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2).pdf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2).pdf(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液压传动的概念。2掌握液压传动的优点、缺点。3了解液压传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了解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5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6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7了解液压系统图的表达方式。8了解液压油的性能指标与选用原则。课题重点:1掌握液压传动的概念及其优点、缺点。2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液压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课题难点: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液压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学时安排:课题 课 题 名 称 讲授 备注 1-1 液压传动概述 2 1-2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4 合 计 6 11 液压传
2、动概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使同学们掌握液压传动的概念及其优点、缺点。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熟练阐述什么是液压传动 德育目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们做事要态度认真 标 教学重点 掌握液压传动的概念及其优点、缺点。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与方法 通过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强化知识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练习任务;教学器材 多媒体 教学时数 2 学时;备课时间 8 月 18 日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 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活动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填写日志 1 知识回顾 为什么液压千斤顶体积小巧,却可以将人力放大到足够抬起沉重的汽车?学生思考 并回答,教师辅
3、助 3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液压千斤顶体积小巧,却可以将人力放大到足够抬起沉重的汽车。究其根源主要是液压千斤顶所采用的放大力的工作原理与杠杆不同。它是怎么样将力传递放大的呢?观察、思考。明确教学课题。1 教学内一、液压传动的概念 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传递和进行控制的一种传动方式。2容 工作过程: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0 利 用 多 媒 体和黑板 视 频 演 示 液压 千 斤 顶 的工作过程 讲授法 结 合 课 件 采用 启 发 式 引领 学 生 分 析讲解,学生积极思考,与教师互动 课堂小结 理解液压传动概念;掌握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教 师 引 导 学生 回 忆、总结,并指明重点,
4、学生做到心 中 有 数。1 练 习 习题册:填3、4;判1;选2、3、5 抢 答 形 式 找同 学 回 答 教师巡回、辅助引导 10 新课导入 播放液压和气压回路动画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液 压 传 动 回路 的 工 作 特点2 教学新授 二、液压传动的特点 三、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 20 利 用 多 媒 体和黑板 讲授法 结 合 多 媒 体图 片 具 体 讲解 各 设 备 所使 用 液 压 传动的部分 课堂小结 了解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掌握液压传动的特点。教 师 引 导 学生 回 忆、总结,使学生明确 重 点。1 练 习 习题册:填1、2、5;判2-5;选1、4 抢 答 形 式 找同 学
5、到 黑 板填 空 教 师 巡回、辅助引导 15 课堂小结 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液压传动的概念及液压传动的过程,要求同学们能准确阐述液压传动的概念及液压传动的过程。回忆、讨论、总结。观察。2 综合训练习册 P2 思考题 教 师 启发,同学练 回答,老师 总 结 10 课后作业 习题册 P1-3 其余部分 教学反馈 1-2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各组成部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液压系统图的表达方式及液压油的性能指标与选用原则。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6、及各组成部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与方法 通过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强化知识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练习任务;教学器材 多媒体、教学时数 4 学时;(2 学时练习)备课时间 8 月 19 日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 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活动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填写日志 1 复习回顾 你是否了解液压叉车前叉的液压传动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学生思考 并回答 2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比较液压式叉车与液压千斤顶的液压传动系统,需要了解液压叉车前叉的液压传动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找出两个液压传动系统的异同。观察、思考。
7、明确教学课题。2 教学新授 一、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液压式叉车结构原理图中,依靠换向阀 6 来改变油液流入液压缸 8 中方向,从而来控制叉车的运动方向;依靠 节流阀 4 来控制叉车运动的速度;依 靠压力阀 5 来控制油液的压力。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是: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 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 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20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对照课件利用讲授法讲解 启发式 液 压 式 叉 车液压系统结构原理图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思考:比较液压千斤顶与液压叉车前叉液压系统的不同?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引导讲授 课堂小结 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熟练说出各部分元件名称。教师引导学
8、生回忆、总结,使学生 明 确 重 点。1 练 习 习题册:填16;判1;选1.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 助 指 导)15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1 教学新授 三、液压系统图的表达 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只表示元件的功能、操作(控制)方法及外部连接口,不表示 元件的具体结构参数、连接口的实际位置 和元件的安装位置。液压油的性能指标与选用 液体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在实际的液压传动系统中常用油类作为工作介质。我们称这种油为液压油。一、液压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1.粘性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内聚力会阻碍分子相对运动,即分子间会产生一种内摩擦力,这一特性称为液体的
