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的基础知识.pdf





《铸铁的基础知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铁的基础知识.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铁碳相图及其应用 正是因为铸铁的组织与铸铁的力学性能,铸造性能和运用性能,甚至切削加工性能等休戚相关,我们就必需要驾驭铸铁组织的形成规律,以到达限制组织和性能的目的。铁碳平衡图就是驾驭凝固过程及其形成组织极好工具,从中可以了解铸铁的凝固规律,限制所获得凝固组织的种类,形态和多少。另外,生产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铸铁组织的形成,从铁碳平衡图上也可一目了然地分析出这些因素对组织的影响状况,从而可通过限制形成的组织类型和数量来限制铸件的性能。所以,铸造技术人员必需具备娴熟应用铁碳平衡图的实力,这样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对铸件产生的各类问题进展有理论依据的分析和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2.1 铸铁的分类 铸
2、铁是一种以,C,为根底的多元合金,其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2.04.0%。铸铁成分中除 C,外,还有,P,S,号称五大元素。在铸铁中参加,等合金元素,可满足耐热,抗磨,耐腐蚀等性能要求,所形成的合金铸铁又称为特种铸铁。按运用性能,铸铁可被分为工程构造件铸铁与特种性能铸铁两大类见表14。表 14 铸铁的分类 类别 组织 断口 工程构造件铸铁 灰铸铁 基体+片状石墨 灰口 球墨铸铁 基体+球状石墨 灰口 蠕墨铸铁 基体+蠕虫状石墨+少量球状石墨 灰口 可锻铸铁 基体+团絮状石墨 生坯:白口 退火后:灰口 特种性能铸铁 抗磨铸铁 基体+渗碳体 白口 冷硬铸铁 表层:基体+渗碳体 内层:基体+石墨 表层:
3、白口 内层:灰口 耐热铸铁 基体+片状或球状石墨 灰口 耐腐蚀铸铁 基体+片状或球状石墨 灰口 2.2 铁碳双重相图 2.2.1 铁碳双重相图的根本概念 表示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形称为合金相图,是探讨合金结晶过程中组织形成与变更规律的工具。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时形成各类组织的图形为铁碳合金相图。铸铁中的碳能以石墨或渗碳体两种独立相存在,因此铁碳相图存在两重性,即铁石墨C相图与铁渗碳体3C相图。在确定条件下,3C系相图可以向C 系相图转化,所以C 为稳定系平衡相图,3C 为亚稳定系相图见图 16。铸铁中的高碳相只有两种:石墨与渗碳体,石墨G为 100%的碳
4、,渗碳体3C含碳量仅为 6.67%。在生产中常用的三角试块的尖端处为白口,此处碳以 3C 出现;三角试块厚的部位为灰口,此处碳以 G 形式出现。这说明,同一成分的铸铁既可按3C 相图结晶,也可按 C 相图结晶,因此,探讨铸铁时,必需探讨铁碳合金的双重相图。2.2.2 铁碳相图与铸铁的结晶 铸铁在凝固过程中要经过三个结晶阶段,即析出初相,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析出不同的组织,见表 15。表 15 铸铁结晶的三个阶段 结晶 过程 结晶发生的临界限 结晶产物 图标 初析 阶段 液相线以下析出初生相 1及线以下析出初生奥氏体 2CD线以下析出初生石墨 3线以下析出初生渗碳体 共晶 阶段
5、 固相线以下发生共晶转变 1线以下发生共晶转变,共晶组织为共晶奥氏体+共晶渗碳体 2ECF线以下发生共晶转变,共晶组织为共晶奥氏体+共晶石墨 图 16 C石墨,3C 双重相 共析 阶段 共析线以下发生共析转变 1线以下发生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渗碳体+铁素体 2PSK线以下发生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石墨 在三个阶段的结晶中要记住两个临界点:共晶点与共析点。共晶点的意义是:当铁液温度到达共晶温度,铁液成分到达共晶成分时,铁液就会发生共晶转变。石墨系中,共晶点 C的成分是 wC 4.26%;3C 系中,共晶点 C 的成分是 wC 4.30%。共析点的意义是:当铸铁凝固冷却到共析温度,
