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docx
《专题01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 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
2、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1 .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 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亳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 达洒脱.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业,作者以廉颇自 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类人物形象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
3、,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 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2 .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 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 喻已无危
4、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 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 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3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 .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的“但使
5、龙城匕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 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5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 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如陶渊明、王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喜爱。6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 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
6、放自负的性格。7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 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8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日照,却是年华不再, 衰鬓先斑。此两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上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苍茫无限,不禁悲伤得流下 眼泪,诗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9 .重视友情、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口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
7、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游子形象。10 .系心恋人、寂寞独守的思妇形象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句,塑造了 一个多愁善感、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11、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作者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献身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反映了他体察人民疾苦
8、,反对统治者穷兵默武的思想感情。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张抡(宋代)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间苑。五云深 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注】谢逸(1068-1113),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写暮春时节野外村郊,轻风中
9、一面酒旗微微飘扬,原来是一家杏花村酒馆。B.水溶溶以下七句,前四句是远景,后三句是近景,以景衬情,情感上有波澜。C.上阕最后三句和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境相近。D.下阕前五句记叙相见往事,后三句既是以感叹作结,也是以景作结,言尽意无穷。(2) “谢逸曾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题此词于驿壁,过者爱赏,纷纷抄录,每索笔于馆卒,辛苦之,以泥涂 去”。可见此词见重于当世。请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6分)例2、阅读卜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江心寺柴望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菜。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注
10、】江心寺位于今温州瓯江江心的小岛上,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后不久。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犯, 宋高宗由临安南奔,曾经渡过此江,当时的行官就设在江心寺里。在作此诗不久之前,文天祥为了组织抗 元力量,也曾来过温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首句感慨江心寺北方的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门户却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B.颔联写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潮涨时,三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环境极为凄清荒凉。C.尾联写瓯江沉浸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也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之后,增加些哀思罢了。D.这首咏江心寺的七律意旨沉痛,运笔委婉,多用暗示笔墨,如输与句暗示
11、国运难回。(2)透过全诗,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 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木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1 诗歌 鉴赏 形象 备战 2022 年高 语文 解读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