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doc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全文)前言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空气质量作为基本公共物品,需要评估供给状况和服务水平,以及政府管理的状况。我国有668个城市,地级以上城市有320个,虽然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全国是一样的,每个城市都要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的措施可能是不同的,但绩效是基本可比的,此为本研究的出发点。城市空气质量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管理有关,因此,评估城市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就是评估空气质量管理的绩效。政府对空气质量的管理是本研究的关注点。空气
2、质量通过管理是可以改善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需要引起关注。绩效评估受到数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报告基于公开可获得的数据,对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开展了评估。对数据质量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不尽全面之处,恳请批评指正。马中2013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目录1 评估对象、指标、方法和数据来源.1.1 评估对象和指标.1.2 评估方法和标准.1.3 数据来源.2 评估结果.2.1 二级及以上天数和趋势.2.2 PM10污染较严重,但呈逐步改善趋势.2.3 SO2污染不严重,且呈明显改善趋势.2.4 NO2污染不严重,但呈逐渐恶化趋势.2.5 “三区”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6 “十群
3、”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7 采暖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8 最好与最差、进步最快与退步最快城市的前后十名.2.9 基于调查问卷的案例城市空气质量评估.2.9.1 部分调查结果.2.9.2 案例城市不同信息来源的结论比较结论.2.10 空气污染与能源消耗.3 政策绩效评估结论和建议.3.1 结论.3.1.1 基于暴露人口的空气质量总体状况.3.1.2 “十一五”期间空气污染防治政策评估的总体结论.3.1.3 PM10排放控制政策绩效评估.3.1.4 SO2排放控制政策绩效评估.3.1.5 NOX排放控制政策绩效评估.3.2 推论.3.3 建议.1 评估对象、指标、方法和数据来源1.1 评估对象和指
4、标基于公开可获得的数据,对“十一五”期间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截止到2010年)的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2005年至2010年)进行了评估。空气质量指标包括二级及以上天数(包括达到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趋势、PM10现状和趋势、二氧化硫现状和趋势、二氧化氮现状和趋势,其他污染物或者没有监测或者没有公开,不在本研究范围内。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和与其对应的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的排名,部分地表达了空气质量状况和趋势的原因。采用市辖区年末常住人口数作为该市的暴露人口数,反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2 评估方法和标准(1) 空气质量排名方法二级及以上天
5、数按照由多到少顺序排名;年均值按照由低到高顺序排名;其他以此类推。变化趋势用排名的上升或下降的名次表达。没有空气质量数据的城市不参加排名。(2)空气质量评估标准首先是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达到一级,则为好,达到二级为中等,二级以下为差;其次是超标率的高低。评估标准见表1。表1空气质量评估指标指标指标名称评估标准现状指标年均值(mg/m3)好(一级标准),中(二级标准),差(二级标准)日均值超标率(%)达标(超标率为0)超标(超标率0)二级及以上天数(d)见表2变化趋势指标年均值变化趋势进步(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正)不变(2005年排名等于2010年排名)退步(2005年排名减2010年
6、排名为负)日均值超标率变化趋势二级及以上天数变化趋势通过20052011年样本城市二级及以上天数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所符合的正态分布规律,利用平均值()和标准差()分类。经计算得出 = 340、 = 24。定义超标一天或不超标为“好”,其他均为“差”,超标4个周以上则为“极差”。表2基于二级及以上天数的城市分类依据分界点X - X + X 365城市类别极差差好注:表1、表2中色彩、阴影、和箭头模式表示对应类别特征,应用于下一章节评估结果的展示。(3)空气质量级别暴露人口比例本报告采用了空气质量暴露人口的指标来评价城市空气质量和变化趋势。该指标用市辖区常住人口和该市的空气质量级别表达各级环境空
7、气质量标准下的暴露人口,具体等于市辖区户籍人口数加上全市常住人口数减去全市户籍人口数。空气质量级别暴露人口比例等该级空气质量暴露人口数除以全部有数据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数。(4)城市分类为方便比较,本报告列出了不同类别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变化趋势。包括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工业城市(二产比例大于50%);采暖城市。目的是剔除不可比因素,增加可比性。虽然,空气质量达标是“硬”道理,但是,城市政府为空气质量达标付出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软”道理。另外,也对“三区十群”的城市做了比较。(5)社会、经济和管理指标排名将该市的社会、经济和管理指标的排名放在该市空气质量排名的后列,便于读者分析污染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
