油供需矛盾相当突出。建立建立高度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制,
6、高度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制,深入研究、大力开发深入研究、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唯一选择。和利用新能源,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唯一选择。第9页/共84页10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年年 份份能源消费总能源消费总量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万吨标准煤万吨标准煤)煤煤 炭炭石石 油油天然气天然气水电、核电、水电、核电、风电风电19801980602756027572.272.220.720.73.13.14 419851985766827668275.875.817.117.12.22.24.94.919901990987
7、039870376.276.216.616.62.12.15.15.11995199513117613117674.674.617.517.51.81.86.16.12000200014553114553169.269.222.222.22.22.26.46.42005200523599723599770.870.819.819.82.62.66.86.82006200625867625867671.171.119.319.32.92.96.76.72007200728050828050871.171.118.818.83.33.36.86.82008200829144829144870.37
8、0.318.318.33.73.77.77.72009200930664730664770.470.417.917.93.93.97.87.8第10页/共84页11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20092009)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92009)第11页/共84页12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能源产消现状第12页/共84页13机械工业出版社地地 区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值能耗(等价值等价值)指标值指标值(吨标准煤吨标准煤/万元万元)上升或上升或下降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能耗(规模以上,规模以上,当量值当量值)指标值指标值(吨标准
9、煤吨标准煤/万元万元)上升或上升或下降下降(%)(%)单位地区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产总值电耗指标值指标值(千瓦千瓦小时小时/万元万元)上升或上升或下降下降(%)(%)北北 京京0.6060.606-5.76-5.760.9090.909-12.3-12.3681.85681.85-2.74-2.74 山山 西西2.3642.364-5.73-5.734.554.55-8.81-8.811921.931921.93-8.5-8.5 内蒙古内蒙古2.0092.009-6.91-6.913.5573.557-15.1-15.11686.721686.72-9.73-9.73 辽辽 宁宁1.4391
10、.439-5.08-5.082.2572.257-6.95-6.951119.991119.99-6.82-6.82 黑龙江黑龙江1.2141.214-5.85-5.851.3821.382-9.64-9.64798.67798.67-7.72-7.72 上上 海海0.7270.727-6.17-6.170.9570.957-5-5808.49808.49-6.39-6.39 江江 苏苏0.7610.761-5.17-5.171.1071.107-10.17-10.171064.251064.25-5.5-5.5 浙浙 江江0.7410.741-5.41-5.411.1231.123-4.96
11、-4.961176.51176.5-2.33-2.33 山山 东东1.0721.072-5.46-5.461.5431.543-9.2-9.2972.49972.49-3.86-3.86 湖湖 南南1.2021.202-5.1-5.11.571.57-13.68-13.68911911-3.05-3.05 广广 东东0.6840.684-4.27-4.270.8090.809-6.94-6.941002.091002.09-6.13-6.13 四四 川川1.3381.338-5.83-5.832.2492.249-9.18-9.181085.911085.91-4.66-4.66 新新 疆疆1
12、.9341.934-1.53-1.533.0953.095-1.72-1.721408.21408.25.735.73部分地区能源消耗指标(部分地区能源消耗指标(20092009)第13页/共84页14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一次能源的储量、开采量、消费量、可开采年限中国一次能源的储量、开采量、消费量、可开采年限能源种能源种类类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所占消费所占比例比例至至20082008年底中年底中国探明储量国探明储量到到20082008年中国开采量年中国开采量20082008年中国消费量年中国消费量中国消费增中国消费增速(速(20082008年年比较比较20072007年年按目前按目前储量可储量可
13、开采年开采年限限石油石油18.76%18.76%155155亿桶亿桶13.8513.85亿桶亿桶29.2029.20亿桶亿桶3.30%3.30%11.111.1年年煤炭煤炭70.22%70.22%11451145亿吨亿吨1414.51414.5百万吨(油当量)百万吨(油当量)1406.31406.3百万吨(油当量)百万吨(油当量)6.50%6.50%4141年年天然气天然气3.62%3.62%2460024600亿立方米亿立方米761761亿立方米亿立方米807807亿立方米亿立方米15.80%15.80%32.332.3年年合计合计92.60%92.60%第14页/共84页15机械工业出版社
14、1.1.2 1.1.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l980l98020002000年期间,中国能源发展成就巨大:年期间,中国能源发展成就巨大:实现了实现了GDP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环境效益。是取得了相当大的环境效益。这些成就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成就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能源利用与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能源利用与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差距。第15页/共84页16机
15、械工业出版社 在在20062006年初,我国正式颁布了年初,我国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即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与配套措施。这标志着即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与配套措施。这标志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进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法制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展的新阶段,并将迸发超前的活力,为中国能源事业的新阶段,并将迸发超前的活力,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繁荣再添辉煌。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繁荣再添辉煌。未来,我国将以未来,我国将以水电、沼气发电、秸杆发电、水电、沼气发电、秸杆发电、太阳能供热等太阳能供热等常规清洁能源转换成熟技术和风电、
16、光常规清洁能源转换成熟技术和风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微燃机组热伏发电、燃料电池、微燃机组热电联产分布供电电联产分布供电等具有大规模发展潜力的新技术为重点。等具有大规模发展潜力的新技术为重点。第16页/共84页17机械工业出版社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第17页/共84页18机械工业出版社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第18页/共84页19机械工业出版社燃料电池汽车第19页/共84页20机械工业出版社奥体中心光伏发电项目 第20页/共84页21机械工业出版社1.21.2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1.2.1 1.2.1 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分类1.1.能源能源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
