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专项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详解版.docx
《《涉江采芙蓉》专项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详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专项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详解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解析版)一、基础巩固.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 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 人之念。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 之人的习俗。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 乡怀友的真挚之情。C【解析】C. “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 思念之情.下面是某同学帮办公室草拟的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 找出并作
2、修改。(5分)邀请函亲爱的校友:悠悠八秩风雨,漫漫征程如歌。丹桂飘香时节,我校即将迎来80周年华诞。 值此喜迎校庆之际,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敝校建设与发展的广大校友致 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打算于2021年11月19日在艺术报告厅举行建校80周年庆典,无论您 身在何方,身处何位,是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正奔波在逐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欢 迎您那时回母校拜贺!约上三五好友,漫溯时光,少年依旧!如果您能够惠顾, 请于11月9日前回函告知,以便做好接待准备。顺颂秋祺!沙市2021年10月18日【答案】“敝校”改为“母校”。“打算”改为“定于”。“那时”改为“届时”。“拜贺”改为“参加”。“惠顾
3、”改为“出席”。(每点1分)【解析】“敝校”为谦称,不合语境。“打算”的表述口语化,语体 风格不合,且发送邀请面时,庆典的时地安排应已确定应改为“定于”。 “那时一”的表述口语化,语体风格不合。“拜贺”,敬辞,祝贺,“拜” 字常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沙及对方时。语境中说别人,使用对象有误。“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不合语境。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供皇家狩猎。“塞 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塞罕坝自古就是一处美丽的绿色高岭,水草丰沛, 森林茂密,禽兽繁集。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赛罕坝已经改变 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
4、,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虽,但历史遗迹比 比皆是。三代塞罕坝人,五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奋斗,今天的塞罕坝变成了 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今天的塞罕坝成为人们心中的 ,草原,花儿竞相绽放,“千里松林”再现,空气清新,骏马 奔腾,(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物是人非极乐世界一望无垠熙熙攘攘B.时过境迁世外桃源一望无垠游人如织C.物是人非世外桃源一览无余熙熙攘攘D.时过境迁极乐世界一览无余游人如织(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 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
5、破坏。B.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 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C.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 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D.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改变了人迹罕至的 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1 1) .B (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物是人非:景物依旧, 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根据 语境,选用“时过境迁”。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
6、想中的美好世界。 极乐世界:佛教幻想的世界,也叫“净土”,与“尘世”相对。根据语境,选用 “世外桃源”。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 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根据语境,选用“一望无垠”。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 麻麻。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根据语境,选用“游人如织”)2 2).C(A项,成分残缺,在“乱砍滥伐”前面添加“由于;B项,语序不当, 将“破坏严重”改为“严重破坏”;D项,搭配不当,将“改变”改为“变成”)3 3).“变成了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三个分句 句
7、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突出了塞罕坝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人奋斗与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意思答对即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 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 度时,,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答案】则会造成听力损失(一点两分)无论
8、暴露时间长短如果音量过大【解析】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空, 前句为“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后句为“甚至失聪。听 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据此可知此处应填“听力会受到损 失”。第空,前文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 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后文为“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分析可 知此处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第空,根据前文“即使是乐音”“时 间过久”以及前文对“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音量 过大”。二、课内阅读(一)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
9、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4 .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 法。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 面感。5 .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答案】5. B6.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诗歌写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望故乡而 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之人,
10、最后两句的“离居”“忧伤”体现 了此种心境。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 和谐美好。“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既体现了对对方的爱,也有着深 深的思念。【解析】5.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采用了诗经中 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错误,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 芬芳的兰草。诗歌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 芙蓉 专项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语文期末 考前 古诗文 复习 必修 上册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304756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