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烧结.pptx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烧结.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烧结.ppt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十章烧结烧结是粉末冶金、陶瓷、耐火材料、超高温材料等学科的一个重要工序。烧结的目的是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烧结体是一种多晶材料,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烧结过程与材料中的晶粒尺寸和分布、气孔尺寸和分布及晶界体积分数等有密切关系。烧结过程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如:材料的断裂强度()与晶粒尺寸(G)的关系有:=f(G-1/2)即材料中晶粒尺寸小有利于强度提高。10-1烧结的基本特征一烧结的特点1烧结一种或多种固体粉末经过成型,在一定温度下开始收缩,排除气孔致密化,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的过程称为烧结。第1页/共92页22烧结所包含的主要物理过程:坯体中有很多孔隙,气孔率达35
2、60%,颗粒间点接触或没有接触(图10-1);随着温度升高,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颗粒聚集颗粒中心靠近(图10-1a、b);逐渐形成晶界气孔变形,晶粒变形气孔收缩,坯体收缩,气体排除;连通气孔孤立的封闭气孔,并缩小,直至绝大部分气体被排除。bac无气孔的多晶体图图10-1 烧结现象示意图烧结现象示意图第2页/共92页3 烧结是一个物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发生。随着烧结过程的完成,坯体表现为体积收缩、气孔率下降、致密、强度增加、电阻率减小等。如图10-2所示。性质温度气孔率密度电阻晶粒尺寸强度图10-2 烧结温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第3页/共92页43衡量烧结程度的几个指标(1)用坯体的收缩率L/L表示;
3、(2)用坯体的气孔率(气孔体积/总体积)表示;(3)用坯体的相对密度(实际密度/理论密度)表示,相对密度1,表明烧结好;近年来,关于烧结的概念又有进一步认识,强调粉末颗粒表面的粘结和粉末内部物质的传递和迁移。4烧结的分类(1)从参加烧结的物质状态分: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2)从参加烧结的物质有无化学反应发生分:物理烧结(烧结过程可能伴随着化学反应,但烧结不依赖于这些反应);化学烧结(烧结过程伴随着化学反应过程);(3)从烧结时工艺条件分:普通烧结与特种烧结。第4页/共92页55与烧结有关的一些概念(1)烧结与烧成烧成包括物料的预热、脱水、分解、多相反应、熔融、溶解、烧结等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烧
4、结仅指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是烧成过程的一部分。(2)烧结与熔融相同点:都是由高温下质点迁移的结果。不同点:熔融通过质点迁移其间距增大,并且全部组元都处于液态;烧结通过质点迁移达到密实,并且烧结是在远低于物质熔点温度下进行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组元是固态;Tamman提出烧结温度TS与熔融温度TM间的规律:硅酸盐TS=0.8-0.9TM第5页/共92页6(3)烧结与固相反应相同点:二个过程开始进行的温度都远低于熔融温度,在Tamman温度开始,并且过程自始至终至少有一相是固态;不同点:固相反应是一化学反应过程,至少有二组元参加,并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形成化合物;烧结是一物理过程,可以是单
