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抑或“超越”?——论列维纳斯哲学中的“感受性”.docx
《“内在”抑或“超越”?——论列维纳斯哲学中的“感受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在”抑或“超越”?——论列维纳斯哲学中的“感受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在“抑或超越“?一论列维纳斯哲学中的感受性一、“内在”与“超越”之争本文所论“感受性”指列维纳斯文本中的lasensibil帕,在中文中,该词多被译为“感性考虑到列维纳斯赋予了 la sensibiHta感与受的双重含义,本文取感受性1这一译名。需要说明的是:在列维纳斯的代表作Totality Et Infini :Essai SurIExterite的中译本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朱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下文的称总体与 无限)中,译者将sensibility译为了“感性,将affectivi的 译为了感受性”,而在列维纳斯另一本代表作Autrementqu6tre ou
2、au-dela de Iessence的中译本6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伍晓明译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年版)中,译者将sensibility译为了感受性,对“感受性”的分析贯穿列维纳斯哲学研究历程始终,从其早期的胡塞 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Emannuel Levinas, The Theory of Intuition in Husserls Phenomenology.translated by Andre Orianne,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3.到中期的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Emannuel Levin
3、as, Totalite et infini:Essai sur Iexteriorite.La Haye:Matinus Nijhoft Pubulishers, 1971.,再到后期的别于存在或异于本质 Emannuel Levinas, Autrement qutre ou au-dela de Iessence. La Haye:Matinus Nijhoff Pubulishers, 1974.该书的 中译本名为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伍晓明译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基于对*tre 与“essence”的不同理解,本文在非引用情况下提及该书时取别干存在或异于
4、本质”这一译名。中.都能发现对感受性” 的论及,-感受性”是理解列维纳斯的重要线索。由于“感受性”问题在列维纳斯哲学中如此重要,相关研究索来不少。国外的研究中,R.贝奈特(R.BerneD的G列 维纳斯对胡塞尔的批评R.Bernet,“Levinass Critique of Husserl,In Simon Critchley,Robert Bernasoni (ed.),Cambridge Companion to Levinas.New York: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96-99.吴湾定:现象学中 的内在与超越一列维纳斯对胡塞尔意向性学
5、说的批评。和J.E.德拉宾斯基(J.E.Drabinski)的感受性与独特性: 列维纳斯的现里学问题John E.Drabinski,Sensibility and Singularity:the Problem of Phenomenology in Levinas, Albany:SateofNewYorkPress,2001.都论及了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同样不少,从王恒的解读列维纳 斯的意向性与感性),王恒:解读列维纳斯的意向性与感性),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到朱刚 的通往自身意识的伦理之路一列维纳斯自身意识思想研究、朱刚:通往自身意识的伦理之路一列维纳斯自 身意识研究
6、,世界哲学2015年第4期。吴增定的现象学中的内在与超越一列维纳斯对胡塞尔意向性学说的 批评,吴增定:现象学中的内在与超越列维纳斯对胡塞尔意向性学说的批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1期。以及林华敏、林华敏:人类精神的被动性一论列维纳斯思想中的核心微念之一及其困难,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从内在性到超越一让华尔对列维纳斯思想的关键性影晌, 哲学动态2020年第4期。钱捷、张芨君钱捷、张荔君:感受性在列维纳斯思想中的转变及与他人或超越性的 关系,现代哲学2020年第5期。等学者的相关文章都涉猎了这一问题。贝奈特以列维纳斯对胡塞尔的批评为切 入点,指出列维纳
