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细菌性感染与抗感染免疫一、细菌的致病性一、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病原性)致病性(病原性):病原体致病的能力。:病原体致病的能力。毒力毒力 virulence virulence:病原体的致病性的:病原体的致病性的强弱强弱程度程度。感染的发生:感染的发生:毒力物质毒力物质、数量数量和和部位部位有关。有关。第1页/共46页2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侵入的部位侵袭力侵袭力毒素毒素荚膜荚膜菌毛菌毛侵袭性酶侵袭性酶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第2页/共46页31 1、侵袭力、侵袭力(1 1)菌毛)菌毛 黏附、定居黏附、定
2、居 菌毛(配体)菌毛(配体)宿主细胞受体宿主细胞受体(2 2)荚膜)荚膜 黏附作用黏附作用 抗吞噬细胞损伤抗吞噬细胞损伤 抗体液因素的杀伤抗体液因素的杀伤(3 3)侵袭性酶类)侵袭性酶类(一)(一)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第3页/共46页4 2 2、毒素、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分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分 (1 1)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2 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第4页/共46页5 外外 毒毒 素素 来源来源 主要是主要是G G+菌产生,少数由菌产生,少数由G G菌产生。菌产生。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
3、释放。毒性作用强毒性作用强 对组织器官有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选择性毒害反应,毒害反应,引起引起特殊临床表现特殊临床表现。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蛋白质,不耐热,稳定性差。蛋白质,不耐热,稳定性差。第5页/共46页6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多为多为A-BA-B模式。模式。A A是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是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应。应。B B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合,介导介导A A进入靶细胞。进入靶细胞。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强,类毒素,抗毒素。强,类毒素,抗毒素。分类: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
4、可提纯制疫苗第6页/共46页7来源来源 由由G G-菌产生菌产生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细胞壁组分细胞壁组分,细菌裂解后释放。,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脂多糖脂多糖(LPSLPS),耐热,稳定性好。),耐热,稳定性好。分子结构分子结构 脂质脂质A 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免疫原性免疫原性 弱弱,不能用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不能用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毒性作用毒性作用 较弱较弱;但广泛。;但广泛。(1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2 2)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 (3 3)DICDIC (4 4)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内内 毒毒 素素第7页/共46页8外毒素与内毒
5、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菌G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少数由菌裂解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min破坏160,24h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害效应,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甲醛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第8页/共46页9(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毒力越强,所需菌量越少毒力越强,所需菌量越少(三)细菌侵入的途径(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必须经过
6、特定的途径必须经过特定的途径第9页/共46页10二、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和类型二、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一)感染的来源(一)感染的来源 1 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1 1)传染源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病人及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 (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粘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 创伤感染:皮肤黏膜破损、节肢动物叮咬创伤感染:皮肤黏膜破损、节肢动物叮咬 性传播:性传播疾病性传播:性传播疾病 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2 2、内源性感染:宿主体内的微生物。、内源性感染:宿主体内的微生物。第10页/共46页11隐性感染
7、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带菌状态n n急性感染急性感染n n慢性感染慢性感染n n局部感染局部感染n n全身感染全身感染(二)感染的类型二)感染的类型第11页/共46页12 1 1、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i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量 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不 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又称为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又称为亚临亚临床床 感染感染。第12页/共46页13 2 2、显性感染(、
8、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或病原菌数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或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量多、毒力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病情缓急分为:按病情缓急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为:按感染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第13页/共46页14菌血症(菌血症(bacteremiabacteremia)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
9、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繁殖,但不在血中繁殖。他部位继续繁殖,但不在血中繁殖。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第14页/共46页15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
10、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入血并在血中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革兰阴性菌入血并在血中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局部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内毒素,或局部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带菌状态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
11、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第15页/共46页16 种类种类 病菌繁殖范围病菌繁殖范围 病菌入病菌入血血 菌血症菌血症 适宜部位适宜部位 一过性入一过性入血血 毒血症毒血症 局部局部 败血症败血症 血液血液 +脓毒血症脓毒血症 血液血液 +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血液血液/局部局部 +/+/第16页/共46页17三、抗菌免疫三、抗菌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体液因素体液因素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补体补体溶菌酶溶菌酶防御素防御素 特异性免疫特
12、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第17页/共46页18(一)非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1.1.屏障结构屏障结构2.2.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巨噬细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巨噬细胞胞 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伤过程:吞噬杀伤过程:趋化趋化黏附黏附吞入吞入杀灭与消化杀灭与消化3.3.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补体补体 溶菌酶溶菌酶 防御素防御素第18页/共46页191 1、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2 2、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第1
13、9页/共46页20第20页/共46页21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排排 除残渣的过程。(除残渣的过程。(5-105-10分钟死亡,分钟死亡,30-6030-60分钟破分钟破坏)坏)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近 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病原体得以被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得以被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在吞
14、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对机体不利对机体不利第21页/共46页22 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外菌胞外菌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的细菌。主要靠非特异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细菌。主要靠非特异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抗体或补体的作用抗体或补体的作用 阻止细菌定植(黏附)阻止细菌定植(黏附)调理吞噬调理吞噬 ADCCADCC 激活补体激活补体 中和外毒素中和外毒素第22页/共46页23抗胞内菌感染的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 免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