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的1、科学探究目的:(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 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乐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3、科学知识目的:(I)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4、STSE 目的:(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重要加工过程。二、教学重点:1、对的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懂得一
2、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 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 三、教具学具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 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倾听声音(二)探索研究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
3、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 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1 )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2)分组报告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问题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问题5: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的?4、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3倾听声音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第二课时(一)引入1、请同学们一起模
4、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问题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问题5: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的?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板书:3倾听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索研究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测活动:观测物体发时的现象。(1)实验1 :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制造声音
5、的 方法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现象共同之处敲鼓鼓面发出“咚 咚”的鼓声。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声音 发出 时它 们都 在振 动。拨尺子尺子发出“哒 哒”声。尺子来回振动。吸方形管方形管发出“嘟嘟”声。玻璃纸来回振 动。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1)分组讨论报告以上实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组实验报告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3
6、倾听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4、物体传声一、教学目的1、能运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2、乐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毕研究声音的实验。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可以传声。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互相传递声音的因素。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 进行讨论。2、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3、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4、实验:把学生提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活动中教
7、师要提出规定:a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 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 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 果。(4)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5)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6)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第二课时一、提问: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可以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1、实验:把学生提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 出具体规定: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二、拓展活动打
8、电话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 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 了。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传声。5自制小乐器一、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的: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2、能按照书上的规定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朴的小乐器。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乐意提出自己的想法。2、乐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毕小乐器的制作任务。(三)、科学知识目的: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9、。(四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制作简朴小乐器。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三、教具学具: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 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1 指导学生结识各种各样的乐器。(1)、什么是乐器?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结识这些乐器吗?
10、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环节 和方法。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试试敲 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3、讨论:、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同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4、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5、自制小乐器(牛皮纸, 鼓面塑料布J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第2课时(一)、引入1、出示
11、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 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我们小组的计划乐器名称:打算选用的材料: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1)、排萧制作材料: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2)、制作方法:、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 8、 88 和 7 3。、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 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3
12、)、使用方法: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 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朴的乐曲吗?3、同学们讨论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如何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 如何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5、课堂小结。(二)、板书设计5、自制小乐器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6声音与生活一、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的:1、能从平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13、”。(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乐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2、乐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生活。(三”科学知识目的: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二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I、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三、教具学具: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
14、:(一)、引入1、播放“吟二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 课了)2、板书课题:6声音与生活(二)、探索研究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1)、提出活动规定:、查阅资料并做好简朴的笔记。、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 变得如何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3)、交流:声音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 们心情快乐。、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
15、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 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 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导致噪声的因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问题: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生齐:不会。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A学生:是用铜做成的。教师:钥匙是
16、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 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 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报告: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 料。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 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 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
17、探究 记录单中,好吗? a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毕探究记录 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尚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类有什么危害?(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用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 和设备。、城市设“严禁鸣喇叭”。、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减少噪声的强度。、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三)、应用拓展(提出规定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毕)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达出来。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助于减少噪声?(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3)
18、、“无噪声书房”对周边环境有什么规定?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1 )、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取声音的材 料。(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边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四)、板书设计声音与生活声音传递信息乐音使人心情快乐噪声对人有危害7光的传播一、教学目的: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 .可以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对的。4 .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对的性。二、背景资料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
19、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 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教学建议三、课时安排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毕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毕活 动2的第二部分。活动1寻找光源活动目的.能通过观测找出周边环境中的发光物体。1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1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2 .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边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 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也许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结识月亮自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3 .学生有也许找的不
20、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4 .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评价建议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活动2我看见了光活动目的.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1 .能对的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2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3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4 .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5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平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1 .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2 .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
21、测,哪幅力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 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 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测实验现象并记录。在 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干看到手电筒的光。实 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 约需要25分钟。3 .完毕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 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 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 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
22、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 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4 .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涉及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碰到的现 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8、透明与不透明一、教学目的:1、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2、能对的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3、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二、背景资料:透明可以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 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冀教版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