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学语文.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学大学语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大学语文.pptx(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1页/共130页1.古诗十九首2.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3.曹操蒿里行4、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5、谢 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第2页/共130页3第3页/共130页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主要任务: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4第4页/共130页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5第5页/共130页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6第6页/共13
2、0页乐府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汉代的音乐机关;汉代的乐府诗;唐代的新乐府;宋代的词,如苏轼东坡乐府;元代散曲,如张可久小山乐府;明清人将杂剧也称为乐府;7第7页/共130页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8第8页/共130页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9第9页/共130页 陌上桑 汉乐府东门行10第10页/共130页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11第1
3、1页/共130页(1)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追求(2 2)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12第12页/共130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3第13页/共130页对劳动美的赞誉 14第14页/共130页(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二)(二)影响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三)(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15第15页/共130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4、。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16第16页/共130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17第17页/共130页征夫思妇18第18页/共130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绵绵:绵延不断的样子。宿昔:昨晚。以草况思,比也;即草引思,兴也;19第19页/共130页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展转:同“辗转”;撇思入梦,由梦转觉,由觉复思。八句四转,惝恍迷离,极其曲折。20第20页/共130页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枯桑”,无叶而知风;“海水”,无冰而知寒;“媚”,爱、悦;独
5、居之苦。21第21页/共130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相思”“鲤鱼”,鲤鱼状的木制信函;“尺素书”,一尺左右的绢帛书信;22第22页/共130页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跪:汉时人们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着 脚后跟,跪时离开脚后跟,伸直腰身。23第23页/共130页1、叙述思妇昨夜梦见征夫的情景2、写梦后收到征夫的书信24第24页/共130页1、语言朴实,雅俗共赏2、情节曲折,婉转流畅25第25页/共130页 全诗写的都是思妇的种种意想。诗情千回百转,似断似续,分节和用韵也无拘无束,随着思绪的变化自由发展。不用典故,不假雕琢,语言清新活
6、泼。26第26页/共130页27第27页/共130页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古诗是流传再汉末魏初无作者切无诗题的诗歌总称。28第28页/共130页昭明文选(图片)29第29页/共130页 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所写无非是游子思妇之辞,间或也反映某些社会现实。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30第30页/共130页五言古诗之冠冕。梁梁 刘刘 勰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31第31页/共130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32第32页/共130页 相去日已
7、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33第33页/共130页叙别远别久别疑虑宽慰34第34页/共130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相重叠,加重语气;“重”,“又”、“复”;35第35页/共130页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戎、蛮、夷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直至越南 为“百越”或“越”;36第36页/共130页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已”,以;“缓”,宽缓、宽松;“浮云”,男子另有所爱,如浮云蔽日;“顾”:念;37第37页/共130页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8、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捐”,丢弃;38第38页/共130页1、叠辞:行行重行行 2、浓厚的抒情气氛3、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实写:相去日已远,思君令人老 虚写: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39第39页/共130页40第40页/共130页第41页/共130页第42页/共130页第43页/共130页曹操,魏武帝。沛国谯人。年二十,举孝廉。初平元年(190),起兵讨董卓。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于许昌。十三年(208),进位丞相。二十一年(216),封魏王。二十五年(220),卒。44第44页/共130页其诗:反映汉末动乱,慷慨悲凉。散文:多切政事,清峻通脱。45第45页/共130页关东有义士,兴
9、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46第46页/共130页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47第47页/共130页蒿里行属相和歌辞相和曲,原为出殡时挽柩者所唱的挽歌,曹操用以写时事。48第48页/共130页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关:函谷关,在河南新安县东;义士:袁绍、袁术、曹操等;兴兵:初平元年(190)袁绍等起兵讨董卓;盟津:孟津;乃心:其心;咸阳:此处指洛阳;49第49页/共130页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踌躇:徘徊不进的样子;雁
10、行:大雁飞行的行列,列阵观望的样子;嗣还(shi xuan):后来不久相戕:相互残杀;50第50页/共130页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淮南弟:袁绍从弟袁术;建安二年(197),他称帝;刻玺:初平二年(191),袁绍谋废汉献帝,立幽州节度使刘虞,刻作金玺。51第51页/共130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铠甲”四句,极写伤乱之惨,而诗则真朴雄阔远大。清清方东树方东树昭昧詹言昭昧詹言卷二卷二52第52页/共130页(一)“汉末实录”(二)“古直悲凉”1、浑厚质朴,不加雕琢。2、慷慨悲凉,富于同情心。“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53第53页/共130页
11、 蒿里行共分四段,有起、有承、有转、有合。段与段之间,环环紧扣,层层剥笋,相辅相承。既表现了诗人气势沉雄的超凡文采,也反映了诗人博大胸襟,俯瞰一切,对腐朽势力敢斗敢争、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54第54页/共130页55第55页/共130页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56第56页/共130页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57第57页/共130页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12、。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58第58页/共130页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梁沈约谢灵运传论59第59页/共130页60第60页/共130页第61页/共130页第62页/共130页第63页/共130页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在东晋末年(365427)。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64第64页/共130页 早年亦有建功立业之志,29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他时隐时仕,处于矛盾之中。65第65页/共13
13、0页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66第66页/共130页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67第67页/共130页陶陶渊明诗歌作品的特征是平淡自然,表现在:内容平淡,意境浑融68第68页/共130页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安慰。69第69页/共130页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其平淡自然也就成了高尚的艺术境界。70第70页/共130页 酒与陶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大学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