5、组元或二组元,组元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从结晶化学观点看,烧结中微观晶相并未变化,仅是晶相显微组织上排列致密和结晶程度更加完善。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是纯物质烧结,当有杂质存在时,则烧结会伴随固相反应和局部熔融。第6页/共92页7二烧结过程推动力 粉料在制备过程中,粉末颗粒表面储存机械能以表面能形式。实验证明,物料在粉磨过程中,内能增加。粉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能量降低是一种自发趋势。粉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这种表面能的降低就是烧结的推动力。例:二个小液滴,半径r,表面积s,体积V;2V=24/3r3;2s=24r2;表面能=8r2 合并成一个大液滴,r1;s1;V1;V1
6、=2V=8/3r3=4/3r13;s1=4r12=6.35r2;表面能=6.35r2 二个液滴合并后的能量降低=8r2-6.35r2 =1.65r2 第7页/共92页8 对于固体粉末体系,质点迁移困难,烧结只靠表面能降低的能量难以进行(一般粒度为1um的粉末,烧结时表面能降低约8J/g,而一般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变化约200KJ/mol,所以烧结推动力是很小的)。需对粉体加以高温(即给补充一部分能量),烧结才能进行。判断烧结进行的难易程度,用晶界能 GB与表面能 SV的比值(GB/SV)衡量。GB/SV比值越小,越易烧结;比值大难烧结。第8页/共92页9粉体颗粒粒度与烧结推动力的关系:在粉末体系中
7、,颗粒间有很多细小气孔,其弯曲表面上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差为:对于非球形曲面,可用二个主曲率半径r1和r2表示,由上式可见,弯曲表面上的压力差与球形颗粒曲率半径成反比,与粉料表面张力成正比。粉料与越细,由曲率引起的烧结动力越大。(10-2)(10-1)粉体表面张力;r球形粉末半径;第9页/共92页101球-平板模型(适合于扩散、流动、溶解沉淀传质过程)设:颗粒半径r;接触颈部半径x;颈部表面曲率半径;颈部颗粒半径的线收缩y;颈部表面积A;颈部体积V;r2=x2+(r-y)2=x2+r22ry+y22ry=x2 y=x2/2r颈部表面积A:A=2x=x3/r颈部体积V:V=x2=x4/
8、2ryY很小,略去高次项三烧结模型烧结是一古老的工艺过程。但其动力学研究于1922年才开始,在1922-1949年间,研究模型一直是复杂的粉末团块。后库津斯基提出以等径球体紧密接触为模型球-平板模型、双球模型。推动了烧结动力学的研究。第10页/共92页112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蒸发凝聚、表面扩散传质)y=rrcos=r(1cos)=2rsin2/2sin/2=(x/2)/r=x/2ry=x2/2r y=x2/2rA=2x=2x3/rV=x2=x4/2r烧结-双球模型第11页/共92页123双球模型(中心距改变扩散、流动、溶解沉淀传质)2y=r(1 cos)=2rsin2/2 y=r sin2/
9、2=x2/4r (sin/2=x/2r)y =x2/4r A=2x=2x3/2r V=x2=x4/4r 烧结前二球中心距烧结前二球中心距为为L,烧结后收缩,烧结后收缩值为值为L(L=2Y)以上三个模型对烧结初期均适用,但随以上三个模型对烧结初期均适用,但随着烧结的进行,颗粒变形,因此在烧着烧结的进行,颗粒变形,因此在烧结中、后期应采用其它模型。结中、后期应采用其它模型。第12页/共92页13xr10-2 烧结机制与动力学方程烧结机制与动力学方程 单单一一粉粉末末体体的的烧烧结结属属于于典典型型的的固固态态烧烧结结。其其主主要要传传质质方方式式有有:蒸蒸发发-凝聚;扩散;塑性流变。凝聚;扩散;塑