6、成分到达共析点成分时,将发生共析转变。石墨系中,共析点 S的成分为 wC 0.69%;3C 系中,共析点 S 的成分为 wC 0.76%。在铁碳相图中:具有共晶成分的铸铁,称共晶铸铁;小于共晶成分的铸铁,称亚共晶铸铁;大于共晶成分的铸铁,称过共晶铸铁。在铸铁的凝固过程中,要记住四条特性曲线,即液相线,固相线共晶转变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曲线和共析线。在双重相图,两个临界点,四条特性曲线下,三个阶段结晶中所形成的铸铁组织不同,记住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各类组织是特殊重要的。表 16 为结晶过程中的两个临界点与四条特性曲线。表 16 铸铁结晶过程中的两个临界点和 4 条特性曲线 名称 曲线或 临界点
7、特性 图标 液相线 和 D线 1该线称为液相线,此线以上为液相区,用 L表示 2铁液冷却至此线时,开场结晶并析出初相 3或线以下皆析出初生奥氏体,用 A或 表示 4在线以下析出初生渗碳体,用 3C表示 5在 CD线以下析出初生石墨,用 G表示 固相线 共晶线 与 ECF线 1该线称为固相线,合金冷却至此线后凝为固体,此线以下为固态区 2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液相与固相并存,为合金的结晶区,或E区内为铁液+初生奥氏体,在区内为铁液+初生渗碳体,在 DCF区内为铁液+初生石墨 3该线也称为共晶转变线,铁液冷却至此线以下时发生共晶转变,铁液转变为共晶奥氏体+共晶渗碳体按线或转变为共晶奥氏体+共晶石墨按
8、 ECF线 4共晶奥氏体+共晶渗碳体可称为高温莱氏体,用公式表示为 3C 共晶点 CC 共晶临界点,其碳的质量分数是:C点为 4.30%,C点为4.26%,生产中常简化为4.30%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曲线 与 ES线 碳在奥氏体中的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削减,当温度下降时,沿着此线析出二次渗碳体按线或析出二次石墨按 ES线 共析线 与PSK线 1合金冷却至此线时发生共析转变,按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用 P来表示,按 PSK线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石墨,铁素体用 或 F表示 2共析转变按 3C进展,高温莱氏体奥氏体+渗碳体那么变为低温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低温莱 氏体的表示公式为 L3C 共析
9、点 SS 共析临界点,其碳的质量分数是:S点为 0.76%,S点为0.69%2.2.3 铁碳相图与铸铁组织 表 17 为铸铁在初析,共晶,共析三个阶段中结晶时形成的组织,表 18为铸铁的结晶过程与室温组织,表 19 为铁碳双重相图中的铸铁组织。在实际生产中,铸铁的组织远不止表 19 中的 7 个组成相,还会多出 6 个组成相,它们对铸铁性能的影响也特殊巨大,必需牢牢记住。表 20 即为铁碳相图中不出现的铸铁的 6 个组成相。表 17 铸铁在初析,共晶,共析结晶时形成的组织 结晶 过程 亚共晶铸铁 共晶铸铁 过共晶铸铁 3C 3C 3C 初析 阶段 初生奥氏体 初生奥氏体 初生石墨 初生渗碳体
10、共晶 阶段 共晶奥氏体+共晶石墨 共晶奥氏体+共晶渗碳体 共晶奥氏体+共晶石墨 共晶奥氏体+共晶渗碳体 共晶奥氏体+共晶石墨 共晶奥氏体+共晶渗碳体 共析 阶段 共析铁素体+共析石墨 珠光体 共析铁素体+共析石墨 珠光体 共析铁素体+共析石墨 珠光体 表 18 铸铁的结晶过程与室温组织 类别 按石墨稳定系结晶 按 3C亚稳定系结晶 亚共晶铸铁 结晶 过程 室温 组织 铁素体+石墨共晶石墨+二次石墨+共析石墨 珠光体+莱氏体珠光体+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 过共 晶铸 铁 结晶 过程 室温 组织 铁素体+石墨初生石墨+共晶石墨+二次石墨+共析石墨 莱氏体珠光体+共晶渗碳体+渗碳体初生渗碳体+二次渗
