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路”作文讲评.pdf





《“家与路”作文讲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与路”作文讲评.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三作文材料一 11 编写者:王 玉 2015-9-苏大附中高三语文期初考试作文讲 评【原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阅卷心得】让我看到你的“样子”“家与路”的作文阅卷小记(执笔:严爱军老师)本次高三期初考试作文题,完全符合江苏命题特点:“有话说”、“难说 好”。通 过批阅,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完全应验了命题者的预设,基本都能写 对,但是只有少部分同学能 够写好。换句话说,本次写作,庸常者居多,拒绝平庸者很少,我们很难看到那只“特立 独
2、行的猪”。就审题而言,本次文题的命题者很是厚道,在理解方面,没有 设置难度,即写作门槛 很低,很容易上手。从材料的两句话看,大致有三个立意:一 是从“家”的角度写,家是 个美好的地方,是我们幸福与力量的根源。二是从“路”的角 度写,道路更是美好的地方,因为道路预示着人在路上的状态,意味着过程,意味着寻找、努力、奋斗,意味着惊喜、梦想与美好,体现着生命的存在等等。三是从“路与家”的关 系写,人生既是道路,是一 种过程,意味着寻找着、奋斗着、拼搏着;又是一种归宿,让 心灵得到休息,让灵魂得到 安放,让精神得到回归。从考场作文看,学生大多是从以上三方面进行立意,均能在话 题范围内写作,这是好 现象。
3、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对所给材料的高频词 判断失误,或者纠结于第二 句的“人生是道路还是家”,出 现少数的离题文章,比如谈笑对人生、人生是美丽 的等。当 然,这毕竟是少数。而最令我们阅卷老师感到担忧的是,这次写作,无论从写作技 巧,还是从思想角度来 看,“出挑者”不多,大路货比比皆是,具体表现如下:一、立意浮于浅表,缺少深刻认识。部分学生将“路”直接连接成 上学放学之路,坐 飞机的旅程,将“家”理解成身体寄居的地方。部分议论文,直接将作文题目中的三句话 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从“家”出发上“路”,构 成人生之路,平面铺开,对话题没有深 入挖掘与探究。这是话题概念化的表现,这样文章缺少对
4、话题 的独特思考,必然缺少内在 的递进与层次。二、论据选择大众化,缺少私人化素材。本次写作,在论据选择上,虽然没有像以往 那样出现过于雷同而撞车的“高频人物”。但 是,学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更多的是新闻 热点人物、体育明星或者历史熟人,比如房祖名、保尔柯察 金、顾少强老师等等,或者 一些常规的名言,背诵痕迹远远大于阅读痕迹。就议论文写作 整体而言,缺少属于私人化 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三、记叙低幼牵强,缺少独特的生活体验。可能由于学生生活阅历 不够丰富的因素,本次记叙文写作,大多在表现“家是爱的港湾”,“人在 路途中奋斗”,所选择的素材要么是“现身说法”,以 自己求学、中高考的事例来表现,要
5、么虚构一个人物来形成“离 家出发、荣归故里”圆形人生,演绎“路与家”的关系,简单图解命题 者的用意。如此写作,抽空 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很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认同。读这样的 文章,让人有种”塑料人生”的感觉。四、记叙文标签化,议论文概念化。记叙文的标签表现在:开头与 结尾用议论性的文 1 高三作文材料一 11 编写者:王 玉 2015-9-字议论一下,稍微提及“路”或“家”;中 间写一件事,内容与中心概念与核心意 蕴关联度 不大,比如,有的文章前面 600 字写爷爷奶奶的爱情、写闯红灯,与“家”或者“路”的 相关性不大;但在结尾,作者却大发有关“道路”与“家园”的议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议论文的
6、标签体现在:一是围绕“路”和“家”的概念打转或 者纠缠不清,从“家”到“家园”,有 实体的家乡,有精神的故乡等等,有些学生并未界定清晰与阐释清楚,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随 便安放“家园”概念;二是“论点+事例”现象比较明显,缺少中 间的分析与衔接;三是通篇说理,围绕概念和所谓的道理进行“自顾自”地议论,缺少必 要的佐证材料,如此说理,苍白无力。写作是一种倾吐,或者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或者抒发内心的 真实感受,或者阐述自 己的观点与主张。“诗 者,志之所志也”,文 章是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独特的、私人化的 东西。尤其对于应试写作,在同一命题下,你的写作唯有“长 相独特”,唯 有突出“这一个”,
7、才能让读者记得住,才能给人印象深刻,才能从芸芸众文中“突出重围”,表 现出独特的 自己。为此,在今后的高三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表现个性,表 现出独特的“这一个”,是我们的着力点和突破。我们以为,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 手: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是积淀写作素养的第 一位。对于高三而言,阅读决不能让步于刷题,更应进一步加强,并保证阅读始终居 于学习的首位。通过广泛、系统的阅读,软化学生心灵,促进精神成长,培育心智发展,这才是高三写作指导也是高 三语文学习之道。当然,阅读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相关环节 跟上,比如归纳与整理,摘 录与点评,反馈与提取,等等,怎么更有实效,还需要我们用