10、性流变。一蒸发一蒸发-凝聚传质凝聚传质1、烧结机制、烧结机制由由于于颗颗粒粒表表面面与与颈颈部部曲曲率率半半径径不不同同,则则有有不不同同的的蒸蒸气气压压,通通过过气气相相有一种传质趋势。传质模型如图有一种传质趋势。传质模型如图9-4。在在球球形形颗颗粒粒表表面面有有一一正正曲曲率率半半径径,在在二二个个颗颗粒粒连连接接处处有有一一小小的的负负曲曲率率半半径径的颈部。的颈部。根据开尔文公式:根据开尔文公式:凸表面蒸气压凸表面蒸气压平表面蒸气压平表面蒸气压凹表面蒸气压凹表面蒸气压质质点点从从凸凸表表面面蒸蒸发发向向凹凹表表面面(颈颈部部)迁迁移移、凝凝聚聚,使颈部逐渐被填充使颈部逐渐被填充。图图
11、10-5 蒸发凝聚传质蒸发凝聚传质第13页/共92页14球形颗粒连接处曲率半径和接触颈部半径x之间的开尔文公式:由(10-3)式说明,蒸发-凝聚传质产生的原因是曲率半径的差异;传质的条件是颗粒尺寸足够小。当压力差P=P0-P1很小时,且x,上式为:lnP1/P0=ln(1+P/P0)P/P0P负曲率半径的颈部与接近于平面的颗粒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之差。(10-3)(10-4)xrP1曲率半径为处的蒸气压;P0球形颗粒表面的蒸气压;表面张力;d密度;M分子量;x接触颈部半径;颈部表面曲率半径第14页/共92页152、蒸发-凝聚传质烧结初期动力学方程(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推出物
12、质在单位面积上凝聚速率的朗格缪尔(Langmuir)公式:Um凝聚速率;a调节系数;P凹面与平面的蒸气压之差当凝聚速率等于颈部体积增加时即有:由烧结模型,将颈部曲率半径、表面积A和体积V代入(10-6)式,分离变量积分,得颈部生长速率公式:(10-6)(10-5)第15页/共92页16烧结初期,接触颈部的增长x/r随时间t的1/3次方而变化。由图可见,颈部增长(x/r)开始比较显著,随着烧结的进行,颈部增长速率减小直至停止。对这类传质过程用延长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结果。而应从原料的起始粒度(r)和烧结温度(T)考虑。0 10 20 300.30.20.1时间(min)时间(min)(对数坐标
13、)0.500.200.100.05NaCl在750时球形颗粒之间颈部生长图10-6NaCl在750时以蒸发-凝聚机制烧结第16页/共92页17小结蒸发-凝聚传质的特点:1、烧结时颈部区域扩大;颗粒形状改变;气孔形状改变;但颗粒间中心距不变,即坯体不收缩。2、粉末的起始粒度越小,烧结速率越大;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对烧结有利。3、蒸发-凝聚传质的烧结过程,只有在高温下蒸气压较大的系统中才能明显表现出来。一般蒸气压需在110Pa。象SiO2,在7000K时蒸气压0.1Pa;Al2O3在1200K时蒸气压10-41Pa。对于这些蒸气压低的系统,不适合气相传质机理,而是扩散传质。第17页/共92页18
14、二扩散传质1基本原理 颈部应力模型表明烧结过程推动力如何促使质点在固相中迁移。(图10-7)认认为为在在颈颈部部区区各各向向同同性性,取取一一曲曲面元面元ABCD;颈颈部部中中心心颈颈部部表表面面的的曲曲率率半半径径为为x(正号);(正号);沿沿颈颈部部表表面面的的曲曲率率半半径径为为(负负号);号);x与与x;与与之之间间的的夹夹角角均均为为,(且且值很小值很小);颈部表面横向力颈部表面横向力Fx,竖向力,竖向力F;图图10-7 作用在作用在“颈颈”部弯曲表面上部弯曲表面上的力的力第18页/共92页19 Fx=;F=-x;作用在作用在“颈颈”部弯曲表面上的力部弯曲表面上的力第19页/共92页