7、斯的“感受性”其实在根本上仍是“内在性”的,因为其所论证的乃1自身异质性而非他者异质性”; ()R.Bernet,Levinass Critique of Husserl,In Simon Critchley,Robert Bernasoni (ed.),Cambridge Companion to Levinas,pp.96-99.钱捷.张荔君分析了1感受性”的转变,认为这一转变也是“超越内在化千主体之中”的过程。钱捷、 张荔君:感受性在列维纳斯思想中的转变及与他人或超越性的关系。王恒从时间的感性特质”方面同样了列维纳斯 对“异质性”的探索,可视为对“感受性”的超越性”解读。林华敏在多篇文章
8、中分析了列维纳斯时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论证,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矛盾或难解之处。在最新的文章中,他倾向于认为“从内在到超越”的“升越”与从超越到内在”的“沉降” 在列维纳斯那里是并重的。林华敏:从内在性到超越一让华尔对列维纳斯思想的关键性影响o吴增定则从列维 纳斯对胡塞尔的批评成功与否的角度出发,指出列维纳斯对“超越性”的论证看到了问题要害,但其论证却并不成功。 .Bernet,Levinass Critique of Husserl,In Simon Critchley,Robert Bernasoni (ed.),Cambridge Companion toLevinas,New York
9、: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9699.吴增定:d现象学中的内在与超越列维纳斯对胡塞尔意向性学说的批评.上述研究从不同方面呈现了1感受性”的哲学张力:它既是阐程.内在性形成的“享受,也是通向超越性的“易受伤 害性二还是触发时间的异质性要素由以出现的途径。不过,这一问题仍有阐称的必要,因为目前的研究虽多,结论也多。 如上所述,仅就“感受性的质而言,就有内在的2超越的,及(内在与超越)兼具或1交互”至少三种观点。上述观点 各有其理,但是否还有其他解读?作为一种尝试,本文试图说明,在列维纳斯那里,“感受性”既非“内在性”的,亦非超 越性”的,更非两者之交
10、互”,确切地说是“外在性”的。因为,在列维纳斯哲学中,外在性并不直接与内在性形成对勘, 它所描述的是越出总体、溢出世界及所有意义的“超越”,而它所反对的不仅是1内在性哲学,还有一般而言的“熠越性” 哲学一不管是“自然态度”意义上的还是胡塞尔意义上的。其实,这一点在德拉宾斯基的著作中巳有端倪。该著作指出, 列维纳斯在总体与无限中对意义给予(sense-bestowal)的逻辑进行了翻转,使“外在性成为构定主体性的条件, 而“外在性在感受性中有其轨迹. (locus)。ohn E.Drabinski: Sensibility and Singularity:the Problem of Pheno
11、menology in Levinas, pp.126-127.德拉宾斯基虽然多次从“外在性”出发说明他对“感受性”的理解,但他的观点表 达得较为随意和分散,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论证。下文从内在性超越性及(内在与超越的)交互性三种解读思路 各自遇到的瓶颈来说明“感受性”何以是“外在性”的。二、“内在”与“超越”之困对“内在超越性的论证是胡塞尔的重要工作。他通过意向性”揭示出内在性”不在于心理层面,而在于“明见性”,或 者说“自身被给予性,而超越性”则指自身给予”之显现,如既非心理之物也非物理之物的“意义,而物理层面上的“外 在之物”则属于需要被悬搁者。“意义”虽非自我构造,但只能通过自我而被给
12、予,所以超越乃内在性中的超越。列 维纳斯反对这种“内在超越性”,他认为这是一种落入了“内在总体”的超越性,哥高了真正的超越性,如他所言:一种 纥然的超越应当作为不可整合者产生出来。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版,第26页。列维纳斯对“感受性”的分析正在于揭示此-内在超越性的不足。(一)“享受”与“内在性”列维纳斯对“享受”的描述是“感受性是内在性的”这一观点的重要土壤。在总体与无限中,列维纳斯这样描述“享 受”:享受是一种自身中的回撤,是一种内转。享受的进行,恰恰是作为旋转,作为朝向自身的运动。”列维纳 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98页。还有对手行为来说,那
13、种沉湎子(se nourrirde)其活动本身的方式恰恰是 享受”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90页。以及享受是对所有那些充实我之生活的内容的最终意识 享受包含它们工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90页。这些描述用经验性的语言呈现了“享受”具有的“直 接性”自足性z非财象性2无目的性等特征。首先,“享受的直接性在于与他者这是的他者指“一般他者、即“他物”。的直接接触,如列维纳斯多次用进食 来描述“享受”:”吸收营养,作为恢复活力的手段,是他者向同一的转化,这一转化处于享受的本质之中任何这个意 义上的享受,都是进食。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89页。其次,享受是自足的”,虽然它依赖他