8、 心去思考与实践。二是从技术层面入手,指导一定的写作技巧。无论是哪一类文体、哪一等级的文章,都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需要一定的“写作智慧”,而 往往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比如 记叙文写作,一定要有“萤火虫屁股”意识,要有亮点,有吸 引读者的地方:或精于描写,或善于抒情,或巧于构思,或长于文采等。要引导学生善于发 现自己写作上的特长,总之,一定要亮点,起码要让“萤火虫的屁股”亮一次。再如议论文 写作,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阅 读,积累几个或一个写作素材,打造属于自我的“素材银河系”,记住“一招鲜、吃遍天”;或介绍多种思维论证模式,编织逻辑链,形成逻辑推理,体现 思维的递进性与思辨性;或 培养学生咬文嚼字
9、的习惯,对于关键词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 析,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深 刻性。我们应该始终警醒的是,就作文写作而言,所有的技术指导都 属于初级阶段,由此写 成的作文应试化倾向明显。写作的核心应该是思想认识与精神 素养。小成依技,大成依道。只有通过有计划、系统的阅读,才能点亮文章的“萤火虫”,点 亮学生的“心灯”,让 学生 真正做到精神明亮,照亮属于个人的“样子”。【学生例文】1、人生的家与路 高三(1)班 王 孝 人生是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渴望着到 达我们理想的目的地;人 生又是一个家,在路途前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挫 折与磨难,便需要一个家来 给我们温暖与安慰。人生也在
10、家与路的不断转换中,使我们到 达更远的未来。在现在这个经济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 都在人生之路上迅速疾跑 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目的。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疲于 奔命的时候,却忘却了生之 大美。路虽然使我们不断前行,但同时也不要忘却家的存在。小船虽然需要不断前行,但仍然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来发现那些曾错过的风景,那些生 命中被忽视的美好。2 高三作文材料一 11 编写者:王 玉 2015-9-人生自然也不能够沉溺于家中,停止前行。不思进取,家会变 成一座监狱,将你永远囚 禁于其中。你的人生暂停,理想的目的地离你越来越远。古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总会有得意与 失意
11、之时,人生在家与路 不断转换中取得一种完美平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 轼诠释了此种家与路的人生。他怀着抱 负与理想做官,贬谪后保持一种旷达坦然,以随缘自适之心面 对困境。他在人生之路上不 断前行,但是也同样懂得在“家”中退隐避世。他在此之间获 得了精神的满足与自我价值 的实现。“一 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雨,坦然前行,豁达超然,此谓人生之真谛也。周国平说过,有一种人,当他走运时,揶揄自己的好运;当倒 运时,调侃自己的厄运,他既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也不低估命运的力量,只做命运的朋 友罢了。的确,人生充满了 厄运与好运,我们永远不知道将面对的是什么。但以超然心态 在家与路之间获
12、得人生的成 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漫长,面对前方的未知与不安,我们也许手足无措。徘徊 在人生之路上,进退两难。也许你只是在路上一路狂奔,冲向目的地,但是却无方向,白 费力气。请记住,以自己的 灵魂为坐标,从容走向目的地,无论是路还是家,请坦然面对,在家与路之间寻找人生真 意。2、不失本心 高三(2)胡丹婕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道路,便是追寻理 想的一条路。家,是归 宿的象征。那追梦路上的归宿是什么呢?我觉得既是起点又是 终点。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应 不失本心。纪德曾说:“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我的灵慧。”放 在今天,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 们愿意为梦想付出所有,拼尽全力去换取一
13、个不确定的奇迹。梦想或许是一个人人都有又 都没有的东西。因为你无法保证在追梦的道路上不会忘记自己 的本心,不确定自己最后达 到的那个地方是否就是真正的最初的目标。少年时代中的梅森为什么被老师认定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 的摄影师?就是因为他 失去了本心。他片面的认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大师能够拥有许多 被刊登的作品。于是,他不 停地拍,甚至在别人上基础课的时候他还是在影印室里印着自 己的照片。他忘了,他想要 成为一个拍出的作品能够深入人心,直击灵魂的摄影大师。那 这些深入人心的作品应如何 拍出来呢?他认为带着一颗真诚的、最初的心去拍。才能拍出 震撼人心的作品。因为好的 作品是有灵魂的。席慕蓉在蝶翅中写道:
