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汕头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卷附答案解析.docx
《2023年1月汕头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月汕头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卷附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1月汕头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L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经典应该具有历史、思想、诗性三个方面的创造性特征,是史、思、诗的结合体。在历史层面,呈 现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像,具有“史”的风范;在思想层面,具有深广的思想蕴含 或特殊精神内涵,闪烁“思”的光芒;在诗性层面,提供前人没有提供的原创性艺术经验,体现作家对世 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照,是一个人心沟通、诗心沟通、文心沟通的审美结晶体。经典文学是作家对文学 对象有思想深度的审美审视与独特而
2、生动的艺术表达。经典既是一个实在本体,也是一个关系本体,是 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阐释空间,经典延传是一个被不断阐释与建构的过程。文学经典研究, 就是要从史、思、诗的结合中,深入揭示经典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史”的特质,要求重返经典文学 现场;“思”的特质,呼唤关于文学内蕴丰富性、复杂性的现代对话;“诗的特质,则回应重返文学本体 研究的诉求。经典的形成常常需要漫长时间的检验,许多经典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若干时代的阅读、阐释和淘洗之后 才存留下来的,那些只经过少数人或者一两代人认可的作家作品还很难成为经典。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重 释,是对新文学传统意义的再发现,对现代文学思想文化资源、艺术资源
3、的再激活。当代文学的理论建 构与创作实践,都需要从传统文学经典包括现代文学经典中汲取养料,获得新机。(摘编自王泽龙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路径探究)材料二:在我们的文学经典作品序列中,有一部分属于红色文学经典。红色文学经典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历史积淀 和千锤百炼的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 权威性的作品。这曲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总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新光彩、 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红色经典”的现实主义创作立场对当下文学写作具有镜鉴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紧扣历史和现实生活中 的重大事件,以精神方式参与国家和民族聚力前行的历史
4、进程。以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 表的红色经典小说,聚焦自晚清末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系列重大事件,以宏伟的史诗格局和磅礴 的精神气势,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中国人民抗敌御侮、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波 澜壮阔的革命进程,钩沉出中华民族在困厄中破旧立新、求变图强、不断创新的历史发展逻辑。“红色经典”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思想导向,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引领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精彩阐释生 命个体与国家、人民、时代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弘扬中华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 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红色经典,所塑造的那些忠于革命信仰、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
5、献、面对敌人屠刀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英 烈形象,那些将卫国安邦的责任扛在肩上、面对火海刀山和流血牺牲也万死不辞的解放军英雄将士形象, 飞扬着生命激情,辉耀着中华魂魄,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 的审美功能,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示民族力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深厚文化意义。“红色经典”提供的宝贵艺术经验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即文学书写如何有机整合东方与 西方、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新、笃实与空灵、明晰与隐晦、纯粹与杂糅等艺术思维和审美风格,建构种具有民族文化鲜明辨识度的文学符号。实事求是地说,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一些“红色经典”在主题表达、人物
6、塑造、艺术手法运用等方面, 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式的基本遵循,对中国优秀文学传统 和民间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对多种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以及在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运用 方面的丰富与工整,值得认真总结学习,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文学作品在艺术构造上 都有独到的匠心,从文本结构的创建、故事情节的铺叙到文化意蕴的彰显,从叙述方式的选择、表现手 法的穿织到语言文字的运用,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红色经典”的精神财富更不能抛弃。国族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面向未来, 我们的作家既需要以笔为旗,立足大地、仰望星空,又要以笔为犁,扎根本
7、土、深植时代,以坚实的思 想质地、雄浑的艺术旋律、沉厚的史诗风格和鲜活的审美魅力,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摘编自李掖平彰显超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一谈“红色文学经典”的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阐释空间,这与其延传是一个被不断阐释与建构的过程密切 相关。B.文学经典必须经过若干时代的阅读、阐释和淘洗之后才形成,经一两代人认可的作品无法成为文学 经典。C. “红色经典”对当下文学创作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镜鉴、引领及启示意义。D. “红色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和思想引领力,在新时代可以助力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8、彰显 新魅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角度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强调了阐释与传承文学经典的重要性。B. “红色经典”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将随时代的发展被不断阐释与建构,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C.当代文学要建构具有民族文化鲜明辨识度的文学符号,需从传统文学经典包括“红色经典”中汲取养 分。D. “红色经典”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因此其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及艺术手法运用等方面难免存在 局限。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红色经典”内涵的一项(3分)A.茅盾的子夜描写民族工业资本家和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 193()年前后中国 动荡复杂
9、的社会面貌,表明了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前途。B.巴金的家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美好生命的 摧残,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及民主主义的觉醒。C.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描写东北地区一个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再现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D.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的城乡社会生活, 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世人所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其成为经 典的原因。(4分).习近平总书记
