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L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认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A3、将焉取之(增长的土地,代词)4 M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 M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A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 M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L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
2、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 吾其还也(表商议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而,连词。如:以望复关。3、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4、日: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日归日归。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
3、日王叔远。说。如: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靡: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6、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念才圭念。如:已行,弗不思也。心情,情思。如:慨当以康忧思难忘。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7、雨: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离散。如:一别如雨。动词。下雨或雨同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灌溉。如:水能自雨田。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
4、通犹,意为像j二、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形容词作动词:L齐彭殛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解决)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拟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另一方面(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
5、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居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L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认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倒装句
6、:状语后置: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2、当于欣于所遇。3、终期于尽。4、不能喻之于怀。定语后置:1、仰观宇宙之大。2、俯察品类之盛。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日(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之L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7、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蜻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达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达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通
8、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修(通缭,围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抱负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农历每月十五动词,眺望,远看动词,攻占名词,下面动词,往东望武昌2、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纵一苇之所如。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扣
9、舷而歌之。动词,唱。歌日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名词 曲调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三、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婺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文言句式L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
10、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4、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日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T则。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
11、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四、多义词道1、有碑仆道(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12、)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盖L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约的意思)其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代词,那)3、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6、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代词,它上面)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A 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1、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a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 使 成 为 疆 界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 M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
13、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 动 用 法 , 使 灭 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1 M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
14、华山)8、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 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1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12、盖其又深。(代词旨代后洞,译作那)13、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14、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15、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1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18、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
15、格式,用来表达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才旨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五、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限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称于的因素”。今义:常用来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
16、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4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略。二、通假字:1、糅认为轮碑柔通燥: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m虽有槁暴有 通又。暴通曝,晒 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 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天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四、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
17、,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匕瞰,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称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 对。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 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达没有用来的(办法)。六、古今异义1、糅认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专心一也/专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由于;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专
18、心力。4、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抱负、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崇高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师说知识点归纳一、 通假字L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
19、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因素(或缘由)o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管。(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古)1、小的方面;2、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
20、、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约,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
21、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之1、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
22、、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1 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L 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五、文言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23、苏武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弃(十),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称。相称: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24、。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称于所以。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的确存在。今义:诚实、诚实。8、稍迁至移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0、会维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合法、适逢。今义:聚会、集4 口 O11、此必及我O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品与常。货品: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
25、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三、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羊氐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繁弓弩网、集:名词做动
26、词,结网、用黎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四、一词多义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引1、虞常果引张胜弓I :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3、)1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食:食物。发L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27、五、特殊句式倒置句L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丝内,接纳,进入。要,通邀,邀请。倍,通背,违反。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8、令将军与臣有谷上9、秋豪不敢有所近。不,通否。内通纳通座谷L通隙,隔阂,嫌怨。濠,通V 010、吾令人望其气成
28、五采。采,通彩,颜色。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所有。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修,古时乘车。二、虚词实词( )飨士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募土、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土、斥候俱判断句1、绥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绥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29、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涉及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既窈窕以寻壑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对的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抱怨、遗憾今:仇恨、怨恨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天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使动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快乐意动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
30、亲戚之情话悦:以。为快乐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 羡慕三、一词多义引引认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 hen 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L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才居)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骏腓于上路(形容词,高)5
31、、披、闻披绣网(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迷:逸兴遗飞(副词,迅速)10、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高地迥(形容词,远)12、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15、言均赋(动词,铺陈)二、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3、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4、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因素)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者B)2、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3、则智者尽其谋(动词,所有用出)4
32、、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且: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2、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三、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同样)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33、(副作动,都涉及)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四、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不可知(宾语前置)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8、俨修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陈情表知识点总结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 ud)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
3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 hu6)(提高)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二、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常在床德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达整数后有零数)4、B :常在床孱(通褥,草席子)三、一词多义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以臣以险衅(连词,由于)臣以供养无主(连词,由于)谨拜表
35、以闻(连词,相称于而)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臣具以表闻(介词,用)见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四、词类活用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五、古今异义的词1、六月:生孩六月(1、古义:半年。2、今义:第六月)2、成立:至于成立Q、古义:成人自立。2、今义创建)3、不行:九岁不行(1、古义:不能走路。2、今义:不可以)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1、古义:优秀人才。2、今义:科举考试
36、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告诉:则告诉不许(1、古义:申诉。2、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劳:臣之辛劳Q、古义:辛酸苦楚。2、今义:身心劳苦)六、句式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具体,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
37、(须臾:半晌)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日(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a秦地可尽王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
38、作状语,在夜晚。a于是项伯复夜5、亡去不义。去。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同样。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同样。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A 1 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 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下,名词作动词,下来。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
39、状语,小道,表达动作的处所。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葭.此天子气也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 .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虔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 不 然 ,籍 何 以 至 此3、 .客何为者4、 .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
40、何如?。7(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日:长于臣。5、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靖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
41、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遣将守关者(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本怀辞小让。讲究,计较动词,出,制定,句末语气词,呢,a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副词,特意)(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替,故幸来告良。幸而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才包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认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意(于通吁,表感慨)5、土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启动。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 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三、一词多义1、言: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相称于而。如:静言思之。2、以:把,介词。如:秋认为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