14、“你的心中有一面镜子,它守护者 你最纯真最美好的镜子。”所以当你走路走累了的时候,停下来照一照镜子,看一看最 初的心事什么样子的,也嗅 一嗅家的味道,这样才有动力继续上路。追风筝的人中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感 动了多少人。活血很多人感动于那 一份亘古不变的情谊,我却震撼与那一份坚定不移的执着。也 许,“守护主人”是他在那么 多年等人归来的源动力。“守 护主人”就是他的本心,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他都坚 定不移地 对主人好,等主人回来。虽然,最后主人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离 开,但他的儿子替他做了,也算是不辜负他的一颗初心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能达到终点的人有多少,能不失本心的 实现最初的梦想的人
15、又 有多少?也许,未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但至少现在,在你行 走的每一步每一刻,不要丢 了那颗追梦赤子心。3 高三作文材料一 11 别在路上找不到家的方向,别在路上丢了一颗本心。3、民谣之路带我回家 高三(4)黄宇杰 编写者:王 玉 2015-9-“如果有一首歌,它百听不厌,而且越听越新鲜,那这首歌大 概就是民谣了。”一个民谣音乐人是这么形容民谣的,然而于我,民谣有着不一 样的意义。盛夏,我第一次抱着吉他。起初,我只能用手指在琴弦上小心 翼翼地拨动,去感受指 尖与弦交错碰撞后产生的几个简单的音符。但渐渐地,随着学习课程的深入,我领悟到了吉他里的技巧,这让我每时每刻都想着 如何用这些华丽的技巧组成
16、一首曲子来让听众的耳朵起茧。我发现我错了。“绞死我吧,上帝,我将死去,随风远去”那动人心弦的 语句和简单的旋律里迸 发出了无限的可能。一个夜晚,我带上吉他,在空旷的大马路边的石凳上坐下。当 时已入秋,微风拂过便 引来一丝凉意,更何况爱动的花草还要添油加醋。音乐响起,我跟着琴声哼着,那是何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呢?好 像是一个失路之人偶然 遇见一家偏僻的旅店,但店中小二的真诚与友好却让他感受到 家的温暖;又或是当清晨第 一缕阳光照到流浪者那本应悲伤的脸庞上时,他竟变得格外开 朗,脸上洋溢着对新一天的 憧憬。而我,在如此孤单冷清的夜晚,仿佛看见面前有一条乡村之路,那里遍地金黄的庄稼,崎岖不平的路边有零星
17、的几棵古树,在夜里迸发出绚丽的色彩,在生命的夜空中,点缀出 最闪亮的一颗明星。后来,我开始明白,人生路是我们自己的,但幸福并不是我们 的选择,而是心灵的接 受。就如同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那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接受,接 受幸福。于是,对我而言,民谣之路如同一条康庄大道,走在路上,我 的审美得以提升,我的 灵魂得以接受洗礼,我的情操得以陶冶。说是路,那其实就是 我心灵的归宿,虽然无法触 及肉体,虽然只有我自己能感知,虽然人生是那么现实,但它 却真的就在那里,是人生道 路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最闪光的一部分,通向我心中的一 片仙境。放下琴,人生还在继续,我在走,而家,始终在那里。4、在路上 高三(5)俞可
18、欣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有些人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可以不大,但要温 馨。对于有家的人来说,家虽然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但家的意义是 庇护的港湾,是一个小 小的依靠。家并非人生的全部,家也不是一个将人囚禁封闭了 外面的世界的囚笼。对于我 们来说,更应该走出家门,去外面闯荡,在路上拼搏。尼采曾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若 一个人终日在家,即 使能通过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给自己充实所谓的“精神食粮”,但外面的世界终究是不能 够通过书籍来具体感知的。虽然一个人在家也能观赏阳台上的 花草,感知到温度和节气的 变化,但他可曾看过大漠荒原、碧波瀚海呢?况且每
19、个人眼中 的世界,每个人脚下走过的 路,都是不同的,不自己去经历一次,岂不是对生命的辜负?而当我们选择离开家时,一定会遇到许多之前从未有过的困难。汪国真有言:“既然 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就 算遇到挫折,遭遇逆境,也要想到:一个一帆 风顺的人,4 高三作文材料一 11 编写者:王 玉 2015-9-可以博学,却难以深刻。就像每当有风暴来临之时,鸟雀早已 归巢,只有雄鹰无所畏惧,依然盘旋于天空之上。我们何不像雄鹰一样,翼下是风暴,翼 上是天空呢?可是,有些人生来就是无家的,又或者,他们四海为家,四处 漂泊,他们一直在路上。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汴州、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讲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