10、曾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在“红色经典”中的表现。(4分)(-)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八月十日灯下所记冯至晚间八点半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 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 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点迟缓,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 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
11、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己 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 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支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 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见已经贴出 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 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 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常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这样的
12、“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 过一次。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 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 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时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 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 H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 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麋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
13、茶, 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土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超然客公众号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分明 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 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 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一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 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
14、话,在他周 围己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 过去的许多耻辱就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 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 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下瞭望,我在船上还不 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士兵,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 替他们对兵士尽了 一些地主之谊。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
15、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 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 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都同样喘一口气。一九四五年,写于昆明注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继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 本侵略军队的壮烈战斗。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的“波澜”表现了街头巷尾因抗战胜利而起的欢庆的喧嚣。B.听闻日本投降,作者先是半信半疑,接着满怀期待,确认消息后感到踏实。C.文章正面描写卖瓜
16、人招呼士兵们吃瓜,表现了他预知接下来战事艰难。D.文章以作者的见闻感受展开,叙写了八年抗战开始和结束时的场景。7.关于文中写“我”走到吴淞镇上经过茶馆、饭馆和商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我”看到茶馆、饭馆和商店时,市镇上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 “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写出镇上的空旷冷清。C.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麋集让原本死城一样的市镇气氛活跃起来。D. “我”看见兵士时,感到很新鲜,紧张的情绪也随之得到缓解。8 .散文中多次出现“喘了一口气”,这一动作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冯至曾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中,选取了一个已经
17、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抒发其珍爱自然、 珍爱生命、希望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这种从“小处”着笔,寓情于其中,向深处、广处开掘的写法, 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此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频有表贺庆。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 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有芝草遍街衢,凤凰巢苑囿,亦何异于 桀、纣?夫为人君,当须至公理天下,以得万姓之欢心,此是大祥瑞也。自此后诸州所有祥瑞,并不用 甲奖O八年,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多大水。太宗以问侍臣,秘书监虞世
18、南对曰:“春秋时,梁山 崩,晋侯召伯宗而问焉,对日: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乐,降服乘绒,祝币以礼焉。梁 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 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太宗以为然,因遣使者赈恤饥馁,申 理冤讼,多所原宥。同年,有彗星见于南方,长六丈,经百余口乃灭。太宗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 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 ”虞世南对曰:“昔齐景公时彗星见,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星没。陛下 若德政不修,虽麟风数见,终是无益。但使朝无阙政,百姓安乐.虽有灾变,何损于德?太宗曰:“吾 之理国,良无景公之过
19、。然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颇有自矜之意,此吾之过也。上天见变, 良为是乎? ”魏征进曰:“臣闻自古帝王未有无灾变者,但能修德,灾变自销。陛下因有天变,遂能戒慎, 反复思量,深自克责,虽有此变,必不为灾也。“太宗深嘉其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 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B.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乂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 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C.今蛇
20、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宜 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旦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D.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又山东之雨/虽则其常/然阴潜过久/恐有冤狱/ 宜断省系囚/庶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修/德可以俏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虽无祥瑞”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虽”意思相同。A. ”亦可比德于尧、舜”与促织中“宰严限追比”的“比”意思相同。B. “虽麟凤数见”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相同。C. “颇有自矜之意”与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汕头市 语文 学期 期末 教学质量 监测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