9、粘性。2.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较直接地反映了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质。3.闪点 闪点是指液压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二、液压油的选用原则 1.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选择 当系统工作压力升高后,液压油的各方面性能都应提高,黏度同时也增加。2.根据工作环境选择 当工作条件较恶劣或环境温度较高时,对油液的各种性能都有严格的要求,温度升高,黏度也相应提高。3.根据工作速度选择 当系统工作速度较低时,油液的黏度相应提高。20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对照课件利用讲授法讲解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液压系统图的表达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 明 确 重 点。1
10、练 习 习题册:填710;判2、3;选2-4.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 助 指 导)15 课堂小结 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要求同学们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的同时掌握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典型元件。回忆、讨论、总结。观察。2 综合训练 练习册 P2、P5 思考题 教师启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10 课后作业 练习册 P3-5 其余 教学反馈 第二章 液压传动的动力和执行元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液压泵的分类、图形符号,了解常见液压泵的基本结构及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齿轮泵的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齿轮泵的工作条件,掌握齿轮
11、泵的型号、含义,了解其技术规格及其应用。3、掌握叶片泵的种类,了解单作用、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4、掌握压力机主轴液压回路及动力元件的分析。5、了解液压缸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6、掌握单出杆、双出杆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工作特点及应用。7、了解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液压泵的区别及应用及液压缸的安装与拆卸注意事项。8、掌握动力滑台液压回路及执行元件的分析。课题重点:1、液压泵的分类、图形符号,齿轮泵的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型号、含义 2、叶片泵的种类及压力机主轴液压回路及动力元件的分析方法 3、单出杆、双出杆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工作特点及应用 4、动力滑台液压回路及执行元件的分析。课题难
12、点:1、齿轮泵结构及工作原理,压力机主轴液压回路及动力元件的分析方法 2、动力滑台液压回路及执行元件的分析方法 学时安排:课题 课 题 名 称 讲授 备注 21 液压传动动力元件 4 22 液压传动执行元件 4 合 计 8 2-1 液压传动动力元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使同学们熟悉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齿轮液压泵、叶片泵、柱塞泵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了解螺杆泵工作过程。能力目能够熟练掌握齿轮泵工作原理及各型号、含义 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们做事要态度端正 教学重点 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与方法 通过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强化知识重点;通过小组讨论、
13、交流、合作,完成练习任务;教学器材 多媒体 教学时数 4 学时;备课时间 8 月 1 9 日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 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活动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填写日志 1 知识回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并回答 5 顾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液压压力机的工作需要提供动力的部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持续产生稳定的压力。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液压泵。那么,液压泵是如何提供动力的呢?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如何正确使用液压泵呢 观察、思考。明确教学课题。2 教学内容 一、液压泵的分类、基本结构及图形符号:1.液压泵的分类 与基本结构 二、齿轮泵 1
14、.齿轮泵的种类、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 25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讲授法 比较法 启发式 通过放映齿轮泵的动画视频引导同学们描述齿轮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明确重点。1 练 习 习题册:填9;选2.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助指导 5 新课导通过视频动画及老师的讲授同学们掌握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同学们思考齿轮泵适应观察、思考。明确教学课入 于什么样的工作条件及场合呢?题。2 教学内容 二、齿轮泵 1.齿轮泵的种类、工作原理 2.齿轮泵的工作条件 齿轮泵要实现吸油和压油必须具备的条件:(1)应具备密封容
15、积。(2)密封容积的大小能交替变化。(3)应有配流装置。(4)油箱必须和大气相通。3.齿轮泵的型号、含义和技术规格 4.齿轮泵的应用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授 讲授法 比较法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齿轮泵的工作条件及应用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明确重点。1 练 习 习题册:填3、10;判2;选1、3.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辅 助 指 导 10 教学反馈 知识回顾 阐述齿轮泵工作原理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5 新课导入 上次课学习了齿轮泵的工作,在原理、条件及应用特点区别于齿轮泵的还有一种常用的是叶片泵,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叶片泵的工作原理。观察、思考。明确教学课题。2 教学新授 三、叶片泵
16、1.单作用叶片泵 2.双作用叶片泵 工作原理:1、单作用式叶片泵定子与转子之间有偏心距,定子、转子、叶片和泵体之间组成密封容积,设有一个吸油区和一个压油区,转子每转一转完成一次吸油和压油,改变偏20 讲授法 心距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改变泵输出流量的方向与大小,由于进出油口间有压力,所以泵承受不平衡力作用,所以单作用叶片泵也称为不平衡式叶片泵。(单或双向变量泵)2、双作用式叶片泵定子与转子之间同心,定子、转子、叶片和泵体之间组成密封容积,设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转子每转一转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泵输出流量的方向与大小不能改变,由于两个吸油口和两个压油口相互对称,所以泵不承受压力作用,所以双作用叶片
17、泵也称为平衡式叶片泵。(不可调节液压泵或定向液压泵)四、压力机主轴液压回路及动力元件的分析 液压压力机工作原理图 先介绍叶片泵的组成元件名称及联接关系,然后通过视频动画讲授叶片泵工作原理 最后启发同学们自己表达叶片泵的工作过程 先启发同学们看图,后分析、掌握齿轮泵在回路中中的位置及作用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明确重点。1 练 习题册:填3、10;判2;选1、3;思考题 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辅 助 指 导 15 习 课程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液压传动动力元件,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几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回忆、讨论、总结。观察。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1 课后
