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施工技术.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岭隧道施工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岭隧道施工技术.ppt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岭隧道施工技术山岭隧道施工技术2 2 隧道工程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老工程,古人类为穴居而开挖的洞穴,应是最原始的隧道工程。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用途的隧道不断修建,隧道工程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与发展。从科技进步角度看,隧道工程技术发展是与社会进步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与隧道机械设备的更新密不可分。由于施工机械的不断革新,促进了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现代化应用技术注入隧道工程技术后,使隧道工程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21世纪,是人类向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世界地下工程必将有大的发展,隧道施工技术也将有大的提高,不断发展更新,以服务于人类的需要。前言第1页/共80页3
2、 3介绍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一、当前隧道技术发展概况当前隧道技术发展概况二、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二、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三、辅助工法的应用三、辅助工法的应用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要点施工要点五、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应五、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应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六、山岭隧道安全、质量控六、山岭隧道安全、质量控制要求制要求第2页/共80页4 4一、一、当前隧道技术发展概当前隧道技术发展概况况 隧道建筑在上世纪以前,大都是交通道路隧道和水工隧道,而道路隧道又占大多数。上世纪初以后,很多国家相继发展地下铁道
3、,现在有的大城市,已拥有数百公里地下铁道。以后,发展了军事用途的地下工程,同时也出现了大型民用地下仓库建筑。随后服务于不同科学实验的地下建筑相继修建,特别是核物理的实验隧道。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市政建设需要,不少城市开始发展地下大型停车场及商业街,还发展和修建了不少海底储气库。1、隧道技术发展的综合趋势隧道技术发展的综合趋势第3页/共80页5 5 我国开始主要修建道路,特别是铁路隧道。我国铁路隧道到上世纪末为止已投入运营的6877 座总延3667km,已列世界前茅。我国公路隧道的修建起步较晚,但二十年来得到很大发展,许多高速公路上相继修建长度超过5km的特长隧道,最长的终南山隧道达19km
4、多。我国地铁也处于发展阶段,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10座城市已有六百三十多公里地铁投入运营,新的线路正在修建。其他城市进行规划的地铁多达30多条,长650公里。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建设,使许多大型输水隧洞不断进行修建,如引大入秦工程,修建了上百公里的隧洞,其中盘道岭隧洞长15.7km;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有200多公里隧道,南水北调工程引水隧洞就更多了。我国正在修建不少地下停车场。总之,随着人们生活、生产需要,今后多用途、多功能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将会越来越多地修建。第4页/共80页6 6 由于修建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去认为无法修建的隧道,已经变成事实。隧道越来越长,通车距离却大为缩短,
5、技术条件却越来越好,从而改善了运输条件,已成为当前发展的趁势。国际隧协把大于10Km的隧道划为特长隧道,目前世界各国铁路上已建成的特长隧道50多座,我国占六座即大瑶山双隧道(14.295km)、长梁山双线隧道(12.782km),秦岭两座单线隧道(18.46km)、兰武铁路乌鞘岭单线铁路隧道(左右线隧道各长20.05km),渝怀铁路圆梁山单线隧道(全长11.07km)。世界上最长的为日本青函海底隧道(53.85km),和第二长的英、法海底隧道(50.5km)。2 2、隧道的单座长度,向长隧道发展、隧道的单座长度,向长隧道发展、隧道的单座长度,向长隧道发展、隧道的单座长度,向长隧道发展 第5页/
6、共80页7 7 近几年,由于客运专线开始建设,超过10Km的单双线铁路隧道就更多了,如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左右线隧道各长27.84km)、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群(大瑶山1号隧道10.08 km,大瑶山2号隧道6.03 km,大瑶山3号隧道8.39 km),同时我国还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了青藏铁路,并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m,海拔4905m)。隧道单座长度不断向长隧道发展,首先在技术上要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单座隧道长度的增加,是衡量隧道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第6页/共80页8 83 3、勘察设计向综合化、现代化发展、勘察设计向综合化、现代化发
