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docx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文同步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2 .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3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准确传 神的语言。【预习学案】一、知人论世L 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 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2 .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他在朝花夕拾小引 中说道:
2、“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 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3 .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2 .三个“也许”句,表达了 “我”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 反复猜测,说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3 .运用拟人,表达了 “我”对百草园的依恋。4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我”从老 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5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第一句中的“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 迫的。第二句中的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 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 “我”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 感情。因此,第段表达了 “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课堂测试】6 . qi sui 渊博 chan tui7 . B8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三味书屋”部分,学习作者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方法。2 .体会作者情感。【探究学案】一、品析三味书屋的生活1 .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哪儿个片段?2 .你喜欢三味书屋的老先生吗?说说理由。你希望自己
4、的老师是什么样的?3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二、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1 .文中的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2 .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3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4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5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归纳写作特点四、拓展延伸阅读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1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 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 赞赏,大家都仿效
5、起来。2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 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 子自重”四个字。3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 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过。【课堂测试】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B.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整理并出版了大批古典书籍。C.城市交通主要存在着主干道过于拥堵、斑马线前车子不让行人、随
6、意鸣喇 叭,治理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2 .下列各句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贵校师生热情地邀请我莅临指导,校长亲自在校门口迎接,我很感动。B.周末去朋友家做客,见面后,朋友对我说:“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草生辉JC.我给老师留言:“我的大作已正式出版,现已寄至您处,请在百忙之中予 以指正。“D.你知道吗?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最珍贵的礼物惠存着。3 .“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 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 超过15个字)参考答案【探究学案】一、L提问“怪
7、哉”虫;小园玩耍(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师生共读;上课时偷玩(做戏,画画儿)。2 .示例1:喜欢,他是一位和蔼、宽容、淳朴、亲切、爱孩子、对学生严格 要求、认真负责的老先生。他和蔼地回学生的行礼、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则,自己读书入神时宽容孩 子们的游戏,给“我”读的书、对课越来越多。示例2:不喜欢。他教孩子们背不懂的书而不给讲解,对孩子不懂的问题不 予解答而且“脸上还有怒色”。他读书入神时不管孩子们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他 是一个古板、教条、不负责的老师。我希望自己的老师品德高尚,正直、善良,有责任心;学识渊博,幽默、热 情;身体健康,家庭和谐、美满。3 .与百草园的自山快乐相比,三
8、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 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 趣。二、1.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 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 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 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 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4 .“怪哉”是怎么回事?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5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
9、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 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 不感兴趣。6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1)是衬托关系,用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 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2)是对比关系,将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作 对比,一个符合儿童的心理,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妨碍儿童身心的 发展,表达了儿童对它的厌恶之情。(3)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 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5. (1)通
10、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 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 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 满。三、1.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 桑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写颜色多彩明丽;“高大” “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写形状情态万千,这两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写。鸣蝉 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乂酸乂甜”是从味觉角 度写。这真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
11、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 中。2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本文采取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 物做了多层次的描写。先是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 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藤、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 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天,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3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 非常生动。如写雪地捕鸟,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 “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 词造句之功。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导学案 初中语文 统编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