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表述.docx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表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表述.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表述岁值辛丑,金秋十月,更逢重阳,迎来方药中先生百年诞辰。作为他的学生、学术继承人、合 作者和家人,先生对中医药学深挚的爱,挺身卫道的浩然正气,和为中医药学术长远发展构建顶 层设计所做的探索与实践,至今让我恸念不已。谨以此文,纪念先生诞辰。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方药中倾其心智参与构建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医药学临床体系、 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其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启示意义。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成熟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中医药学自不例外。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为基石,其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经历代先贤不断 发掘、纳新,代有发展。对中医药学理论
2、体系的认识,中医药学术界,高校教材等多围绕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脏 腑经络、辨证论治等对其内涵进行了简约表述。早在1944年,方药中就著文指出:“中国医学,自有其科学系统”。1953年著文谈中医 学术系统问题。1959年撰写的专著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曾作为北京地区医学院所的西 学中教材,被印发为单行本流行全国。全书从阴阳五行、天地人合一、藏象、经络、精气神、病 因、病机、治则八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内涵”。1980年出版的专著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方药中、许家松合著)总论部分,从指导 思想、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病因、病机、诊治方法五个方面阐述了气化理论体系的“内涵”, 形成了中医
3、药学理论体系“内涵”的雏形。1983年,在成都举行的“中医学医学模式学术研讨会”上,方药中与许家松宣讲了题为“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的学术论文,1984年在大自然探索杂志连载 发表。这是中医药学术界首次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做系统的阐述,由八个方面组 成:中医药学的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整体观认为天地一体、五脏一体、人与天地相通相应三者组成了统一整体。在整体观基础上, 方药中加入了 “恒动观”这一重要的时间要素。即认为自然万物和人体生命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 中,运动产生变化。黄帝内经谓之动而不已,则变作矣。”运动终止,则生命终止。运动的 形式为“升降出入黄帝内经谓:
4、“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 立孤危。” “不生不化,静之期也。”“恒动观”的加入,使中医药学在认知方法上,不限于空间,而 成为由空间与时间因素二者共同组成的中医药学完整的时空观,整体恒动的时空观贯穿于中医对 自然界、生命现象、生命过程、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康复、养生的全部内容之中。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气化论:生命因气而化气化学说认为,所谓“气”,“在天为气泛指自然气候。以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 候要素加以概括。所谓“化”,物生谓之化泛指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如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 藏。气化学说认为,有气才有化,生命因气而化。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在天为气,在地成
5、形, 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即认为,各种生命现象,都是在自然气候正常变化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 和延续。没有气,就没有化。生命因气而化。气化中止,生命中止。素问六微旨大论谓:“根 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中医学正是从生命产生的 内在因素和外在气候环境条件来认识生命的产生和延续的。气化学说就是阐述自然气候的运动规 律和与生命过程、健康、疾病相应关系的理论。其内容要点有:在广阔的天文背景下,描绘出日一地一五星和地球上天、地、生、人一体的动态整体模型。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 星悬朗,七曜周旋,日阴日阳,日
6、柔日刚,幽显既谓,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五类衰 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化学说的核心和精华是,自然气候总是处在六气的正常与异常变化之中。但是,六气不论 如何变化,总还在能使地球上生命得以产生和延续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自然气候本身存在着 “亢害承制” “胜复”“郁发”的自稳调节机制。例如在春季,东风劲吹,温暖之气早至,桃李过早 盛开,气温偏高。这种过早过盛的春温之气就成为一种偏胜之气,称为“胜气但是,很快就会 出现西风带来凉气来袭,气温下降,气候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叫做“胜复凉气就成为一种恢复 之气。通过“胜复”实现了自身的自稳调节。这种自调自控能力,中医谓之“
7、正气中医药学正 是从自然气候和人体具有自稳求衡能力的角度,来审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中医正是通过各种治 疗手段,来激发、辅助、恢复人体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甚至把不乱作为,不打乱自身自调能力的 医生,称之为“中等医生”。汉书艺文志谓之“有病不药,常得中医百余年来,中医一直在探求中西医的最大不同,认为西医之生理以解剖,内经之生理以气 化”(悍铁樵:群经见智录)。即西医讲解剖,中医讲气化。中医的气化学说正是从“气化”的角 度,来阐释生命的产生和延续,疾病的病因与发病、诊治、康复、养生、方药性味组成等一系列 理论和法则,并总结为“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人与天地相应”,即人与自然同法同纪。气 化学说以
8、其全面系统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成为中医药学理论特点之一。同时,构建了 以干支、阴阳、五行组成的“格局”,提出了六十年气候周期。综上所述,中医气化学说,以整体恒动的宇宙观、自然观阐述了自然气候的运动变化规律和 “人与天地相应”同法同纪的生命观。对生命过程、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治以及康复、养 生原则,方药理论等提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的认识,并有效指导中医临床,从而成为中医药学的理 论基础和特点之一。中医药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生理的认识藏象论藏象学说来源于古代医家对人体实质性器官、结构的一些初步认识,主要通过生活和医疗实 践,以人体的外在表现为依据,对人体几大功能进行临床归类和认识,以之作为辨
9、证论治的客观 依据。藏居于内,象见于外:所谓“藏”,指人体内在的脏器;“象”,指现象,即外在表现。对五脏 功能进行系统临床归类。如心主神明,主血脉,肺主治节,主气;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封 藏、藏精等。它依据“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五藏生成论),即同类可推演的原则,以司 外揣内,取象比类等方法,把人体外在的五色、五官、五窍、五体、五液、五声、五味等与内在的 五藏联系起来,把形脏和神脏、包括思维活动,精神情志联系起来。该学说对自然万物总结出极 为广泛的联系,对五脏命名和统领进行了归类。五藏相通,心为之主:五脏是一个整体。但在生理和病理上,五脏之间除了各司其职外,还 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10、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玉机真脏论) 然心主神明,主血脉,居于最高统帅地位,故为“君主之官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精、气、神一体:精生气,气化精,两精相拎谓之神。精是指构成人体生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 基础物质。精具有“成形”的特点,所谓“阴成形”。“气”指人体的功能活动,所谓“阳化气 精和气之间存在互化关系:精生气,气化精。“神”,是在精气共同作用下,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 表现。精气神又是一体的。这是从整体层面上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但是,五脏皆藏精气神,皆以 “藏气”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精气神一体,成为藏象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气法通四时:中医药学认为,五藏的功能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理论体系 构建 表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