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疗规范2023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疗规范2023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疗规范2023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 DKA)是糖尿病常 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 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 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高血糖、酮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脱水为 主要表现的临 床综合征。(一)诱因DKA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是DKA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伴发急性全身性感染。2 .降糖药物应用不规范诱发DKA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3 .某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皮质激素,廛嗪类利尿剂,多巴酚丁胺等。4 .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2、、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5 .手术、创伤、妊娠、分娩。6 .饮食不当和心理障碍是1型糖尿病患者DKA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胰岛素活性的重度或绝对缺 乏和升糖激素过多(如胰高血 糖素、儿茶酚胺类、皮质醇和生长 激素)是DKA发病的主要原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比率下降促进糖异生、糖原分解和肝酮体生成,肝的酶作用底物(游离脂肪酸、氨基酸) 产生增加,导致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1 .高血糖DKA的血糖多呈中等程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葡萄糖生成(包括糖原分解和 糖异生)增多以及葡萄糖利用(糖酵解、脂肪酸合成和糖原合成)减少所致。2 .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酮症是由于脂肪细胞生成游离
3、 脂肪酸增多,肝酮体合成增加所 致。3 .脱水DKA时,血糖和血酮浓度升高使血浆渗透压增 高,细胞外液高渗时细胞内液向 细胞外转移,细胞脱水伴渗透 性利尿。酸中毒失代偿时的厌食、恶心、呕吐使水摄入量减 少及丢失过多。这些因素相互和累加作用,引起患者脱水,严重者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 甚至出现循环衰竭。4 .电解质平衡紊乱渗透性利尿、呕吐及摄入减少、细胞内外水分及电解质的转移以及 血液浓缩等因素,均可导致电解质平衡紊乱。(三)临床表现DKA起病急,病程通常小于24小时,根 据酸中毒的程度,可以将其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是指只有酮症,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是指除酮症外, 值,用5%葡萄
4、糖盐水效果更佳。3 .补钾HHS患者体内钾丢失严重,只要患者血钾不高,尿量充足,治疗开始时即应补 钾,可在1 0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氯化钾,每天可补46g,另外应鼓励患者同时口服 补钾。静脉补钾过程中需监测血钾和心电图,如患者肾功能不全,补钾时尤应注意。4 .其他治疗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去除诱因,输氧等。对于合并DKA的患者,应 按DKA治疗原则纠正酸中毒。对昏迷患者需加强护理,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尿量变化,并 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lactic acidosis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组织缺 氧,乳酸生成过多,或由于 肝的病
5、变致使乳酸利用减少,清除障碍,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引起。它是糖尿病的急性并 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伴有全身性疾病或大量服用双弧类药物的患者。(-)发病机制与分类乳酸的生成主要是通过葡萄糖无氧酵解途径,由丙酮酸还原而成。 当各种原因导致组织缺氧 时,线粒体功能障碍,丙酮酸堆积在胞质转化成乳酸,从而引发 乳 酸性酸中毒。正常情况下,机体代谢产生的乳酸主要在肝中氧化利用,或被转变成糖原储 存,少量乳酸经肾排出。而在肝肾疾病的情况下,乳酸利用和排出减少也可诱发和加重乳 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乳酸性酸中毒是由遗传性 酶的缺陷(如葡萄糖一 6 一磷酸酶、丙酮酸脱氢酶和丙酮酸竣化
6、酶),造成乳酸、丙酮酸代 谢障碍引起。而获得性乳酸酸中毒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分为A型和B型两大 类,具体如下:1. A型由组织缺氧引起,见于各种休克、贫血、右心衰 竭、窒息、低氧血症、CO中 毒等。2. B型非组织低氧所致。系统性疾病引起: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肝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尿毒症、惊 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 药物及毒素引起:多见于双月底类、果糖、山梨醇、甲醇、乙醇、水杨酸类及乙二 醇、可卡因、氤化物、儿茶酚胺等。(一)临床表现患者起病较急,有深大呼吸(不伴铜臭味)、神志模糊、嗜睡、木僵、昏迷 等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 痛。缺氧引起者有发绡,休克及原发病表现。药物引起者 常有 服药史及
7、各种中毒表现。系统性疾病引起者,除原发病症状 外,以酸中毒为主。但本 病症状与体征可无特异性,轻症者临 床表现可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呼吸稍深快,常被原 发或诱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应注意避免误诊或漏诊。(三)实验室检查血乳酸浓度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特异性指标,患者乳酸浓度多超过 5mmol/L,有时可达35mmol/L,血乳酸浓度超过25mmol/L的患者通常预后不佳。丙酮酸 浓度 相应升高达0.2L5mmol/L,乳酸/丙酮酸三30:1HCO;明 显降低,常V lOmmol/L, CO2 CP 常9mmol/L,阴离子间隙Na* - (HCO; +Cf)常18mmol/L, 一般为 25 45
8、mmol/L。酮体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另外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血白细胞多明显升高。(四)诊断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低,死亡率高,预后较 差,因此早期的诊断对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对口服双孤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严重 的 酸中毒而血酮体无明显升高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如患者血乳 酸5mmol/L,乳酸/丙 酮酸& 30: 1 , HCO; 10mmol/L,阴离子间 隙18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乳酸性酸 中毒。(五)治疗乳酸性酸中毒应以预防为主。因为双月底类药 物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而肝肾 功能不全者,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降解、排泄减少,可导致双弧类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