7、展、勘察设计向综合化、现代化发展、勘察设计向综合化、现代化发展 隧道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紧密相关。从隧道工程技术发展伊始,就与地质勘察技术不可分离。地质学的科学技术进步,为隧道工程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地质勘察综合化,隧道设计现代化,野外测量数据处理自动化,勘察设计一体化、智能化,已经成为隧道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7页/共80页9 9 对长大隧道,越来越注意进行大面积地质调查和测绘,进行大面积地质选线;由于陆地卫星照片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使用,已能够在室内对隧道所在位置的区域进行大面积选线并做到充分优化比选;遥感地质的发展已能在遥感图片上对诸多工程地质因素加以正确判
8、释,从而使隧道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确保了测量工作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定位的准确和正确性。第8页/共80页1010 地质勘察多手段、综合化。除了传统的、必要的地质现场测绘及钻探外,物理勘探发展迅速,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印证,再有针对性地用钻探验证,大大提高了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地质资料数据处理技术广泛采用了计算机,大大加速了对地质数据的分析、判别、处理速度,为隧道设计提供了可靠条件。野外测量数据采集、处理、成图用计算机完成,加快了设计进程。第9页/共80页1111 隧道设计广泛采用CAD技术,可以迅速进行多方案比选,专家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使设计更加完善准确
9、,特殊情况下的理论分析,用大型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很快就能完成分析,提出成果,使过去用人工计算无法办到的事变为事实。岩石力学的发展,逐步使理论和工程有机结合,形成岩土工程科学,由于岩石力学理论上的成就,近代对隧道及地下建筑物的围岩变形、结构受力状态、围岩内部应力分布等有了区别于普氏理论的全新概念,从而使设计出现了新的突破,新奥法原理应用于设计,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第10页/共80页1212 对隧道设计,逐步注重了功能要求。铁路长隧道的安全防灾设计、铁路长隧道的环保和维修作业特殊要求设计,公路隧道的通风自动控制、防灾报警抢险及监视系统设计,地铁及地下停车场的通风、照明、安全设计,已普遍进行详尽的
10、施工图设计,在主体建筑设计中一次考虑,提出完善配套的设计。在一些地质复杂的长大隧道中,推行掌子面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采用地震波法、声波法等预报掌子面前方50150m范围内的地质条件,一方面使施工有所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据以提前考虑做出修正设计,实现设计施工修正设计修正施工的轨道。第11页/共80页1313 4、钻爆施工开挖不断向大断面分部、钻爆施工开挖不断向大断面分部开挖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支护技术正飞开挖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支护技术正飞速发展速发展 上世纪初,隧道钻爆法开挖绝大多数采用小断面多分部的矿山法施工。由于分部多,断面小,对围岩多次扰动,支护工程量巨大,安全无保障,施工工序干扰很大。上世纪中
11、叶开始,由于岩石力学在理论上的成果,由于施工机械的不断现代化,由于支护技术的巨大进步,在钻爆法施工的开挖方法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第12页/共80页1414 其总的趋势是趋向大断面少分部开挖,辅以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的强有力的支护结构。诸如全断面开挖,台阶法开挖,中隔墙法(CD、CRD法)开挖,都是当前的主要开挖方法。矿山法导坑、扩大、拉槽、落底等传统旧方法,已经较少使用了。开挖方法的转变,关键因素是要解决大能力施工机械和高效易行的支护技术。我国隧道工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几乎全部多用分部的矿山法施工,原因是受上述关键因素未能解决所致。八十年代,随着大瑶山双线铁路隧道的修建和发展,在交通道路隧道中
12、实现了开挖方法的转变。第13页/共80页1515 5、隧道施工设备向大型机械化发展、隧道施工设备向大型机械化发展 其总趋势,一是能力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无论钻爆法的钻孔机械、装碴机械、运输机械,都朝向大能力、高效率、用现代技术注入工程机械方向发展。二是上世纪从三、四十年代起,出现了隧道掘进机,改变了利用化学、物理能破碎岩石的传统方法,利用机械能挤压破碎岩石完成开挖。三是隧道施工的辅助作业机械,特别是通风机械,朝着大容量、高效率、节能、自动调速、可逆运转等方向发展,大大改善了施工作业环境。第14页/共80页1616 6、施工方法的多样化、也是当前发、施工方法的多样化、也是当前发展的趋势展的趋
13、势 铁路、公路隧道,遇山开洞时,目前除钻爆法施工外,掘进机法正在蓬勃发展。欧美国家用掘进机施工的隧道,已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瑞士圣哥达铁路隧道(57km)使用8台掘进机。当遇到江河海峡需要穿越时,除钻爆法、掘进机法外,如地质条件许可,沉埋管段施工技术正在兴起。我国也已在甬江、黄浦江、珠江修建了三座沉埋管段公路隧道。第15页/共80页1717 在地铁施工方面,除传统的明挖及暗挖外,已出现了盖挖法、辅以强有力的边坡加固结构(如连续墙结构,悬喷桩、搅拌桩、SMW桩、钻孔咬合桩等)。北京地铁天安门东、西站采用梁、板、柱法施工,形成了一种新的工法。我国海底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的也正在进行,厦门东通道翔安
