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程 细胞核.pptx





《细胞生物学教程 细胞核.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教程 细胞核.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位置:细胞中央,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植物毡绒层细胞(24)。结构:核被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核纤层。功能:遗传、发育。第1页/共66页Nucleus structure第2页/共66页第一节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 第3页/共66页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构成: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外核 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核 周 隙(perinuclear space)
2、外核膜: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第4页/共66页The nuclear envelope第5页/共66页核纤层由核纤肽(lamin)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维,分为A、B两型。作用:1保持核的形态: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核纤层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在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色质)在核周边锚定的位点。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溶于胞质中。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了核膜的重建。第6页/共6
3、6页Lamins第7页/共66页第8页/共66页Cytoplasmic face cytoplasmic particles第9页/共66页Nuclear face basket inner complex第10页/共66页二、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孔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nucleoporin)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平均有3000个核孔。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现在一般认为其结构如fish-trap。第11页/共66页The Nuclear Pore第12页/共
4、66页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第一个被确定的NLS是病毒SV40的T抗原,序列为:pro-pro-lys-lys-lys-Arg-Lys-val。NLS对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完成输入后不被切除。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NES),引导RNP输出细胞核,受体为exportin。Ran蛋白,一类G蛋白,调节货物复合体的解体或形成。三、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与信号序列有关第13页/共66页Process of Nuclear Import第14页/共66页C
5、olloidal gold labeled Nucleoplasmin were transported into nucleus.Mitochondrion第15页/共66页第二节、染色体1848年,Hofmeister发现于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1888年,Waldeyer提出Chromosome。1879年,W.Flemming提出Chromatin。第16页/共66页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比例:1:1:(1-1.5):0.05。第17页/共66页(一)DNA3种序列: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1015);高度重复序列(105)。3种构像:B-DNA
6、、Z-DNA、A-DNA。3种基本元素:自主复制序列(ARS),是DNA复制的起点。着丝粒序列(CEN),含卫星DNA。端粒序列(TEL)。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含上述3种成分,用于转基因。第18页/共66页Three DNA conformations第19页/共66页Three key regions of a chromosome第20页/共66页带正电荷,含Arg,Lys,属碱性蛋白,共5种,分为:核心组蛋白(core histone):H2A、H2B、H3、H4;连接组蛋白(linker histone):H1。结构:高度保守,尤其是H4。核心组蛋白由球形部和尾部构成,球形部借A
7、rg与磷酸二脂骨架间的静电作用使DNA分子缠绕在组蛋白核心上,形成核小体,尾部含有大量Arg和Lys,为组蛋白转译后进行修饰的部位。H1多样性,具有属(genus)和组织特异性。(二)组蛋白第21页/共66页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特性:1.含有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带负电荷,属酸性蛋白质。2.整个细胞周期都进行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3.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与结合籍氢键和离子键。功能:帮助DNA折叠;协助DNA复制;调节基因表达。(三)非组蛋白第22页/共66页二、染色质的结构人体的一个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DNA双螺旋 若 伸 展 开,平 均 长 为 5cm,核
8、内 全 部 DNA连 结 起 来 约1.72.0m。nucleosomes(10 nm)condensed form(30 nm)第23页/共66页二、从DNA到染色体核小体(nucleosome):一种串珠状结构,由核心颗粒和连结线DNA两部分组成,通过酶消化实验建立。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核心和一个H1;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构成核心颗粒;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缠绕在核心颗粒表面,每圈80bp,共1.75圈,约146bp,两端被H1锁合;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60bp的连接线DNA。第24页/共66页第25页/共66页通过核小体,DNA长
9、度压缩7倍,形成11nm的纤维。但是在电镜下观察用温和方法分离的染色质是直径30nm的纤维,这种纤维的形成有两种解释:由核小体螺旋化形成,每6个核小体绕一圈,长度压缩6倍;由核小体纤维Z字形折叠而成,长度压缩40倍。对于更高级染色体包装方式,至今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30nm的纤维折叠为一系列的环(loop)结合在核骨架上(或称染色体骨架),结合点是富含AT的区域。第26页/共66页第27页/共66页solenoid第28页/共66页Chromatin Packing第29页/共66页Chromatin Packing第30页/共66页三、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间期核中染色质可分为异染色质(hete
10、rochromatin)和常染色质(enchromatin)。异染色质的特点: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无转录活性、是遗传惰性区。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晚复制、早凝缩(异固缩现象)。分为两类:结构(恒定)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功能)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第31页/共66页巴氏小体(barr body)。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一条异固缩化的X染色体。人的胚胎发育到16天以后,出现巴氏小体。barr body第32页/共66页四、染色体一、染色体相关的术语随体次缢痕主缢痕端粒长臂短臂第33页/共66页核仁组织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教程 细胞核 细胞生物学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