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pdf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上学教案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七至十周 一、透镜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重、难点:1、焦点、焦距的定义。2、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完成光路图:空气 玻璃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
2、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图 3.1-1 甲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图 3.1-1 乙 2、透镜的做法: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试验:结果:(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4、焦点和焦距: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有几个?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课堂练习:1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_,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_。2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凹
3、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3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4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5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6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 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 的 位置。7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8根据图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 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双 箭头)和 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
4、光线 a 通过透镜之后与 MN交 于 P 点,光线 b 通过透镜之后与 MN 交于 Q 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 OP 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 OP 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 OQ 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 OQ 大于焦距 10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 11(2006 天门)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A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B平面镜能使狭小的房间看起来更宽敞 C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开凿大山隧道 D潭清疑水浅 12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
5、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有一圆柱形粮库,顶棚被拆,临时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遮雨,如图甲所示,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粮食上覆盖的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住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制成的
6、,液体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透明塑料薄膜 D.水和透明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的作用 14.观察微型手电筒的小灯泡,发现它的灯泡并不是圆形的,它的前端有非常厚的玻璃层,这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微型手电筒与大手电筒相比,少了什么东西?15.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说出一种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6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 A、B 和C、D 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选填字母
7、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2)如果选择 A、B 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17设计实验,探究材料与焦距之间的关系,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现在想要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并完成如下工作:(1)这次探究的主要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4)在这次
8、探究过程中,你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 1 凸透镜 凹透镜 2 会聚 发散 3 焦点 焦点 焦距 4 ABD 中间厚、边缘薄 CE 中间薄、边缘厚 5 略 6 焦点 7、C 8、凸透镜 凸透镜 平面镜 9、B 10、B 11、B 12、A 13、AD 14、前端非常厚的玻璃层相当于一凸透镜,有聚光作用,与大手电筒相比少了反光罩。15、能会聚太阳光的是凸透镜;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16、AC 小 凸透镜材料 17(1)探究器材:刻度尺、纸屏、太阳光 (2)探究步骤:
9、分别拿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张纸屏,移动纸屏使纸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凸透镜的焦距。比较三种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透镜的焦距与组成透镜的材料无关,如果三种透镜的焦距不同,则透镜的焦距与组成透镜的材料有关。(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教 学 反 思 二、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
10、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难点:1、照相机的原理。2、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教学器材: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3、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进行新课: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 3.2-1 示 2、活
11、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 分钟)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 3.2-4 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怎样使用?课堂练习:1.凸透镜的镜片中间_,边缘_,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间_,边缘_,对光线有_作用.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_点,焦距是指_的距离 3.如果把很小的点光源放在_透镜的_处,能够使通过透镜出射的光变成平行透镜主轴的光.4.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 15 cm 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5.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像.6.投
12、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_透镜,形成一个_像.7.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放镜放在物体的_方,并适当调整距离.8.下图中 P、Q 分别是凸透镜的两表面(球面)的球心,A 和 B 两点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的位置,OA=OB=10 cm.透镜的主光轴是_,透镜的焦点是_,透镜的焦距是_cm,透镜的光心是_.二、选择题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13、 10.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11.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某同学从圆鱼缸的侧面观察到在鱼缸中游动的金鱼,则实际的金鱼 A.比观察到的金鱼小 B.比观察到的金鱼大 C.与观察到的金鱼一样大 D.比观察到的金鱼位置深 13.凸透镜 L1、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 f1、f2,已知 f1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4、 A.平行光经 L1 比经 L2 偏折的多 B.平行光经 L1 比经 L2 偏折的少 C.平行光经 L1 与经 L2 偏折的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像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 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可以不改变 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一定改变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5、。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教学后记: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 学 反 思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
16、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3、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 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1、演示试验:如图示 F F 有关概念: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 U 表示。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 V 表示。焦距:用 f 表示 2 倍焦距:用 2f 表示 注意事项: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要找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教案 透镜 及其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