17、资源。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世界上一切形式的能源的初始来源是核聚变、核裂变、放射线源以及世界上一切形式的能源的初始来源是核聚变、核裂变、放射线源以及太阳系行星的运行。太阳系行星的运行。2.2.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分类 “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World Energy Council WEC)WEC)”推荐的能推荐的能源分类如下: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源分类如下: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
18、热能;核聚变能。能源还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还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等。非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等。第21页/共84页22机械工业出版社1.2.2 1.2.2 能源的基本特征能源的基本特征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一一 次次 能能 源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应是清洁能源或绿色能源,它包括:太阳能、水可
19、再生能源应是清洁能源或绿色能源,它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等;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等;是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初级资源是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初级资源 。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第22页/共84页23机械工业出版社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
20、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炭等等。二次能源是联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终端用户的中间纽带。二次能源是联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终端用户的中间纽带。一、二次能源又可分为一、二次能源又可分为“过程性能源过程性能源”和和“含能体能源含能体能源”。含能体能源:指包含能量的物质。如化石燃料、草木燃料、核燃料等。这种含能体可以直接储含能体能源:指包含能量的物质。如化石燃料、草木燃料、核燃料等。这种含能体可以直接储存运送。存运送。过程性能源:指能量比较集中的物质在流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或称能量过程。如流过程性能源:指能量比较集中的物质
21、在流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或称能量过程。如流水、海水、海流、潮汐、风、地震、直接的太阳辐射、电能等。流、潮汐、风、地震、直接的太阳辐射、电能等。过程性能源和含能提能源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有各自的表现形式与应用范围。过程性能源和含能提能源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有各自的表现形式与应用范围。如:电能如:柴油、汽油第23页/共84页24机械工业出版社终端能源终端能源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消费的各种能源。常规能源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开采和广泛利用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开采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属于常规
22、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属于常规能源。商品能源商品能源是作为商品经流通环节大量消费的能源。目是作为商品经流通环节大量消费的能源。目前,商品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前,商品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电5 5种。种。非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枯柴、秸秆等农业废料、人畜粪便主要指枯柴、秸秆等农业废料、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非商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等就地利用的能源。非商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占有很大比重。区的能源供应中占有很大比重。第24页/共84页25机械工业出版社1.2.3 1.2.3 新能源及主要特征新能源及主要特征新能源:新能源
23、: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能确保供应和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能确保供应和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包含两方面:包含两方面:新能源体系新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海洋能)和和地热地热 能、氢能、核能能、氢能、核能新能源利用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节能等新: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节能等新技术技术第25页/共84页26机械工业出版社“新新”与与“旧旧”的区别的区别“新新”与传统的与传统的
24、“旧旧”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系统相对立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系统相对立 。“旧旧”: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利用形态;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利用形态;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 ;只强调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传统能源利用理只强调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传统能源利用理念。念。“新新”:高效利用能源;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替代能源;节能。节能。第26页/共84页27机械工业出版社1.2.4 1.2.4 分布式能源及主要特征分布式能源及主要特征1.1.分布式能源分
25、布式能源 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WADE)对)对“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给出的定义是:发电系统给出的定义是:发电系统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很近的地方发电,并具有: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很近的地方发电,并具有:高效的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高效的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现场端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现场端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这些系统就称为分布式能源系统,而不考虑这些项目的规模、燃料或技术,这些系统就称为分布式能源系统,而不考虑这些项目的规模、燃料或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能源 发电 控制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