14、海底隧道正在施工,还有青岛至黄岛的海底隧道也已经开始施工。第16页/共80页1818 7、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对风险进行控制、规避,保证理,有效对风险进行控制、规避,保证施工安全是当前隧道工程的发展方向施工安全是当前隧道工程的发展方向 由于地下工程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太多,使地下工程建设成为高风险的行业,使大家普遍认识到实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开展了在隧道工程中进行了风险管理的探索,目前建设部、铁道部已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风险评估的规范与指南,用以指导和规范隧道施工,提高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第17页/共80页1919 8、
15、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已成、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山岭隧道施工中,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山岭隧道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尽量减少对注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发展趋环境的污染也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势。第18页/共80页2020 二、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二、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开挖与运输方法的选择,从大的方面分类可分为钻爆法(旧矿山法、新奥法)、掘进机(TBM)、掘进机辅以钻爆法、沉埋管段(水底隧道)。今天主要讲钻爆法施工。第19页/共80页2121 1、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指导思想与、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
16、指导思想与应遵循的原则应遵循的原则 隧道施工符合安全环保、工艺先进、质量优良、进度均衡、节能降耗的要求,隧道施工应本着“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指导思想,按照“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动态施工”的原则组织施工。其施工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施工安全,改善施工环境。(2)、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调研情况、地质围岩级别、第20页/共80页2222 结合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纵坡情况、衬砌方法、工期要求、装备水平、队伍素质等综合因素决定。(3)、地质变换频繁隧道应考虑其适应性,便于工序调整转换。(4)、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5)、认真按照新奥法原理、掌握应用好
17、光爆、喷锚、量测施工三要素。第21页/共80页2323 2、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基本要素、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基本要素 (1)、施工条件 它包括一个施工队伍所具备的施工能力、素质以及管理水平。目前我集团隧道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施工装备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法时,不能不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2)、围岩条件 围岩条件也就是地质条件,其中包括围岩级别、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围岩级别是对围岩工程性质的综合判定,对施工方法的选择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第22页/共80页2424 (3)、隧道断面积 隧道尺寸和形状,对施工方法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隧道断面有向大断面方向发展的趋势,如
18、公路隧道已开始修建3车道甚至4车道的大断面,水电工程中的大断面洞室,更是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法必须适应其发展。在单线和双线的铁路隧道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全断面法及台阶法;而在更大断面的隧道工程中,先采用各种方法修小断面的导坑,再扩大形成全断面的施工方法极为盛行。(4)、埋深 隧道埋深与围岩的初始应力场及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将埋深分为浅埋和深埋两类,有时将浅埋又分为超浅埋和浅埋两类。在同样地质条件下,埋深的不同,施工方法也将有很大差异。第23页/共80页2525 (5)、工期 作为设计条件之一的施工工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本施工方法的选择。因为工期决定了在均衡生产的条件下,对开挖、运输
19、等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对施工均衡速度、机械化水平和管理模式的要求。(6)、环境条件 当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如爆破振动、地表下沉、噪声、地下水条件的变化等不良影响时,环境条件也应成为选择隧道施工方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城市市区条件下,甚至会成为选择施工方法的决定性因素。完善施工方法标准化、模式化的重要条件是建立适应各种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的标准模式。第24页/共80页2626 3、山岭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山岭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 山岭隧道施工的过程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钻爆法仍然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隧道修建方法,山岭隧道开挖常用的方法为全断面法、台阶法、中隔壁法(CD法),
