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272-2022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docx
《HJ 1272-2022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1272-2022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J12722022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评估原则.25评估流程.36评估指标体系.47成效评估.58评估报告.5附录A(规范性附录)赋分细则.6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态保护修复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15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报告编写提纲.18iHJ12722022前言为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职责,规范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评估报告等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
2、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2年12月24日批准。本标准自2022年12月24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iiHJ12722022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原则、技术流程、指标与方法及报告编写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生态环境成效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710.
4、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9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HJ710.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710.1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蜜蜂类HJ915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1172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117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Y/T215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函2020
5、127号)1HJ12722022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态环境成效eco-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在优化生态系统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消除人为胁迫、维护生态环境效益持续发挥等方面取得的效果。3.2生态系统格局ecosystempatterns各类不同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3.3生态系统质量ecosystemquality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组分的质量,具体表现为生态系
6、统的生产服务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等方面。3.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services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固碳、海岸防护等方面的功能。3.5人为胁迫artificialstress人类对生态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干扰,这些干扰超出了生态系统恢复力,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甚至退化或崩溃。3.6物种丰富度speciesrichness区域内已记录的物种种数。3.7评估范围evaluationscope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实施的行政单元或者自然地理单元。3.8评估基期evaluationbase
7、period被评估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政策、规划、工程等实施的前一年或基准年,作为与评估期各项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的初始时间。3.9评估期evaluationperiod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时间。4评估原则4.1科学性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HJ12722022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评估内容和指标,客观反映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确。4.2规范性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技术流程和成果产出,对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数据来源、评估结果等统一标准,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性。4.3可操作性根据生态保护
8、修复实施前后生态环境要素变化情况确定评估标准,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确保评估数据与资料可获取、结果可量化,切合实际。5评估流程5.1确定评估周期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进展情况确定评估基期和评估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评估原则上在整体竣工验收2年后开展,实施后长期成效评估原则上在整体竣工验收5年后开展,实施过程中评估可结合工作需要适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或规划成效评估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5.2准备评估资料针对各项评估指标,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调查监测等方式,收集评估所需的基础资料与数据,建立评估资料数据集,获取指标评估依据和数据。各指标评估依据和数据资料来源见附录A。5.3
9、评估计算分级根据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和基础数据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获取各项指标评估指标值,计算成效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形成评估结论。赋分细则详见附录A。生态保护修复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参见附录B。5.4编写技术报告编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前言、总则、基本情况、生态环境成效评估、主要成效与存在问题、相关建议、附录等。评估技术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C。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流程见图1。3序号评估指标评估指标说明指标分值1重要生态系统面积评估区内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非生态用地转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面积增长情况102生态连通度评估区内生态系统整
10、体连通程度提升情况83自然岸线保有率评估区内自然岸线保有率提升情况64植被覆盖度评估区内有植被覆盖区域的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提升情况105环境质量评估区内水、气、土等环境质量改善情况156生物多样性评估区内生物多样性提升情况107主导生态功能评估区内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海岸防护等主导生态功能提升情况208人为胁迫评估区内人为胁迫改善情况89公众满意度评估区公众满意情况810特色指标其他具有区域特色的代表性指标5HJ12722022资料收集基期指标值确定评估周期准备评估资料实地调研指标计算与分析调查监测评估期指标值评估计算分级形成评估结论编写技术报告图1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流
11、程6评估指标体系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具体指标见表1。表1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指标4指数分值范围成效分级90ERI100优秀80ERI90良好60ERI80合格0ERI60不合格HJ127220227成效评估7.1一般规定根据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需求,通过资料收集、数据统计、遥感解译、实地调研、调查监测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数据。根据指标赋分细则,计算各项指标值,对评估结果进行计算分级,形成评估结论。7.2计算分级基于各项指标评估得分,按照公式(1)计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指数(ERI):ERI=ni=1ERIi(1)式中:ERI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指数;ERIi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第i项指标得分;i指标序号
12、;n指标数量。根据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指数评估计算结果,确定成效等级,详见表2。表2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分级表8评估报告基于评估计算和分级结果,编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报告,报告格式和内容参见附录C。5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增长率(Sr)得分0.5%Sr100Sr0.5%6+4Sr/0.5%-0.05%Sr06Sr-0.05%0HJ12722022附录A(规范性附录)赋分细则A.1重要生态系统面积A.1.1赋分说明重要生态系统面积10分,根据评估范围内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非生态用地转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海藻场、珊瑚礁、牡蛎礁)等保护修复后的面积增长情况赋分。A.1.2
13、评分方法重要生态系统面积评分方法按照表A.1相关要求执行。表A.1重要生态系统面积评分表Sr=(SiSi)/Si100%(A.1)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增长率按照公式(A.1)计算。nnni=1i=1i=1式中:Sr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增长率;Si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评估期面积;Si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评估基期面积;i指标序号;n指标数量。A.1.3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单位或评估单位监测评估数据。A.2生态连通度A.2.1赋分说明生态连通度8分,根据评估范围内生态系统整体连通程度提升情况赋分。6生态连通度提升率(ECr)得分0.
14、5%ECr80ECr0.5%5+3ECr/0.5%-0.05%ECr05ECr-0.05%0HJ12722022A.2.2评分方法生态连通度评分方法按照表A.2相关要求执行。表A.2生态连通度评分表生态连通度提升率按照公式(A.2)计算。ECr=(ECIECI)/ECI100%(A.2)式中:ECr生态连通度提升率;ECI评估期生态连通度指数;ECI评估基期生态连通度指数。陆域生态连通度指数计算方法可参考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中重要生态空间连通度指数计算方法,生态空间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等空间范围。海域生态连通度指数为评估范围内海洋水文空间的整体连通度,可通过纳潮量变换率、水
15、体半交换周期变化率、潮流强度获取。海域生态连通度指数按照公式(A.3)计算。ECIm=(Qm+Tm+TS)/3(A.3)式中:ECIm海域生态连通度指数;Qm纳潮量变换率;Tm水体半交换周期变化率;TS潮流强度。纳潮量变换率按照公式(A.4)计算。Qm=(Q2Q1)/Q1100%(A.4)式中:Qm纳潮量变换率;Q1实施前纳潮量;Q2实施后纳潮量,对于海湾可选择断面流量法或面积潮差法计算,对于开敞海域采用面积潮差法。水体半交换周期变化率按照公式(A.5)计算。Tm=(T1T2)/T1100%(A.5)式中:Tm水体半交换周期变化率;T1实施前水体半交换时间;T2实施后水体半交换时间。潮流强度为
16、评估海域在完整的大、中、小潮周期内的平均流速变化在10%以上的海域面积占评估海域面积的比率,当流速以增大为主时评价指标为正,当流速以减小为主时评价指标为负。当区域同时存在陆域和海域时,取二者得分的平均值。7自然岸线保有率提升率(NSr)得分0.5%NSr60NSr0.5%4+2NSr/0.5%-0.05%NSr04NSr-0.05%0HJ12722022A.2.3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单位或评估单位监测评估数据。A.3自然岸线保有率A.3.1赋分说明自然岸线保有率6分,根据评估范围内自然岸线保有率提升情况赋分。A.3.2评分方法自然岸线保有率评分方法按照表A.3相关要求执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1272-2022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1272 2022 生态 保护 修复 成效 评估 技术 指南 试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