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pdf
《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23 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目前,污染企业或产业在城市内部的转移可能存在三种模式:分散式外围区转移,污染企业或产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农村或城市边界等非敏感地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污染企业或产业向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交通枢纽区等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污染企业或产业迁离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区或向城市跨界河流下游转移,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分散式外围区转移()A.利于污染物处理、减轻城市污染 B.利于职工就业、降低交通压力 C.利于原材料运输、增强地域联系 D.可降低迁移成本、减少城区污染(2)集中式功能区转移()A
2、.造成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造成工业用地紧张 C.加剧城市地域功能分化 D.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3)远离敏感区转移常常受到诟病,最主要原因是()A.造成污染大面积扩散 B.可能造成跨地域污染 C.极大加重企业负担 D.增加环境管理成本 答案:D C 2 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考查迁移的意义。依材料分散式外围区转移是污染企业或产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农村或城市边界地区转移,同城市郊区用地成本和运输成本等都会降低,对城区污染一定会降低,D 正确;由于污染企业分散城区外围,污染物需要企业自身处理,成本会上升,A 错误;由于此类城市大部分职工都居住在市区,上
3、班和居住地分离,交通压力会增大,B 错误;利于原材料运输,增强地域联系,表述正确,但与试题强调的污染企业迁移没有建立联系,C 错误。故选 D 项。(2)考查迁移的结果。集中式功能区转移使产业趋向集中,形成一定范围的工业地域,使城市地域功能分化更明显,C 正确;工业从市中心迁往工业区用地规模并不一定会使工业用地增加和工业用地紧张,A、B 错误;工业集中到工业区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所以污染会降低,D 错误。故选 C 项。(3)考查迁移的评价。污染企业或产业迁离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区可以降低水域污染,但是向城市跨界河流下游转移则会造成下游城市水污染,需要兼顾全流域联系,B 正确。迁离的污染企业在新地
4、方选址建设时也会强化环境管理,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A 错误;企业迁移会增加企业成本,一般地方政府会提供部分补贴,降低企业负担,C 错误;企业如果选址在政府规划的工业区,环境管理成本会降低,D 错误。故选 B 项。2、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该区域。读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3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答案: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
5、】读图,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多位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由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交通条件更为便利,其地租相对两侧地区较高,导致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故选 B。3、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015 年 3 月 6 日宣布,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二号”正式投入使用。读图,回答小题。4 获得该图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A【解答】A 4、景观效应指数能够反映城市局部区域景
6、观对城市热岛的作用强弱,若该指数大于 1,表示景观对城市热岛有减缓作用,数值越大减缓效果越好。下图示意某城市自城市中心至郊区的景观效应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 (1)推测距该城市中心 2325km 的城市景观区内,主体为()A.林木园林景观 B.水域湿地景观 C.工厂厂房景观 D.广场草地景观(2)依据景观效应指数,城市规划工作重点是()A.限定城市的服务范围 B.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 C.扩大城市的服务职能 D.设定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C 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
7、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2325km 的城市景观效应指数小于 1,说明该区域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几乎没有,而林木园林景观、水域湿地景观、广场草地景观都是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指数应大于 1。工厂厂6 房属于工业园区的一部分,会产生废热,加剧城市的热岛作用,其指数应该小于 1。故选 C。(2)读图可知,图中距离城市中心 312km、1417km、2325km 景观效应指数都小于 1,说明这些区域建筑物分布多,绿化分布少,所以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应是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故选 B。5、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排水系统,可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径流。图 5 示意两种不同模式
8、的植草沟结构,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研究发现,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植草沟能缓解城市内涝,主要源于其()A.加快了汇水速度 B.处理了径流污染 C.增加了雨水下渗 D.加大了蒸发蒸腾 (2)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水体含沙量,防止堵塞 B.减少管道制作材料,节约生产成本 C.吸附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 D.加大管道进水面积,提高排水效率(3)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的主要原因是()7 A.增大坡面土壤孔隙,加快下渗速度 B.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下渗时间 C.增大植被覆盖程度,增强下渗作用
9、D.增加径流下渗面积,增大下渗总量 答案:C D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植草沟通过植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增加了雨水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进而缓解城市内涝,C 正确。植草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沟内地表径流的汇水速度,A 错误;植草沟虽能净化水中污染物,但题干限定在缓解城市内涝功能上,B 错误;增加蒸发蒸腾对缓解城市内涝意义不大,D 错误。故选 C。(2)结合上题和材料可知,植草沟可缓解城市内涝,地表径流通过植草沟下渗汇入地下,需要快速排走,多孔隙的排水管利于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进入管道排走,D 正确。渗排水管管壁的许多孔隙对防止堵塞、净化水
10、质的作用小,A、C 错误;设置管壁孔隙,虽可减少制作材料,但不是主要目的,B 错误。故选 D。(3)削减雨水径流量主要是通过下渗作用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台阶型生态植草沟特有的台阶型构造8 减缓了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了植草沟的雨水下渗时间,提高了植草沟的消纳能力,有利于吸纳更多雨水径流,进而增大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A 错误、B 正确;从图中看不出植被覆盖程度,C 错误;台阶型的坡面并不能增加径流下渗面积,D 错误。故选 B。6、2021 年 3 月 15 日,北京、天津等地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黄沙遮天蔽日。据研究,此次沙尘暴的源头来自蒙古国。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此次中国沙尘暴天气预报图
11、。据此完成 1-3 题。(1)制作该天气预报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定位 D.5G 通信(2)蒙古国成为沙尘暴源头,主要是由于蒙古国()A.距离冬季风源头近 B.植被破坏严重 C.距离中国近 D.深居大陆内部 (3)若要减轻蒙古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该国应()A.大范围植树造林 B.全面禁止放牧 C.人口向外迁移 D.控制畜牧业规模 9 答案:A B D【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7、“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12、。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 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10 A.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 B.地势高,气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 C.山高谷深,山河纵列 D.河流纵横,沼泽广布 答案:D A【提示】喀斯特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对交通运
13、输建设影响。【解答】(1)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溶蚀,形成一系列圆筒形或圆锥形的石峰,一般高达 100 米以上,远望如林,称为峰林,“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峰林。故选 D。(2)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受侵蚀作用强,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故选 A。8、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列各题。11 (1)以上四种地貌中,不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A.aB.bC.cD.d(2)c、d 两种地貌()c 分布在河流下游c 由侵蚀作用形成d 分布在河流下游d 由侵蚀作用形成 A.B.C.D.(3)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A.aB.bC
