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马哲课件第二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财经大学马哲课件第二章课件.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理解认识之本质的基础和关键。实践是理解认识之本质的基础和关键。第1页/共64页第2页/共64页第3页/共64页第4页/共64页第5页/共64页第6页/共64页第7页/共64页第8页/共64页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把人的感觉、观念、意识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第9页/共64页2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主体是具有复
2、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第10页/共64页 3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以实践为中介而实而实现的。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把主体与客体之间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
3、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法的观点,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实践为基础,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实现了认识论的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实现了认识论的伟大变革。伟大变革。第11页/共64页第12页/共64页四、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四、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认识的过程)的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第13页/共64页第14页/共64页第15页/共64页第16页/共64页第17页/共64页第18页/共64页第19页/共64页理性认识依赖于
4、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的理性渗透主体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活动的方向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感性认识的结果必须借助于理性形式来描述理性认识的感性渗透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将感性认识的丰富内容包摄于自身理性认识总以一定的语言、符号作为其物质手段第20页/共64页(3)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教条主义轻视实践,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经验主义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否认
5、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必要性,满足于表面的、片面的感性经验,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21页/共64页3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一定条件、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一定条件(1)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获得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2)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经过头脑的思考作用,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22页/共64页【】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一类是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而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到主体的认识活动中
6、,并对其发生影响,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二类是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它同逻辑的、自觉的理性思维相比,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包括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其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第23页/共64页(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是(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飞跃。1 1、这次飞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次飞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1 1)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发展。(2 2)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
7、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世界的目的。第24页/共64页2、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理论要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2)理论付诸实践,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工作方法。(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为群众所掌握,真正化为群众的意志和行动。(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还需要一系列的中间环节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第25页/共64页(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运动的(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根源于主观和客观的矛盾。2、认识的无限上升性。人
8、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第26页/共64页从主观方面说,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从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3、人的认识的任务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
9、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避免犯保守和冒进的错误。第27页/共64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的哲学基础。第28页/共64页第29页/共64页第二节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第30页/共64页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及其客观性(1)定义)定义第31页/共64页反对“工具真理论”和“融贯真理论”。第32页/共64页(3)在认识真理
10、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反对工具真理论和融贯真理论 “实用主义”“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工具真理论)融贯真理论(相容性或一致性真理论)即不包含逻辑矛盾、理论体系的一致性就是真理第33页/共64页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辨证关系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第34页/共64页第35页/共64页第36页/共64页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绝对居于相对之
11、中,在相对中表现着绝对,因此,相对性总是作为前提、条件和界限制约着、规定着绝对性。另一方面,相对也包含着绝对,表现着绝对。相对的东西不只是相对的,真理的相对性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的成分和内容,否则,它就不是真理的一种特性,就无所谓真理。第37页/共64页第38页/共64页3、真理与谬误及其辨证关系(1)谬误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并不是 单纯的真理自行增殖或自行积累的过程,而往往是同谬误相互纠葛而又相互分离的过程。谬误是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相背离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第39页/共64页(2)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的关系【】就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12、来说,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但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一成不变的,就认识运动的过程看,真理与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真理向谬误的转化有三种情况第一脱离了其所反映的对象第二超出了其所适用的范围 第三被以偏概全地加以运用谬误向真理的转化大致有三种情形 第一恢复原有的对象第二重新回到其适用的范围 第三纠正以偏概全的错误(3)真理和谬误辩正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做好各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40页/共64页思考并回答:一则寓言,说的是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
13、,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在水中。可是棉花吸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第41页/共64页4、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42页/共64页第43页/共64页(1)实践之所以是鉴别真理和谬误的标准,是由真理和谬误的本性以及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和谬误的内容都包含着思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关系。要检验这种关系的状况,即主观思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仅从这种关系的一方得到回答,不超出主观思想的范围,用主观思想来检验主观思想,固然不可能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客观对象本身也不可能自动地提供与思想相对照的方式,这种对照只能由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进行
14、。第44页/共64页(1 1)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2 2)检验标准,必须是能够)检验标准,必须是能够把主观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桥梁”。(3 3)实践且只有实践:它是人们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的、)实践且只有实践:它是人们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又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会产生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又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会产生客观实际的结果。客观实际的结果。(4 4)实践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实践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