8、变化趋势也列出,见表3。表3社会、经济和管理,以及污染物相关指标排名依据与标准分类排名顺序指标标准社会、经济和管理相关指标越高越好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步(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正)不变(2005年排名等于2010年排名)退步(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负)越低越好单位GDP能耗单位人口密度PM10污染相关指标越高越好绿化覆盖率越低越好烟尘排放强度民用汽车密度SO2污染相关指标越高越好集中供暖率越低越好SO2排放强度NO2污染相关指标越高越好道路公共交通数越低越好NOx排放强度民用汽车密度1.3 数据来源空气质量指标见表4、5、6,社会经济指标以及污染物相
9、关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表4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数据来源与统计资料数据来源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07122155161285284省、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1211市环保局网站13312市新闻网站1新浪网站1数据总量109128160163285286应获得数据量287287287287287287数据获得比例%37.9844.6055.7556.7999.3099.65表 5主要污染物年均值数据来源与统计资料数据来源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
10、09年2010年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24129130135142138155156154161163162省、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111中国环境质量报告281282284285285285省环保厅文件111市环保局网站111222市新闻网站111新浪网站1数据总量125130130137144140158159157162163162281282284285285285应获得数据量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
11、7287数据获得比例(%)43.545.345.347.750.248.855.155.454.756.556.756.597.998.398.999.399.399.3表6主要污染物日均值超标率数据来源与统计资料数据来源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06106106110110110113113113113113113中国环境质量报告280281281284285285数据总量1061061061101101101131131
12、13113113113应获得数据量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287数据获得比例%36.936.936.938.338.338.339.439.439.439.439.439.497. 697.997.998.999.399.32 评估结果以下是总体上的评估总结和结论。2.1 二级及以上天数和趋势二级及以上天数是基于三种污染物的综合评估结果,从总体上,更能代表城市总体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个数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极差的城市占13.52%。其中,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所占比例大;
13、空气质量差的城市里,工业城市、采暖城市所占比例大;空气质量极差的城市中,采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所占比例大。2010年暴露于空气质量差状况下的人口最多,所占比重达57.99%,空气质量整体处于差的水平。20052010年,暴露于空气质量好、差状况下的人口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极差状况下的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空气质量水平整体恶化。二级及以上天数排名并列第一的16个城市中,人均GDP排名普遍靠后,最先进的是阳江136名,其中50%的城市人均GDP在200名之后;二级及以上天数排名后25的城市,人均GDP排名相对靠前,有40%的城市是省会城市,65%的城市人均GDP在前100名。分析可得,经济
14、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空气质量普遍较差。见表72.2 PM10污染较严重,但呈逐步改善趋势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中,PM10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的城市个数仅占2.10%,达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4.91%,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12.98%。20052010年,PM10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由44.00%降为15.18%,其中采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所占比例大,且采暖城市比例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比例呈下降趋势;日均值超标的城市数量所占比例大,但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采暖城市、工业城市为主,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0年,暴露于一级标准状况下的人口数量比例为0.68%,二级标
15、准状况下的人口比例分别为62.81%,劣于二级标准状况下的人口比例为36.51%,表明PM10污染较严重。20052010年,暴露于劣于二级标准状况下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由50.90%下降为36.51%,表明PM10污染状况呈改善趋势。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中,PM10污染严重的后30个城市中,70%的城市处于人均GDP前30%,同时工业烟尘排放强度也明显较大,接近于60%的城市位于强度排名的后30%。在城市绿化方面,PM10排名后25的城市,其绿化覆盖率排名普遍靠后,70%的城市排名在150名以后。在移动源管理方面,PM10排名后25的城市,民用汽车密度排序普遍靠后,其中70%的城市民用汽车密度