14、.cD.d 答案:A D B【提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12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 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b、c、d 均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故选 A。(2)据图可知,c 为流水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淤积。d 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流水速度快,流水下侵蚀作用明显。故选 D。(3)读图可知,图示四
15、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 b,为喀斯特地貌。故选 B。9、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漫滩()A.一般出现在凹岸 B.枯水季节接受堆积 C.侵蚀作用强于堆积作用 D.洪水季节被淹没 答案:D【提示】流水地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解答】河流中下游易形成河曲,凸岸以堆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A 错误;13 枯水季节河流水量小,河流搬运和堆积能力弱,B 错误;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其侵蚀作用弱于堆积作用,C 错误;洪水期水量大,此时河流水位高,河漫滩可能被淹没,D 正确。故选 D。10、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B.C.
16、D.(2)图中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答案:D 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风沙地貌 岩石的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14 (1)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2)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变化过程,表示的是火山喷发、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解答】(1)A.为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为河口三角洲
17、,是流水沉积形成,故不符合题意;C.为火山喷发,与地球内力作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D.为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正确。故选 D。(2)表示的是火山喷发、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图中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从岩浆岩到沉积物。故选 C。11、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A.广东 B.吉林 C.四川 D.新疆(2)这种地貌的成因是()15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D A【提示】风沙地貌 解析:(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本题考查风沙地貌。【解答】(1)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 正确。故选
18、D。(2)读图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这种地貌的成因是风力侵蚀。故选 A。12、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强盛 B.植被破坏严重 C.粉沙表土深厚 D.坡度较陡 16 (2)甲处物质()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 B.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表 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 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3)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风蚀坑不断加深 B.风蚀坑积水成湖 C.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 D.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 答案:B A D
19、【提示】风沙地貌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析:(1)本题考查风蚀坑的根本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考查风沙物质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风蚀坑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17 (1)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故 B 选项正确。故选 B。(2)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
20、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 A 选项正确。故选 A。(3)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D。13、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较大的溶洞形成,口径和深度不小于 100 米,或容积大于 100 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
21、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下图为湖北省西部天坑群的主要演化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2)图中,天坑演化过程排序为()A.B.C.D.答案:18 C B【提示】喀斯特地貌 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坑演化过程。【解答】(1)由题干可知,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形成,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选 C。(2)从
22、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图中,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故选 B。14、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生活成本低 B.发达的经济条件 19 C.广阔的发展空间 D.发展空间小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 B.缓解了住房压力 C.促进经济发展 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D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1)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
23、论”角度进行分析,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为山区流向平原;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区流向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为有效调整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发展、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但盲目、无序流动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解答】(1)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推力;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达的经济条件属于拉力。故选 D。(2)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劳动力的迁移,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迁入人口的增20 多易造成环境破坏。故选 C。15、2011 年 3 月 1 日起,俄罗斯
24、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 6%的薪水。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图 1 示意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2 示意世界四个区域人口性别比曲线(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图 1 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交通 D.矿产(2)图 2 中符合俄罗斯人口特征及成因的是()A.工业结构导致女性就业多 B.重男轻女的观念得到转变 C.女性平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 D.二战期间男性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A 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1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
25、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俄罗斯所处纬度高,气温低,从图 1 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所以气温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故选 A。(2)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 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根据所学知识,二战期间,为抵抗法西斯侵略,俄罗斯男性人口大量参军并付出了极大地牺牲,导致男性人口大量减少。观察四条曲线,曲线 1950 年性别比低,且 19502050 年(含预测)男性人口比重一直低于女性人口比重,符合俄罗斯人口特征。故选 D。16、图 5 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上海、广东、辽宁和西藏,人口数值是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知识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