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docx
《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XX县职业中专是XX级重点职业中专、省级教学先进单 位、XX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XX市“五个好”领 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 训十佳培训基地,目前已发展成集电大高等学历教育、中等 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多种教育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业 学校。近年来,在XX、XX和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 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 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技能训练,狠抓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 理,促进招生安置,强化后勤服务,加大新校建设,抓特色、 求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订单培养,特色办学,升 学就业
2、”的办学路子。一、目前现状,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一)迁址合并情况学校XX年建校,XX年迁入县城职业中专旧址。XX年12 月XX、XX决定对县电大职专和县技校进行合并,两校整合以 后,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办学条件更加完备。XX年8月19 日,学校实施整体搬迁,迁入新校现址,目前学校教学秩序 井然,各项工作都已全面顺利展开。(二)占地面积和设施配备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教职工的心坎上。通过为广大教职工办实 事,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学习的环境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发展(一)学校人才培 养质量学校按照“以质量带安置,抓安置促招生”的工作思
3、路, 认真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学校本着先考察后安置、不考察 不安置、不落实“五项保险”不安置的原则,与XX集团、威 海电子、XX集团、XXXX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定培养安置协 议,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对口率90虬毕业生安置后,学校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毕 业生进行定期回访和就业指导,并建立了毕业生信息库,不 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工作。XX年3月份,学校分别将XX级和 XX级学生安置到XXXX空调、XX集团等公司实习,XX年5月 又将XX级机电班学生安置到XXXX公司实习,现在实习月工 资已在4000元以上。所安置企业工作环境好,待遇也很好, 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因
4、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近几 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以异地就业为主、本地就业为辅的 格局,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不出家门的就业观念。近三年我校 输送毕业生2000余人,80%的同学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 XX、 上海、广东、威海、青岛等地就业。企业对我校的毕业生满 意度较高,认为我校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高,动手能力强,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精神表现突出。由于家长、学生普遍存在“上高中、考大学”和“上不 上高中去打工”的传统观念,招生存在困难,学生选择到学 校就读的意愿不高。(二)学生发展我校本年度没有参加春季高考的毕业学生。随着工业现代化的逐步普及,传统粗放型工种以逐步被
5、 淘汰,取而代之的工作强度不大、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更易被 新一代工人所接受。我校毕业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表现除了良 好的职业素养和不俗的精神风貌。XX的、XX (XX)空调有限 公司的XX等一批优秀员工都进入了公司领导层,有大批的 优秀员工当上了公司的中层领导或成了单位的技术栋梁。他是积极上进的思想者,在校期间,在思想上积极要求 进步,多次被评为 “优秀团员”、“学雷锋标兵”、“三好学 生”“优秀学生会干部”“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一)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 校实行“专业加特长”、“学历加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实 现了,教学一实训实习一安置,一体
6、化,现已建立了机电、电 子、服装、建筑、餐饮与旅游管理等专业实习(训)基地, 并先后与XX (XX)空调有限公司、XX集团、XX电子、XX集 团、XX集团、XX合庆集团、XX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 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或签订了实习、就业合作协议。建立了教、 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积极实行校校、校企联合办学。与XX电大联合举 办了 3+2机械大专班,与XX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 协议,与XX交通职业学院签订了定点帮扶和联合办学协议; 与XX集团XX公司联合设立了 “XX机电班“、与XXXX联合设 立了 “XX建筑班”,与XX集团XX分公司联合设立了 “XX餐 饮与酒店管理班”(二)学
7、校创新创业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积 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 合,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开拓新领域的 能力教育。2 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科学发 展、知识增长、环境改造和制度变革的强大动力。中职生的 创新意识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问题。1、培养创 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型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着力建 设一支立志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应当具 有自学的创新精神、开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富有开创性的思维 方式和实践能力。他们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 应该同时是新文化的创建者;不应该是现成知识的“
8、搬运工”, 而应该建立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不 应该是固步自封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不断超越和更新自我 的教育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全面建立 了 “能者上、庸者下”的聘任机制和激励、约束、竞争机制, 实行了浮动工资制,制定了鼓励教师参加在职人员的培训、 进修和学历提高等继续教育政策,建立了涵盖教师的职业道 德、知识结构和教育创新能力的评估体系。同时,我们加大 了投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着眼于创新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摆脱了传统学科 模式影响,控制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比例,精简必修课, 增设了选修课和特长课,允许学生
9、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 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增设了发展课程,着重培养 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推行了学分制,实行弹性学 制,允许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前毕业,允许延长学时或因 经济困难等原因暂时中断学习。教育方法上充分发挥了学生 的主动性,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 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面对陌 生的情景,独立寻找资料,完成作业和学会与他人合作。教 学安排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课程也做到了理论 与实践同步,以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更重视感性经验; 既能运用演绎推理也会运用归纳逻辑推理,使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10、的能力、同他人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 提高。3、强化了实践教学,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重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过于强调课堂教学和学生对书本理论知 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往往与职业教育特色不 完全相符。为改变这种状况,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学 校根据专业特点创办各类实训中心,使书本知识在实训中具 体化、形象化,在“动”中强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所 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得到综合应用,进而把理论转化为一 种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就所学专业理论和人际沟通技巧开 展诸如技能竞赛、义务维修、社会调查、义务服务等活动, 使