9、乳酸 性酸中毒,因此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双弧 类药物,以免发生本症。 而一旦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应积极地 治疗,其治疗注意以下几点:1 .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积极寻找乳酸性酸中毒的诱因,停用双孤类药物,胰岛素不 足诱发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缺氧的患者应立即予以吸氧,休克者应积极补液扩容改善组 织 灌注,减少乳酸产生,促进利尿排酸。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 化,及时检测血乳酸、血气分析、血糖和 血电解质。2 .纠正酸中毒酸中毒经确诊后应立即治疗,目前主张 给予小剂量NaHCCh持续静脉 滴注的方式,使HCO?上升46mmol/L,维持在14 - 16mmol/L,动
10、脉血pH高于7. 2。为避 免引起高血钠、高血渗透压、加重容量负荷,升高血乳酸,目前不 主张采用大量NaHCOs 静脉滴注的方法。因为碳酸氢钠静脉 滴注后,CO?产生增多,进入细胞使细胞内pH下降, 加重细胞内酸中毒,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组织血氧灌 注降低,无氧代 谢加强,乳酸及氢离子产生增多,加重酸中毒,增加死亡率。推荐阅读1_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 志,2018, 10 (1) : 4-67.3 . WOLFSDORF J I, GLASER N, AGUS M, et al. ISPAD Clinical Pract
11、ice ConsensusGuidelines 2018 :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the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 J. PediatrDiabetes, 2018, 19 ( suppl 27) : 155-177.4 . DH ATARI YA K K. Defining and characterising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adults 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9, 155: 107797.伴有轻 至中度酸中毒(D
12、KA);重度是指DKA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 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lOmmol/L者。1 .症状多数患者起病时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如未及时治疗,患者病情恶化,可出 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等症状,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的症状,腹痛可能由酮症本 身或原发病引起,腹痛与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有关,50%75%的腹痛患者疼痛剧烈似急腹 症,临床上容易误诊。DKA的患者如有胃肠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约30%的DKA患者可 同时伴有高渗状态。发病早期患者神志多清楚,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 障碍,嗜睡、昏睡或昏迷。另外注意患
13、者有无诱发疾病的表现,如泌尿系感染的症状,有 无咳嗽、发热、寒战,冠心病患者近期胸痛情况等。2 .体征 体检时,患者常有脱水征象。老年人或自主神经 功能紊乱的患者本身可有宜 立性低血压,评价此类患者的脱水 程度有一定困难。酸中毒时有深长呼吸(Kussmaul呼吸), 部分患者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合并潜在感染的患者可发热、但是无发热并不 能排除感染,因为酸中毒可使血管扩张,导致体温下降,低体温是病情严重的征兆,提示 预后不良。(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高血糖和酮尿强烈提示DKA,而DKA的确诊需要进行一系 列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浆 葡萄糖、血尿素氮/肌酎、血酮体、电解质、血渗透压、尿
14、 常规、尿酮体、动脉血气分析和计算阴离子间隙等,其他的辅助检查还包括心电图、胸片 和血培养。1 .尿液检查尿糖、尿酮常呈强阳性。2,血糖和血酮 血糖升高13.9mmol/L,超过33. 3mmol/L时多伴有高渗状态或有肾功 能障碍。血酮体增高,多在1.8mmol/L (50mg/dl)以上。但需注意,丙酮和p-T酸的生 成速度是乙酰乙酸3倍以 上,而通常使用的酮体检测试剂(硝 普盐)主要检测乙酰乙酸,测量血清或血浆的P-轻丁 酸能更准 确地反映体内酮体的水平。某些药物如卡托普利或青霉胺可 能会弓I起假阳性反 应,应注意询问相关病史以免误诊。3 .血电解质及尿素氮、肌酎入院时患者血钠水平多降
15、低,但由于血液浓缩,血钠可升 高。酸中毒时钾向细胞外转移,因此虽然总体钾水平下降,但患者血钾可表现为升高、正 常或 降低。而胰岛素治疗和纠正酸中毒后,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出现低钾血症。血尿素 氮和肌酹可轻、中度升高,经治疗后仍高者提示肾功能受损。4 .血酸碱度代谢性酸中毒,血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ChCP)及HCO?下降,阴离子间隙明显增大AG = Na+- ( (T + HCO-) 。DKA时大量呕吐使氢离子丢失过多,出现 代谢性碱中毒,血清氯离子浓度下降,碳酸氢盐浓度正常。5 .其他DKA患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增多。:16%25%的DKA患者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可有非特异性的增高,如同时伴随
16、明显腹痛,还需与急性胰腺炎鉴别。(五)诊断和鉴别诊断详细地询问病史和发病过程,结合体检发现意识障碍、Kussmaul 呼吸、脱水、休克等临床表现,要考虑DKA的可能性。实验室检查示尿糖和酮体强阳性 同时血糖、血酮明显升高,且血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则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均 可诊断为DKA0DKA主要包括高血糖、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三联症,而糖 尿病其他急性并发症也可有 这些代谢紊乱,出现类似DKA的 表现。DKA与其他急性并发症的鉴别见表19-4-5-1。(五)治疗DKA经诊断,应立即治疗,并启动代谢和 心、肾功能监护,观察神志变 化。治疗重点是纠正病理生理变 化、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控制血糖
17、,纠正酸碱失衡,去除 诱因,防止可能导致复发的因素。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决定,对于轻度DKA 患者应鼓励进食进水,补充胰岛素,以利 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中重度酮症酸中毒应 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胰岛素治疗DKA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缺乏,因止匕迅速补充胰岛素是治疗的关 键。目前多采用小剂量普通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脂肪分解和肝糖异 生,且并发症(如低血糖、低钾血症、低血磷、低镁血症、高乳酸 血症和渗透压失调)发生表19-4-5-1 DKA与其他并发症鉴别鉴别点DKA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病史糖尿病及感染、胰岛素停药年龄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急性 并发症 诊疗 规范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