14、 物,但列维纳斯认为自足并不在于对他者没有需要,而在于这种需要不构成奴役,所以:需要的痛苦不是在厌食中而 是在满足中得到平复一个无欲无求的存在者不会比一个一贫如洗的存在者更加幸福一而是处在幸与不幸之外。”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128页。“非时象性”则表明了“享受”的1非(主体)构造性而无目的 性.则指它先于一切筹划性行为:在享受中,事物并不陷于那把它们组织到一个系统里的技术的合目的性中。列维纳 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111页。通过这些描述,列维纳斯呈现了“我如何通过1享受而生活在家中,没有亨 受,便无自我:“人们不能首先设定一个自我,以便随后追问享受和需要是否触犯它、限刷它、损害
15、它或否定它。列 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126页。这些对“享受”的描述,极易被定性1为“内在性”。但是,跳出这些话语的表面意思,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恰恰指出了“享受”的非内在性。享受的直接性远非心灵现 象意义上的“内在性”,“物质性”同样重要.所谓的“自足性”,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自足性,从先验立场来看,它依赖于 他者(超越者)而不自知,非对象性”指它是“非建构性,“非目的性则主要是指它远在任何意向与筹划之前。所以,“享 受”仅在表面上看是“内在的二列维纳斯通过“享受”实际指出的是:人与物质世界的原初关联并不是否定状态,而是对生 活的享受与认可。”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3,朱刚译,第131页。此
16、处得要指出,1享受不仅与榆悦相关,“痛苦”绶 室”等表面看非肯定性的或不被满足的1感受同样是对生活的爱,因为痛苦,远非对感性生活的质疑,它处于感性生活 的诸种境遇之中,并且参照若生活的快乐(参见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126页)。所以,“享受”概 念并不在于论证一种隔离于世的“内在性”,而在于描述人生存于世”的方式:一种置身于万物/他者之中的同一:在此视 角下,“内在性”与1超越性的区分本身甚至可以被视为派生性的。贝奈特认为列维纳斯的“感受性”是“内在性”的,但其理由不仅限于“享受”的特质,还涉及其他方面,下文再进行解 读。(二)“易受伤害性”与“超越性”主张“感受性”为超越性”的重要
17、依据是列维纳斯对易受伤害性的论述。对“易受伤害性”的论证系于“被动性”,而被 动性的“机密”在于“感受性”:“同一性之比一打破,是之比一变为表示,亦即,变为替代,就是主体之主体性,或其以一 切为自己之主,其易于感染性,其易受伤害性,而这也就是说,其感受性。1列维纳斯: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 是之於,伍晓明译注,第50页。对此,列维纳斯的一个经典比喻是“衰老(se passer): “在把握活动(apprehension) 和认识活动所进行)的诸种粽合之前,衰老所进行的绝对被动的综合巳经完成了。列维纳斯:另外于是,成在超 过是其所是之处,伍晓明译注,第102页。“被动琮合”发生在“任何把握活动
18、”之前,即它比任何意识活动更根本,因 此最原初的意识”是被动的。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见朱刚:通往自身意识的伦理之路一列维纳斯自身意识研究, 世界哲学2015年第4期。1意识始于意识到不可理解者,自身意识”始千意识到他者二这是不可思议的超越性工然而,仅仅指出自身之中的“异质性超越性并不足以揭示出列维纳斯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如上文巳提及的,当我 们说“感受性具有超越性的时候,必须认识到“超越性”是有差别的:它有时指“他物”意义上的超然(自然态度),有时 则指“意义”层面上的“超越(胡塞尔),还有“无限之超越”。而列维纳斯通过“感受性”阐述的“超越”不在前两种意义上, 因为它们都仍隶属于某种总体一加世界
19、或自我之总体,他致力于论证超出“总体的超越,即无限之超越此七 位于自我、意识之前,不具有任何来自主体的“建构性)也不以任何“形式来构成z自我,亦非来自“世界”,列维纳斯称 之为“绝然之超越二永远不在场的1超越。列维纳斯曾明确指出,“感受性”依附于“外在性”并不等于“肯定世界”。列维纳 斯: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伍晓明译注,第107-108页。由此可见,仅仅指出感受性”具有超越性 是不够的,甚至还会带耒一系列的问题,如贝奈特对列维纳斯的反诘正因此而起。贝奈特认为列维纳斯时胡塞尔的批评 是失败的,其原因在于列维纳斯反复阐述的只不过是1自我之中的异质性,此异质性要素改变或“重组”了内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在 抑或 超越 论列 维纳斯 哲学 中的 感受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