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docx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 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 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 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 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 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 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赵州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 绕一个意思把一段 话写
2、清楚的一懈名扬中外的画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31 .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 语。2 .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3 .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 释。4 .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纸的发明2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综合性学习31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 风俗。2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 .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语文园地21 .能回顾、梳理“
3、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 .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 生字。3 .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4 .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 然段“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 的“雄伟”和“美观”写清楚的。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北宋苏轼称他“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实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 的理念。板块二借助学法,合作学
4、诗1 .合作学诗,课件出示提示。课件出示: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 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 .交流所学。(1)汇报诗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关键词:“异乡”指 他乡;“佳节”指节日;“遥知”指远远地知道)(2)体会诗情。抓住“独”“异”,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独” “异”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倍”字道出了 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 .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
5、面。(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学生交流。【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 想画面,悟诗情。板块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 .课件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学生交流反馈。预设:相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 是悲伤,第三首是孤独。3 .拓展延伸。(1)就像王维一样,从古至今有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将他们漂泊在外、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入诗中。课件出示相关诗句。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
6、唐李白静夜思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二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颖黄鹤楼(2)自由读,指名读。【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 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A板书设计/为异客m在异乡逢佳节 倍感孤单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倍思亲思念亲人、/鳌高处、 /贮想家乡 插茱萸 情景交融-少一人A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A教学反思1 .授人以渔,提升能力。在教授元日清明这两首诗的时候,引导学生学古诗,提炼方法。一是读通读顺,借助注释 或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二是展开想象,想
7、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 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法的提炼,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多样诵读,读出味道。任何一堂语文课都要读出语文味。古诗的韵律之美更要通过诵读来体现。读是一种艺术,不仅仅是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是要读出层次,读出精神。在课堂上,教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 出古诗蕴含的情感,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要做到的。学习心得分享学习心得分享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 的学习动力。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
8、的。现代社会 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 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 人。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 多彩。携手同行,加油!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9古诗三A教学目标1 .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4 .
9、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A教学策略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 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1 .创设情境,感知美点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 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
10、生 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 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一一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 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 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3 .入情入境,朗诵为主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 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A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查
11、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 资料;多媒体课件。A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1 .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2 .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3 .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A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1 .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 初、首”的意思。课件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元字的演变过程彳一彳一* 一元甲皆文金文小篆隶书2 .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3 .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统编 版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名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