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文言文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 .会写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4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语文要 素】5 .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2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读写“援、俱、弗” 3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3 .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重点)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文言文是
2、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 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其实”专心致 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一学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2 .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3 .借助注释,解释题目大意:学习下围棋。4 .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 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我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 为“孑L孟” o二、初读课文,自主学
3、习1 .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鸿(hong)鹄(hU) 诲(hui) 惟(w6i) 缴(zhuo)2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 .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 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4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5 .书写指导指导书写“援、俱”,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援、俱”字的笔顺分解图)6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
4、文大意。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2 .讨论交流: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明确: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一一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 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学弈人物做法结果一人另一人弈秋的思考(2)对照学弈的注释,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四、研读课文,领悟道理1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2)思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作铺
5、垫。(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4)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 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2 .聚焦异同,对比态度。(1)思考: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却比不上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试着用文中 的语句回答
6、。(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造成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批画出来。(3)同桌交流,个别汇报。预设: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这两句可知,二人学下棋时的表现截然不同。3 .情境朗读,揭示道理。(1)同桌合作朗读,展现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朗读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 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讨论交流: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你觉得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预设: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7、心猿意马(3)讨论交流: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呢?教师点拨:因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 才能有所成就。(4)领悟道理: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 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一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5)指导背诵:同桌互相合作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L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O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O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 .写出“之”字在下
8、列句子中的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 .小练笔: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 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 的内容。(重点)3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点)一、质疑导入,感受新知1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 论
9、这件事。)2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 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3 .相关介绍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力于道 德学问。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 .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盂(yu) 沧(cang)沧凉凉 孰(shU) 汝(ru)2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
10、什么事情?3 .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2 .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
11、根据自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请一组展示,其余同学进行补充。(2)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是否清楚、完整。教师点拨:两小儿辩日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 双方各执一词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3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
12、近。)(2)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 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 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3)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朗读课文,领悟道理L合作探究:两小儿为何辩斗?试着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两小儿辩
13、日人物观点依据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一般小了。一小儿太阳:初升时(),正午时()。近()远():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里一样热。2.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提示: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两小儿辩日人物观点依据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 午时就如(盘盂)一般小了。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远),正 午时(近)。近(热)远(凉):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 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热。3.讨论交流:两个小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
14、点的?他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呢?汇报交流:(1)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2)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提示: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3)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读时结合神态、动作来体现争辩的情景。4 .合作探究: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自主表演“问孔子”的情景;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5 .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这是为什么?预设1: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预设2: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小儿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学生
15、或教师补充与日地距离相关的科学资料,解答“两小儿”的疑惑。6 .从这个故事中,我觉得这是两个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小孩和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孔子。7 .讨论交流: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8 .领悟道理:从两小儿的辩论中,你能体会出什么?(预设1:要像两个小孩一样有探索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的方法,但是不能仅仅从自己的经验来考虑问题。预设2: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所 不知道的事,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四、课堂小结,情境表演1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
16、物并阐明道理。 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 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 为人处世的态度。2 .情境表演,深刻理解。(1)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一读两人的对话。(2)师生交流生活中与人争论时的语气、语速,共同梳理出朗读的要求:读出与人争辩 时说话语气比较强硬、语速快、声音高等特点;通过朗读突出表现观点尖锐的关键词;可结合 神态、动作读一读。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1 .拓展延伸:孔子名句节选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O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O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 .随堂演练:(1)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2)请找出下面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日初出大如车盖。3 .课后作业:(1)背诵文言文。(2)搜集关于孔子的名言和故事,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习态度不同一人三心二意弗若之矣结果不同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日中时理由一小儿观点近远大小形状另一小儿观点远近冷暖温度两小儿:善于观察、大胆质疑 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教学反思小学生在接触文言文前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读” 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读通,通过学生试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 文读通;二是读懂,学生对照注释或者工具书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三是读好,创设 情境,让学生上台表演,激发他们读的兴趣。我在第1课时的教学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 的,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学弈的大意及蕴含的道理。在第2课时中,我继续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两小儿辩口,并且借助表格引导学生 从文中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学生能够很快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情景表演的方 式演绎出来,不但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有助他们深刻理解文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