20、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第25页/共80页2727第26页/共80页2828 4、各种施工方法在不同围岩和隧道、各种施工方法在不同围岩和隧道中适用情况中适用情况 (1)、全断面法 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整个隧道开挖断面一次钻孔,一次爆破成型、一次初期支护到位的隧道开挖方法。主要适用于非浅埋级硬岩地层。浅埋段、偏压段和洞口段不宜采用。如确实地质条件较好,也可采取先开挖小导坑,然后再扩大的施工方法,这对保持围岩稳定是有利的。该法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钻爆施工效率较高,可采用深眼爆破,提高施工速度,且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较分部开挖
21、法减少了对围岩的振动次数。第27页/共80页2929 但由于开挖面积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工作量相对较大,深孔爆破用药量大,引起震动大,因此要求进行精心的钻爆设计和严格控制爆破作业。(2)、台阶法 台阶法施工是将隧道结构断面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即分成上下两个断面或几个断面分部进行开挖的隧道开挖方法。该法适用于铁路双线隧道、级围岩,单线隧道级围岩亦可采用,但支护条件应予以加强。该法具体可分为正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法等。第28页/共80页3030 该施工方法的优点是对地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工序转换较容易,并能较早地使初期支护闭合,有利于控制沉降。台阶长度一般
22、应控制在11.5倍洞径,为及早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也可适当缩短台阶长度,当围岩较稳定,短台阶能保持时,台阶长度亦可适当缩短至35m,上下台阶同时钻眼爆破,以起到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设备配置的目的。第29页/共80页3131 下部断面(中、下层台阶)是开挖作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下部开挖中,因方法欠妥,作业不慎引起初期支护失稳造成的重大坍方事故已有多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开挖顺序上,宜采用先挖侧槽、左右错开向前推进的做法,不宜采用拉中槽挖马口的方法。侧槽一次开挖长度不宜太长,靠近边墙范围应采用风钻、风镐手工开挖,人工清壁扒碴,严禁使用重型机械开挖和装碴,以免对围岩过大扰动、破坏围岩和初期支护系
23、统的整体稳定性。第30页/共80页3232 (3)、中隔壁法(CD法)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断面左右一分为二,先挖一侧,并在隧道中部设立利用钢支撑及喷混凝土的临时支撑隔墙,当先开挖一侧超前一定距离后,再开挖另一侧的隧道开挖方法。第31页/共80页3333 该法变大跨为小跨,使断面受力更合理,对减少沉降,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可靠具有良好效果。该法适用于较差地层,如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级围岩和浅埋、偏压及洞口段。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初支稳定,除喷锚支护外,须增加型钢或钢格栅支撑,并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锚杆、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预注浆等一种或多种辅助措施进行超前加固。由于地层软弱,断面较小,
24、只能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开挖及运输作业,工序多,施工进度较慢。必要爆破时,应控制药量,避免损坏中隔墙。临时中隔墙型钢支撑规格应与初期支护所采用的一致。每步台阶长度可控制在35m。第32页/共80页3434 (4)、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当采用中隔壁法(CD法)仍然无法保持围岩稳定和隧道施工安全时,可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开挖。该法的特点是各分部增设临时仰拱和两侧交叉开挖,每步封闭成环,且封闭时间短,以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沉降可控,初期支护安全稳定的目的。第33页/共80页3535 该法除喷锚支护及增设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型钢或钢格栅支撑外,还应采用多种辅助措施进行超前加固。交叉中隔壁法(C
25、RD法)适用于断层破碎带、碎石土、卵石土、圆砾土、湿陷性黄土、全风化的花岗岩地层的级围岩及较差围岩中的浅埋、偏压及洞口段等。(5)、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施工与中隔壁法(CD法)类似,但其导坑开挖断面相对较小。第34页/共80页3636 (6)、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必要时施做边墙衬砌,然后再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大小,对剩余部分采用二台阶或三台阶开挖的方法,其实质是将大跨度的隧道变为三个小跨度的隧道进行开挖。第35页/共80页3737 该法施工进度较慢,成本较高,但其在施工安全尤其在控制地表下沉方面,优于其它施工方法。此外,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岭 隧道 施工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