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中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章算法与程序实现4.《4.5.docx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中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章算法与程序实现4.《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中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章算法与程序实现4.《4.5.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递归算法与递归程序递归算法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尤丹【教材分析】“递归算法与递归程序”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第四章的内容。递归算法是计算机 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算法,是较难理解的算法之一。“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把规模大的、较难解决的问 题变成规模较小的、易解决的同一问题。规模较小的问题又变成规模更小的问题,并且小到一定程度直到可以直 接得出它的解,从而得到原来问题的解。本节课设置了前置学习知识点:自定义函数,在学习自定义函数的基础上,学习递归算法的程序实现是自定 义函数的一种具体应用,培养学生“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中的“斐波那契 兔子问
2、题”是递归的多函数调用,递归过程较为复杂,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设计一些生活中、数 学中常见的递归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反复的练习,由浅入深地理解“递归算法”,并善于用递归思想解决复 杂的递归问题。【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具有基本的编程 思想。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在学习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的 应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用计算机编程解决现实中一些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循环语句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 的“递推”算法。前一节课学习了如何自定义函数,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和体会自定义函数的应用。
3、以递推算法 的逆向思维进行问题求解,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关键。同时学生通过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函数也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将函数知识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 思想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理解“递归算法”的基础上,利用“递归思想”解决递归问题,也充分体现了 STEM 教育的多学科融合思想。【设计思路】本堂课设计思路是从“找位置”不同的真实情境出发,引入课题;以简单数学问题“求阶乘”,让学生将数 学问题计算机程序化解决,体验从“分析问题”一“设计算法”一“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求解过程,从 而渐进式地让学生接收递归思想,了解递归算法的原
4、理。然后通过分析、解决“年龄计算”、“猴子吃桃”等问题 强化、巩固知识,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建构自我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本节课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载体,以“递归算法的实现”为项目,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将STEM教育理念 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递归算法”,能用“递归算法”的思想分析问题。(2)能够应用自定义函数方法实现“递归算法”的编程。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递归现象”,让学生初步思考和理解“递归算法”思想。(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思考、动手操作,体验“递归算法”
5、的程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利用“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2)结合数学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科知识的迁移。【教学重点】L递归算法的含义。4 .自定义函数实现递归算法的编程。【教学难点】1 .用递归算法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2 .自定义函数实现递归算法的编程。【教法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回顾自定义函数: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编写的i段相对独立的程 序,并且能够多次调用。Function函数名(参数As数据类型)A
6、s数据类型 函数体End Function回顾、思考复习旧知通过前置课程让 学生理解自定义 函数的定义和格 式,为新课教学 做好准备。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找位置活动”:选择两组学生表演1.第1组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依序报出自己的位置。活动规则:(1)第1组同学从第一位同学开始。(2)依次报出自己所在位置序号。(3)一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报完。第1组学生表 演,由最后一名 同学分析自己得 到位置的过程。 明确活动规则。第2组学生表1 .采用情境教学 法,从真实情境 出发,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2 .学生从活动中2.第2组从最后一名同学开始报出自己的位置。演,由最后一位体验“问题的发活动规则
7、:同学分析自己得生与解决”,初步(1)从最后一位同学开始。到位置的过程。理解递归的思维创设情境(2)每位同学只能问他相邻的同学且每位同学最 多只能问一次和被问一次,当任何一个同学知道了答模式,能够初步 将实际问题计算问题导入案,要求立即告诉曾经问过他的那个同学(不能告诉机程序化。其他同学)以此类推。(3)直到每位同学知道自己的位置后,游戏结束。思考与讨论:(1)这两种“找位置”的方法的共性是什么?(2)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存在什么不以小组为单位3.活动中的问题 促进学生积极思 考,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4.为进一步学习同点?思考和讨论问题递归算法埋卜.伏(3)第二种“找位置”的结束条件是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信息技术 粤教版 选修 算法 程序设计 第四 程序 实现 4.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