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教师版).docx
《专题01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教师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 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
2、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1 .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 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 达洒脱”。2 .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句用业,作者以廉颇自 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类人物形象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
3、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 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2 .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1、步骤一:概括物象表层特点(自然属性)及功能。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形态、色泽及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的词语,概括其外在特点。2、步骤二:分析物象内涵。找出“物”与“人”品格的连接点,结合诗句分析。3、步骤三:点出物象意义(社会属性)。依据物象内涵,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点明诗人借助物象
4、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苦笋陆游藜蕾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蕾: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5、【答案】“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曲解诗意,诗人认为苦笋虽然味苦,但就像魏征直 言敢谏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诗人由此想到魏征的美好品节,于是管束儿童不要过多地采摘,应 该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它经受风雨磨炼,蓬勃生长。(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答题思路】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言行无礼”,难以接受,和苦笋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
6、联“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苦笋品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 唐太宗的话表达唐太宗对魏征方正人格的认可和欣赏。由此可知,苦笋的“苦节”所象征的耿介性格与魏 征的方正人格相似,应得到认可。【翻译】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 笋。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 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
7、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噪。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答案】D该项对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
8、相射飞纵横两句的理解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端砚中研好了浓浓的 墨,在烛光映射下我纵情挥笔泼墨。这是以奋笔疾书来比喻战场拼杀,描绘出了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 所向披靡的情景。(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 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注释】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峥煤: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须臾
9、(xuyu):片刻,一会儿。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逆虏:指金侵略者。运:国运,气数。行:将。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翻译】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酒,好似军中的旗鼓,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何时能像汉时在五原塞出兵匈奴,北伐金人呢?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赏析】酒为旗鼓
10、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三至六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笔力千钧,如银河从天倾泻;烛光与浓重的墨色 相映,走笔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蓄势、疾书、书成)以及高度的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 结合起来了。比喻的运用也十分成功。写出扫敌人,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 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
11、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诗中借醉中作草书的情况,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诗中表明作者为国征战的愿望无法实现,便把豪情寄托于饮酒和写字当中。诗人从作草书联想到用兵,表现他时时处处不能忘情于收复国土。最后,诗人又从书、酒之中返回到现实,盼望着早日出关塞、平逆虏、立军功。三:诗歌的景物形象(-)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1、概念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 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 于我们解
12、读诗歌。2、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再抓住诗歌 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 层含义(内涵),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如下:(1)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2)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内涵)。3、分析意象作用的5大思考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意象的最主要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
13、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 国情”。意象在具体诗歌币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二)景物形象鉴赏1、概念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 意象,在上面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
14、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 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2、画面描述题答题步骤:(1)步骤一:概括特点(概括画面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2)步骤二:描绘画面(具体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内容)描绘时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3)分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15、可以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3、意境赏析题答题步骤(1)步骤一: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筛选标准:体现诗歌的风貌构成和谐画面(2)步骤二: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背景环境主体形象(作者重点描摹的景象)(3)步骤三:概括画面氛围特征(意境特征)概括意境特征需运用术语(4)步骤四: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注意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注意意象的修饰语。4、记牢景物特点(意境)常用术语(1)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2)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闲适恬淡、淡雅幽远(3)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苍凉悲壮、萧疏清寂、清冷幽寂(4)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
16、浑雄浑壮阔、壮阔苍茫、高远深邃(5)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清幽明净、明丽清新、安谧美好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腾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 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
17、景优美。(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案】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翻译】在兰陵做官已经成为了过去,因为给沈康讲当地风俗习惯记起了当时州民情况。当地沟渠、田坡已经荒废,田地也不肥沃,供应过客食宿的旅店热闹繁华,当地街市却是贫瘠冷清。常常担心劳苦之人连茅屋也少,欣喜遇到沈康能去常州上任。热情周到欢迎你上任,但内心又有离别的惆怅,常州荆溪的风景最值得回忆。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
18、幌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晚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答案】B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错误,诗人不是为离别而心惊神伤,而是想到离别之后的情景而心 惊神伤。(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幌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
19、析。【答案】峨眉山位于蜀地,觇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 情见于言外。【注释】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把:握,执。幌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翻译】现在正是兵荒马乱之际,自己困居柴门,年老又多病。天天读着您的诗度过难捱的时光,想到即将与您分别让人惊心伤神!天地广阔我与您在蜀地作别,您回到故乡襄阳时正值春天。希望您回到故乡后,替我在年高望重的人当中.寻找贤人庞德公的踪迹。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
20、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 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 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 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 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
21、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注释】派:河的支流。盘:盘踞。横溃:泛滥。豁:打开。中国:中南地区。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混:混合,统一。区宇:全国的范围。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指天下太平的景象。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只 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1 诗歌 鉴赏 形象 备战 2022 年高 语文 解读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