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浣成下面小题。丛花初春病起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愫,疏慵自放,惟爰日高眠。【注】:愫:欢乐、乐趣,心情、思绪。L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四句,写春寒犹重,但已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些许春意了。B.上片后三句,纵然夜寒且长,作者也感到暖意,钟鼓声也渐渐清圆。C.下片前两句,初日半衔山,楼阁笼罩在雾气中,写出春天生活气息
2、。D.下片后三句,陡然逆转,看似曲折波澜,却是紧扣住病起二字。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 C2.虚实结合,有实景,也有虚写,如游人寻芳,应已争先”是虚 写(答想像也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小桃杏,应以争先; 侧面衬托,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来写春意已到、生机勃勃;通过感觉(视、 听、触觉)来写春意。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秋朱梅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 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
3、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戎 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 辞来庆祝端午节。B .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 的怀念与向往。C .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 热爱与忠贞之情。D .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 心情、爰国情感。2 .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 . A2 .万事
4、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对自己 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懑。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了 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A.”庆祝端午节错误,酬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 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 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 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 之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
5、手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 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 是表白决心,自己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 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 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 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 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 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 现。由此可见,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 和能
6、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忧虑和痛恨。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谬 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 乡?L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 惹人忧伤。B.渐渐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 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C.二十多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 写意蕴丰富。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 更觉伤感。2.朱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 塞王之一,身份特殊,
7、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 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案】1.B2.情感:夏城屯戍客思乡尚有回归的可能,心怀希望,而驻地藩王 虽有南归之心,但没有希望,悲凉绝望中又有怨愤之情流露。手法:用典抒情。借用潘岳诗文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借景抒情。 通过秋天萧瑟的景色渲染忧伤之情,借用鸿雁抒发自己不能南归的忧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共9分)瑶台聚八仙梅影张炎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误入 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 香深与
8、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干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L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水横斜”句,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趣,表现梅树的 疏落之姿。B.先得月句,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 皎洁无瑕。C.探寒葩句,探字有探望之意,生动写出词人赏梅之切、 爱梅之深。D.竹篱三句,乍字写出梅影时有时无之态,引发作者人生如 寄的感慨。2.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四句中的两 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行分析。(6分)【答案】L ( 3 分)B2. ( 6分)答案示例: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句,写月色之下,青苔满布,如茵席一 样,梅影散落
9、在上面,宛若墨痕。诗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落在 青苔上的梅影如墨笔在纸上晕染,形象生动写出梅影素雅淡洁、不事雕琢 的特点,蕴含着作者以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倩人醉里,扶过溪沙”句,写梅影映在溪边沙地上,摇曳多姿。诗 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影如醉酒后被人搀扶走过溪沙的美人,形 象生动地写出梅影娇柔、婀娜的姿态,蕴含着作者对灵动柔美的赞许。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句,写一枝梅花,在月光下投影在白墙 之上,一派空灵。诗人使用烘托的手法,用素淡的墙壁衬托梅影,突出梅 影疏淡素雅的特点,表达作者以清雅空灵为美的审美追求。”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诗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 把梅影比作西家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