15、,从而确定主观同,从而确定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客观是否符合。第45页/共64页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从理论上确定另一个判断的正确性的一种逻辑方法。逻辑证明是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手段,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第46页/共64页(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两重性,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两重性,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性。第47页/共64页5、价值及其特性(1)价值及其本质: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其实质就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相一致、
16、相符合或相接近。从两个方面理解价值的本质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哲学的价值范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 抽象,其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第48页/共64页(2)价值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价值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即各种物质、精神现象所固有的属性 第二、人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程度受客观物质条件和实践水平的制约第49页/共64页价值的主体性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在价值关系中是物趋近人,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主体是整个价值关系的中心第二、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
17、的关系第三、价值具有因主体变化而变化发展的时间性,即价值的时效性第50页/共64页价价值值评评价价含义含义特点特点标准标准方法论方法论原则原则主体对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属性作评判表态度主体对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属性作评判表态度揭示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价值关系揭示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价值关系主体通过体验把握客体能否满足需要主体通过体验把握客体能否满足需要以特定价值词进行评判以特定价值词进行评判满足主体需要:满足主体需要:出发点,前提出发点,前提符合客体本质和符合客体本质和规律:基础规律:基础合理性合理性利于主体生存发展利于主体生存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主体性主体性实践性实践性科学性科学
18、性第51页/共64页(3)、价值评价和价值观)、价值评价和价值观价价值值观观念念含含义义构构成成特特征征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和在具体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和在具体的环境中形成的有关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环境中形成的有关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内在依据,价值标准是核心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内在依据,价值标准是核心主体历史方位感主体历史方位感价值本位意识价值本位意识社会秩序意识社会秩序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规范意识价值实践意识价值实践意识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群体性群体性评判定向性评判定向性规范性规范性第52页/共64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A、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
19、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对认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B、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 集体主义的道德观 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C、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第53页/共64页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价值标准:是指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在人的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中,具有尺度的性质和功能。第54页/共64页 6 6、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的辩
20、证关系(1 1)区别、对立)区别、对立 A A、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B B、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第55页/共64页真理真理原则原则价值价值原则原则客体性客体性条件性条件性统一性统一性主体性主体性目的性目的性多样性多样性人的人的实践实践活动活动第56页/共64页形成于实践活动形成于实践活动都是实践
21、活动的目标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统一表现 相互相互制约制约相互相互引导引导相互相互促进促进真理真理和和价值价值具体的具体的历史的历史的统一统一具体的具体的历史的历史的一定实践一定实践条件下的条件下的相对统一相对统一实践基础实践基础上上不断发展不断发展的统一的统一第57页/共64页(2)、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相互制约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相互引导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 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相互促进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其
22、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越深入,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第58页/共64页第三节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实际”是客观的、全面的,又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又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反对主观主义。3、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实践中的运
23、用必须坚持的原则 和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制定的思想路线制定的思想路线 第59页/共64页(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 1、含义:、含义:“实事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事物,“是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求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一切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去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去寻找新答案,创造新理论。寻找新答案,创造新理论。2 2、实事
24、求是是融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实事求是是融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唯物史观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了辩证法。坚持了辩证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第60页/共64页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1 1、真理是具体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过程。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是实事、真理是具体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过程。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求是的根本途径。2 2、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遵循
25、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1 1)要坚持调查研究,反对)要坚持调查研究,反对“唯书唯书”、“唯上唯上”。(2 2)要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主体自身素质。)要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主体自身素质。(3 3)要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勇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勇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61页/共64页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 1、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世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世界事物的现存
26、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界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2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实践必须相结合。(1 1)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2 2)理论的作用离不开实践的作用。思想理论)理论的作用离不开实践的作用。思想理论的力量只有当它们被作为实践力量的人所掌握,的力量只有当它们被作为实践力量的人所掌握,运用于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的时候,才能表运用于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发挥出来。现出来,发挥出来。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理论与实践结合
27、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造世界的根本途径。第62页/共64页3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认识和改造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观世界;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1 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类社会。(2 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实质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实质是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人的素质。(3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4 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活动状态。必然王国所处的两种不同的活动状态。必然王国自由自由王国王国自然主人自然主人社会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认识必然,争取自由,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认识必然,争取自由,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由王国的转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标。第63页/共6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4页/共64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