15、20求垂直作用于曲面元ABCD上的合力F(进行投影)作用在ABCD面积元上的应力为:x -/(10-9)该式表明作用在颈部的应力主要由F产生,Fx可以忽略不计。第20页/共92页21 作用在颈部表面的应力如图10-8所示。张应力由颗粒中心处的压应力2平衡。若烧结前的粉体是等径颗粒的紧密堆积,则接触点上最大压应力相当于外加一个静压力;实际系统为非等径颗粒,颈部形状不规则,堆积方式不同,使接触点上应力分布产生局部剪应力。在剪应力作用下,晶粒间可能产生沿晶界的剪切滑移。在烧结初期,由剪应力和流体静压力的作用,颗粒间出现重排。结果使坯体气孔率降低,出现收缩;但由于颗粒形状没有改变,颗粒重排不可能使气孔
16、完全消除。图图10-8 作用在颈部表面的最大应力作用在颈部表面的最大应力第21页/共92页222晶粒中心靠近机理 颗粒接触点处的应力使扩散传质中的物质定向迁移。物质向气孔迁移,而空位(气孔作为空位源)作反向迁移。如图,颈部中心受到压应力2,在压应力区,空位浓度低;颈部表面受到张应力,在张应力区,空位浓度高。空位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迁移,即由颈部表面颈部中心(颗粒内部)迁移;质点作反方向迁移,即由颈部中心(颗粒内部)颈部表面迁移。结果使颗粒中心距离缩短。第22页/共92页23设:颗粒内部(无应力区)空位浓度C0,空位形成能Gf;颈部中心(压应力区)空位浓度Cn,空位形成能Gf+;颈部表面
17、(张应力区)空位浓度Ct,空位形成能Gf-;形成体积为空位所做的附加功,压应力时为正(因曲率半径为正),张应力时为负。由上述分析可见,不同部位的空位形成能不同,其大小次序为:压应力区空位形成能无应力区张应力区;因而不同部位空位浓度有差异。其计算表达式:无应力区:压应力区:张应力区:第23页/共92页24 若()/kTC0Cn;1C2C(10-13,10-14)(10-15)(10-16)第24页/共92页25 空位迁移,首先由颈部表面向颈部中心迁移,还可由颈部表面向颗粒内部迁移;质点反向迁移,质点由颈部中心、颗粒内部向颈部表面迁移,使气孔不断填充。空位迁移至内部后,易聚集在晶界处、位错处。沿晶
18、界、位错再迅速迁移至颗粒自由表面而消失。第25页/共92页26扩散传质的途径:如图10-9、表10-2所示,扩散传质可沿颗粒表面进行表面扩散;也可沿二颗粒之间的界面进行界面(或晶界)扩散;也可在晶粒内部进行体积扩散;编号编号线路线路物质来源物质来源物质沉淀物质沉淀1表面扩散表面扩散表面表面颈颈2晶格扩散晶格扩散表面表面颈颈3气相转移气相转移表面表面颈颈4晶界扩散晶界扩散晶界晶界颈颈5晶格扩散晶格扩散晶界晶界颈颈6晶格扩散晶格扩散位错位错颈颈图图10-9 烧结初期物质的迁移路线烧结初期物质的迁移路线不论扩散途径如何,扩散的终点是颈部表面以接力的方式使物质的质点向内部传递而空位向外部转移。随着颈部
19、的填充和颗粒接触点处结构单元的迁移,出现气孔缩小和颗粒中心距靠近。表现在宏观上为气孔率下降及坯体收缩。第26页/共92页273.扩散传质烧结初期动力学关系以球-平板模型为例:设:传质以体积扩散方式进行;颈部表面与晶粒内部的空位浓度差:将 /代入,得:(10-16)在此空位浓度差下,每秒内从每厘米周长上扩散离开颈部的空位扩散流量J,可以用图解法确定,并由下式计算:J=4Dv CDv空位扩散系数;D*为自扩散系数,Dv=D*/C0一个空位体积;(10-17)(10-18)第27页/共92页28设:颈部总长度为2x;每秒钟颈部周长上扩散的总体积为J2x;空位扩散速度等于颈部体积增长的速度,即:J2x
20、=dV/dxdt将式(10-17)、(10-18)代人(10-19)式,然后积分得:(10-19)扩散传质初期颈部半径x的增长与时间t的关系表示式:(x/r t1/5)x/r接触颈部增长(10-20)第28页/共92页29还可用线收缩率表示:L/L=y/r/r=1/2(x/r)2(10-21)L=2YL2r;=x2/4r第29页/共92页304.分析扩散传质烧结时需控制的主要变量:(1)烧结时间:x/r t1/5,L/L t2/5;图10-10为1300下烧结Al2O3的线性收缩与时间的关系。烧结时间延长至一定值,线性收缩L/L增长不大。即烧结体有一个明显的终点密度。因为随烧结进行,颈部被填充