18、作业 习题册 P6-9 其余部分 教学反馈 2-2 液压传动执行元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了解液压缸的分类和结构特点,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液压泵的区别及应用,液压缸的安装与拆卸注意事项;掌握单出杆、双出杆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工作特点及应用;动力滑台液压回路及执行元件的分析。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及单出杆、双出杆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工作特点及应用 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 教学重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及单出杆、双出杆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点 工作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与方法 通过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强化知识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19、练习任务;教学器材 多媒体、教学时数 4 学时;备课时间 8 月 19 日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 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活动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填写日志 1 知识回顾 液压泵工作原理?压力公式?学生思考 并回答 5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由于该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的运动是在与之相连接的液压缸驱动下完成的,因此液压缸的往复动作必须满足滑台工作循环的要求。液压缸如何工作才能够实现上述工作循环呢?观察、思考。明确教学课题。2 教学新授 一、液压缸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1.液压缸的分类 2.液压缸的结构特点 20 单出杆式液压缸 双出杆式液压缸 二、单出杆式、双出杆式
20、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工作特点及应用 1.双作用双出杆式液压缸 左腔进油右腔回油 活塞向右运动产生的速度与推力:右腔进油左腔回油 活塞向左运动产生的 速度与推力: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对照幻灯片利 用 讲 授法、比较法讲解 讲授法 启发式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双作用双出杆式液压缸的速度与作用的求法及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 明 确 重 点。1 练 习 请同学说出幻灯片上各液压缸的名称?习题册:填1、3、7、10;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助指导 10 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 观察、思考。明确 教 学 课 题 1 教学新授 二、单出杆式、双出杆式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
21、、工作特点及应用 1.双作用单出杆式液压缸 2.双作用单出杆式液压缸 活塞向右运动产生的 活 塞 向 左 运 动 产 生 的 速 度 与 推 力:速度与推力:20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对照幻灯片利 用 讲 授)(312AAqv11Aqv 差动连接:液压缸两腔同时输入压力油,利用活塞两侧有效作用面积差来进行工作的单活塞杆液压缸。法、比较法讲解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双作用单出杆式液压缸的速度与作用的求法及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 明 确 重 点。1 练 习 习题册:填4、5、6;判2、3;选1、2 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助指导 10 教学反馈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
22、点人数、填写日志 1 知识回顾 差动连接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回 5 新课导入 上次课学习了单出杆式、双出杆式的双作用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工作特点及应用,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另一种执行元件。观察、思考。明确 教 学 课 题。2 教学新授 三、液压马达及其应用 1.液压马达的 工作原理 2.与液压泵的区别(1)液压泵的进油口比出油口大,液压马达的进、出油口相同。(2)结构上,液压泵要有自吸能力。(3)液压马达要进行正、反转,结构具有对称性;液压泵只进 行单反向转,不要求结构对称。(4)液压马达的结构及润滑要能保证在宽速度范围内 20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结合动画视频讲授工作原理 对照幻灯片利 用
23、 讲 授正常工作。(5)液压马达工作时要求有较大的起动扭矩和较小的脉动。3.液压马达的应用 法、比较法讲解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及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 明 确 重 点。1 练 习 习题册:填8;判7;思考题。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助指 15 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 观察、思考。明确 教 学 课 题。1 教学新授 四、动力滑台液压回路及执行元件的分析 1.与动力滑台相连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当快进时,油液通过阀 3 进入液压缸 4,形成差动连接,活塞杆向右运动;压下阀 5,切断差动连接,形成液压缸的常规连接,油液通过阀 3 的左位,液压缸无杆腔进油
24、,活塞杆慢速向右运动;当阀 3 换到右位时,液压缸的有杆腔进油,活塞杆快速向左退回。2.分析液压缸及其连接方式(1)种类 由于动力滑台往复运动的速度不一致,因此该液压系统适合采用双作用单出杆式液压缸(2)连接形式 20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 对照幻灯片利 用 讲 授法、比较法讲解 先通过幻灯片给同学们介绍回路中各元件名称及作用,其次启发同学们在回路中确定差动回路,最后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总结液压缸伸缩运动的速度差别。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差动连接在回路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使学生 明 确 重 点。1 练 习 习题册:选3-6 小组形式讨论完成黑板习题给出答案(教师巡回、辅助指导 20 课堂小
25、结 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液压传动的执行元件,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各液压缸的连接形式及工作特点及应用。回忆、讨论、总结。观察。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P10-12 其余 教学反馈 第三章 液压传动控制元件与基本回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换向阀的分类方法、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及中位机能、换向回路、锁紧回路。2、掌握典型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单向阀的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4、掌握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5、掌握调压回路、减压回路种类、工作特点及应用。6、了解增压回路、卸荷回路的工作特点及应用及容积调速回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 传动 气压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