16、排名处于150名以后。见表82.3 SO2污染不严重,且呈明显改善趋势2010年,SO2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的城市个数占16.49%,达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8.60%,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4.91%。20052010年,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由54.62%增加到78.60%,增幅为23.98%;SO2空气质量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中,采暖城市所占比例最大,且呈上升趋势;日均值超标城市主要为采暖城市和工业城市,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0年,暴露于SO2达一级标准状况下的城市人口数量比例为11.27%,达二级标准状况下的比例为86.01%,劣于二级标准状况下的比例为2.71%,表
17、明SO2污染不严重。20052010年,暴露于劣于二级标准状况下的人口比重呈迅速下降趋势,由33.23%下降到2.71%,表明SO2污染状况呈逐步改善趋势。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中,SO2年均值排名前40名的城市中,有50%的城市人均GDP排名在后200名,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SO2污染并不严重,但工业城市在超标率排名后100名中占54%,仍需加强固定源污染控制。在能耗方面,SO2年均值排名后30名的城市中,24个城市单位GDP能耗排在后30%水平,能耗高的城市,SO2污染较严重。SO2年均值排名靠前的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明显较小,其中年均值前20名中,80%的城市处于工业SO2排放强
18、度排名的前30%,另外,50%的采暖城市SO2年均值位于排名后30%。见表92.4 NO2污染不严重,但呈逐渐恶化趋势2010年,NO2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的城市个数占81.75%,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18.25%,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工业城市、省会城市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9.62%、40.38%和36.64%。20052010年,NO2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的城市数量比例由73.85%上升为81.75%;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数量比例由26.15%降为18.25%;没有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日均值“达标”城市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78.30%上升为89.12%。2010年,暴露于NO2达一级标准
19、状况下的城市人口数量比例为39.64%,达到二级标准状况下的人口比例为60.36%,表明NO2污染不严重。20052010年,暴露于NO2达一级标准状况下的城市人口比例由45.94%下降为39.64%,达到二级标准状况下的人口比例由54.06%上升到60.36%,表明NO2呈逐渐恶化趋势。在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中,NOx年均值排名后20名的城市中,人口密度排名普遍靠后,其中70%的城市排名处于后200名。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其社会经济活动强度越大,空气质量越差。NOx年均值排名前25的城市,民用汽车密度排名普遍靠前,其中52%的城市处于前60名;NOx年均值排名后25的城市,民用汽车密度排名普遍落后
20、,88%的位于后150名。民用汽车密度越高的城市空气质量越差。工业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排名靠后的城市,NOx年均值排名大多处于200名以后。工业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越高的城市其空气质量越差。见表10。最后,由表8、9、10可见,PM10空气质量城市排名靠前50名的年均值和趋势进步和退步并不明显,排名后50名的城市中进步快的城市有攀枝花、而退步快的城市有杭州、青岛、潍坊、枣庄、焦作、哈尔滨、淄博、郑州、南京、合肥、济宁、乌鲁木齐,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工业城市。SO2空气质量城市排名前50名的年均值和趋势同样并不明显,排名后50名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较少,同样退步快的城市数量也相对较少,主要有青岛、南昌、沈
21、阳、潍坊、济宁、淄博,主要集中在工业城市和采暖城市。NO2空气质量城市排名前50名的年均值和趋势部分城市改善明显,包括张家界、锦州、清远、临汾,退步的城市较少,且变化幅度小。排名后50名的城市退步快的城市较多,包括大连、南昌、泰安、日照、长春、嘉兴、深圳、西安、昆明、长沙、郑州、兰州、青岛、泸州、佛山、苏州等,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工业城市。表 7二级及以上天数及人均GDP2010年排名和趋势表8基于PM10年均值的排名与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分析表9基于SO2年均值的排名与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分析表10基于NO2年均值的排名与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分析2.5 “三区”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表11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城市 空气 质量管理 绩效 评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