21、而扩大,曲率半径增大,传质的推动力空位浓度差逐渐减小,收缩速率下降。所以,对于以扩散传质为主的烧结,用延长烧结时间达到坯体致密化是不可取的。0 200 400 6001.00.060.02时间(min)Al2O3 1300NaF7261 10 100 1000时间(min)(对数坐标)0.20.020.002NaF 726Al2O3 1300图图10-10 NaF 和和Al2O3 试块的烧结收缩曲线试块的烧结收缩曲线第30页/共92页31(2)原料的粒度:x/r r-3/5,L/L r-6/5;原始颗粒尺寸小,有利于烧结。在扩散传质的烧结中,原始颗粒的粒度控制是很重要的。如图所示,在相同烧结时
22、间内,颗粒尺寸大,x/r0.1;而小颗粒原料,可使x/r0.4。0 0.10 0.20在1600烧结100h,Al2O3的颗粒尺寸对接触颈部生长的影响第31页/共92页32(3)温度:升高温度,自扩散系数D*增大(D*=D0exp-Gf/kT),加快烧结的进行。图9-11为Al2O3在烧结初期收缩率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a)将测定的颈部半径增长x/r、线收缩率L/L及时间t等参数归纳起来,可写成:YP=Kt当温度不变时,界面张力、扩散系数D*等均为常数。对上式取对数得:logY=1/Plogt+K用logYlogt作图,为一直线,其截距为K,斜率为1/P。时间(min,对数坐标)Al2O3 在
23、烧结初期的收缩率在烧结初期的收缩率Y线收缩率L/L;K烧结速率常数;t烧结时间。Al2O3在烧结初期logYlogt的直线图,斜率为2/5。第32页/共92页33b)以扩散传质为主的烧结过程中,综合考虑体积扩散、表面扩散、晶界或位错处的扩散等,用一个通式表示烧结动力学公式:(10-25)F(T)温度的函数,包含扩散系数、饱和蒸气压、表面张力和粘滞系数等(按不同的烧结机制)。各种烧结机制的区别反映在指数m与n的不同上,如表10-3所示。传质方式传质方式粘性流动粘性流动蒸发蒸发-凝聚凝聚体积扩散体积扩散晶界扩散晶界扩散表面扩散表面扩散m11323n23567表表10-3 (10-25)式中的指数)
24、式中的指数m与与n的值的值第33页/共92页345.扩散传质烧结中期动力学关系 烧结中期,颗粒开始粘结,颈部扩大;气孔由不规则形状变成隧道形通孔(由三个颗粒包围的圆柱形管道);晶界形成并开始移动;晶粒正常生长,气孔被排除;扩散以晶界和晶格扩散为主;坯体气孔率降为5%,密度小于95%理论密度。采用科布尔(Coble)的十四面体模型(正八面体的六个顶点在1/3棱长处被截去,形成8个正六边形和6个正四边形),每个面为二个十四面体公用;每个顶点为四个十四面体公用;每条棱为三个十四面体公用形成圆柱形气孔通道,成为烧结时的空位源;空位从圆柱形空隙向晶粒接触面扩散,而原子反向扩散使坯体致密。第34页/共92
25、页35设:圆柱形空隙的长度(十四面体的棱长)为L;圆柱形空隙的半径r;十四面体的体积V,气孔体积v;烧结中期坯体气孔率Pc=v/V;烧结时间t;烧结进入中期的时间tf(或气孔消失所需的时间);十四面体的体积V=V八面体-6V四棱锥=8L3;气孔体积v=r2L361/3=12r2L烧结速度公式需确立气孔率Pc与时间t的关系:(10-26)说明烧结中期气孔率Pc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坯体致密化速率较快。D*自扩散系数;表面张力;一个空位的体积;k波尔兹曼常数。第35页/共92页36烧结后期:仍用十四面体模型,密度达理论密度的95%以上,气孔成为孤立的封闭气孔,分布在十四面体的顶点上。气孔率Pc与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 材料科学 基础 烧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