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
《安徽省皖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皖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 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 权。这体观了孔子()A.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C. “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D.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 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
2、权”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C项正确;有教无类思想指 的是教育公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德治国,与尊卑关系无关,排除B项;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 .下表反映了秦统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现的次数。由此可推知,秦朝()仁/孝匐丈德礼义成/武禁/刑法/度/式施功用2491910931510A.皇权专制统治具有一定随意性B.重视当时社会秩序的构建C.政治体制的建设仍需不断完善D.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石刻文字涉及“仁、德、义、武、法度武矩”等各个方面.,说明重 视当时伦理道德等社会秩序的构建,B项正确;专制制度具有定随意性,但
3、与材料石刻文 字“法度武矩”不符,排除A项;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得不出需要不断完 善的结论,排除C项;汉朝是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 .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应试举子将自己创作的诗文择其佳者,在考试之前投献给当 时的名公贵卿,以获得他们的赏识,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宝元年(742年),政府“交子”等;但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等,元代商业发展走向 萎缩。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种、推广,手工业生产分工和经营方式的变 化,白银增多并货币化,长途贩运和商帮、会馆的发展等,说明中国古代第三次商业发展高 潮的出现,但由
4、于封建政府虚骄自大、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和西方殖民侵略活 动的冲击等,19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商业逐渐走向衰败。总之,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小论文题。首先围绕主题“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 材料中“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 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 “(中国占代商业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高潮期)都处于社会 变迁的关键时段”“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等信息,可得出 论题一一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确定论题后,再
5、综合材料信息和所 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乂渐趋衰落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最后小结,如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 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 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 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煌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851年,洪秀全率 众进行太平大
6、国运动。但是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可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的纲领,因而不能把 战争引向胜利,最终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正如宋庆龄先生所言“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 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重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 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失,这正是世界史进步的一个碑石”。今持辛 亥革命失败论者的一个依据是革命目标没有完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 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预期目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所说明的问题。【答案】(1)原因:民族矛盾的加剧;鸦片战争后大量赔款增加农民的负担;外来商品的大 量涌入,破坏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地主阶级加紧时农民的盘剥,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自然 灾害的频发,冲击了脆弱的小农经济。(2)说明: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另一方面,它创立了共和政体、实行总统制、制定了临时约法、颁 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开创了一个新世界。(3)问题:两次运动的领导阶级在革
8、命运动过程中都具有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两次运动都 未能充分利用好人民群众;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解斤】【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 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可归纳出民族矛盾的加剧和鸦片战争后大量赔款增加农民的负担,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据材料“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 工业者纷纷破产可归纳出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破坏了中国传统手工业;根据材料“水灾、 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可归纳出自然灾害频繁。(2)分水岭:结合辛亥革命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如结束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和颁布中华民
9、国临时约法等。(3)问题:根据材料“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可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的纲领,因而不能把战争 引向胜利“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 大预期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次运动的领导阶级在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具有臼身阶级的局 限性;两次运动都未能充分利用好人民群众;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 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第一 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 中国
10、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 国转化为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 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 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 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 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所从事的变
11、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 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 知识分子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等等。主要特点:具有外来性,借鉴西学;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挽救民族危亡:不同阶级阶层有不 同的民族主义观点;等等。(2)特点: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经济措施
12、具有务实性;以富强救国为主要内容;等 等。(3)认识: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不同阶级的民族主义思想服务 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乂易演变 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 的一个历史转机可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时间是甲午战争以后,所以背景主要是甲午 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探索救国救 民之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等等。特点:根据“他们的思想、观念并 不是从中国社会里
13、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 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可知主要是具有外来性,借鉴西学;解决 中国现实问题,挽救民族危亡:根据“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 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 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可知不同阶级阶层有不同的民族主义观点等等。(2)特点:根据“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 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 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可知维新派民族主义
14、思想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政治经济措施具有务实性;以富强救国为主要内容;等等。(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 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不同阶级的民族主义思想服务于不同阶级的利 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又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 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规定,应试考生要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以供评阅试卷时核实,作为最终确定 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A.优化了科举考试的程序B.可以选拔出实用性人才C.易降低科举考试的效用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
15、【详解】“行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存在偷袭抄袭,使得政府选拔的官员的 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低,C项正确:“行卷”不是科举考试的程序,排除A项;“行卷” 是将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作为最终确定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并非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提高 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4 .南朝时期,“以济度众生为贵、独善其身为贱”的思想在佛教中逐渐兴起,僧人的修行 实践也扩大至世俗之学,不仅广泛参与到诸如文笔、赞咏、歌舞等文学艺术活动中,还积极 对传统典籍进行注疏,如:释慧琳注孝经、释僧智有著论语略解等。这一现象() A.利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B.印证了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C.表明中外之间交流
16、频繁D.体现出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思想影响广泛,且与儒家思想结合,有利 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信息得不出开始出现融合,排除B项;材料是佛教 本土化的发展,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魏晋时期,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但 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 .曾经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节度使”,在北宋时期被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 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 表彰和激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B.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体现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
17、形成D.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的节度使“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 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励“,北宋政 府的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是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笼络人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A项 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崇文抑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官僚政治制度形成 于秦朝,秦朝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节度使职衔的 授予是一种荣誉,没有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6 .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冕做官或经商,他们的活动范围北至和林、上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皖南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