11、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 能力,也为理论知识的调整、完整、升华提供依据。学生在 实际运用中,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工作性质、责任以及应该 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和道德品质。 这种教学活动无疑培养了 学生创造能力。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多能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 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 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分别与市、县内大型企业临工桥箱 集团、雷沃集团以及省内外知名企业威海合庆宾馆、海尔集 团、苏州中达电子集团、昆山富士康集团、XX集团XX公司 和杭州娃哈哈集团等十多家国有和三资企业联合,设立校外 实训实
12、习基地。XX年10月,学校又建立了潍坊XX电子、XX 集团等两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 的工作平台;4、实现了评估体系的创新我们改革了过去那种“导向应试”的学生质量评估体 系,建立了 “激励创新”的评价体系。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 差异,具有针对性地实行了评估内容的开放化、评估标准的 多元化和评估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增强了 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和试题答案的发散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估,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估。发挥积极的导向和 激励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 和自由空间。(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好的
13、学 校必定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 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具有学校特色的课 程体系。当前,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课 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使得就业与教学出现了严重的“脱 钩”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等学校职业课程的发展。 课程是学校实现自己教育理想,培养人才的载体和手段。事 实上,只有当学校能够根据本校的教育宗旨对XX课程和地 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有效实施XX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又形成和开发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校课程,形成了学校课程 体系,才能实现形成以人的发展为理念,重建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个人差异的课程结构。由此可
14、见,以学校为本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建设,是中 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大有势在必行之趋势。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 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 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 位与岗位群的需要。具体思路:L一是论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 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三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把以上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 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2 .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15、组建课程体系,课程 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 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我校课程体系应突出综 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 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 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 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 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 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 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 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 岗位操作技术模
16、块、专业 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 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3 .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传统教材 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 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 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 化、立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 写。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力需求,适合当 代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应以纸质教材为教学 主体,以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为辅助手段,通过校企合作 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 的知识体系,形成纸
17、质教材;4 .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 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 媒体课件。网络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 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5 .实施“教、学、做” 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6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 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 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 “教、学、做” 一体,在职业情 境模式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变“要 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我校的具体措施:1 .坚持全过程跟踪,确立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多样化考
18、 试模式。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实施手段必将 带来新的考试考核方法。2,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新的评 价体系。 坚持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确定评价标准。在考试考 核形式上,通过笔试、电子试题库、计算机考试、以任务为 驱动的技能操作考核与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按照中等职 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我校新的评价标准实施考 核。3.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 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构建以“项目教 学”及“理实一体化”为主线、以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 展模块为主干的课程体系。4 .在遵循XX教材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量, 使专业课与文化课程比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职业 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 发展 质量 年度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