11、碳体 共晶 铸铁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铁素体+石墨共晶石墨+二次石墨+共析石墨 莱氏体珠光体+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 表 19 石墨,3C 双重相图中的铸铁组织 类别 组织 代号 特征 主要性能 液 相 液 溶 体 L 1.存在液相线之上的铁液为液相,是碳与其他元素在铁中的无限液溶体。2.在液,固线之间也有液体,但成分随温度而变更。1.优良的流淌性;2.流淌性的上下与温度,成分有关。高 碳 相 石 墨 G 1.石墨是铸铁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碳,含碳量近乎 100。2.按化学成分与温度不同,石墨有初析石墨,共晶石墨,二次石墨和共析石墨。3.石墨的形态有片状,球状,蠕虫状,团絮状。1.力学性能低:1
12、,称过共晶铸铁;1,称亚共晶铸铁。生产中常依据的上下,的大小来推断铸铁力学性能的上下,铸造性能的好坏及石墨化实力的大小,因此,碳当量,共晶度是特殊重要的参数。2.4 铁碳相图与铸铁的性能 2.4.1 铁碳相图与铸铁的力学性能 生产中似乎很难将所熔制的铸铁与铁碳相图联系起来,假如将各类铸铁按碳当量的上下列在铁碳相图上,将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图 17 列出了 7 种铸铁在相图上的位置,它们分别为可锻铸铁 470-04,灰铸铁 350,250,150,100,球墨铸铁 600-3,蠕墨铸铁 400。它们的碳当量分别为 2.9,3.3,3.6,4.0,4.4,4.6和4.7。通过 7 种铸铁在相图
13、上的位置,可作出以下分析:1灰铸铁 350,250,50 与可锻铸铁 470-04 是亚共晶铸铁,00,球墨铸铁,蠕墨铸铁是过共晶铸铁。2亚共晶灰铸铁中,碳当量最低,离共晶点最远的 350 的强度最高,250 次之,50 最低,即灰铸铁的碳当量越低,离共晶点越远,强度越高。由相图分析,缘由有二:一是离共晶点远,碳当量低,说明铸铁中石墨削减,降低了石墨对基体的减弱作用,使铸铁强度增加;二是离共晶点远,液相线与固相线距离变大,析出的奥氏体粗大,数量增多,形成骨架,使铸铁强度增高。3过共晶铸铁 100 在 7 种铸铁中强度最低。由相图看出,该铸铁初析阶段析出粗大的初生石墨,加上较高的碳当量与石墨数量
14、,显著增大了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从而导致强度极大地降低。4球墨铸铁 600-3 与蠕墨铸铁 400 在相图上虽属过共晶铸铁,但石墨呈球状与蠕虫状,碳当量虽高,但其强度不因碳当量上升而下降,其强度还远高于灰铸铁。这说明对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中,石墨形态是起确定性作用的,只有在片状石墨下,碳当量对力学性能才起主要作用。高碳当量的球墨铸铁与蠕墨铸铁之所以有高强度,缘由是因石墨的形态发生了变更,即由片状变为球状或蠕虫状,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说明石墨形态对强度的作用远大于碳当量,是第一位的。5可锻铸铁的强度高于灰铸铁,除其碳当量低于灰铸铁外,主要是热处理后石墨形态变为团絮状石墨的缘由
15、,而后者的作用是主要的。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铁碳相图好用价值的一个侧面。2.4.2 铁碳相图与铸铁的铸造性能 1铁碳相图与铸铁的凝固方式 铸铁的凝固方式有层状凝固,糊状凝固和中间凝固三种,三种凝固方式的铸铁分别为共晶灰铸铁,球墨铸铁和低碳当量的灰铸铁。这三种铸铁在铁碳相图上的位置如图 18 所示。图 18 三种凝固形式铸铁在铁碳相图上的位置 2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铸铁的凝固与一次结晶都是探讨铸铁从液态到固态的变更状况的,即探讨液态到固态的热交换,铸件断面上凝固层的变更,凝固方式和凝固时间等。一次结晶是探讨液态到固态的晶体的形核长大,各结晶组织形成规律等,表21 为三种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6、。表 21 铸铁三种凝固方式的特性及对铸铁质量的影响 凝固形式 凝固特性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共晶 铸铁 层状 凝固 1.液相线与固相线重合,无凝固区。在凝固前沿,固相与液相界面清楚。流淌性极好,即使在晶间由于凝固收缩而形成的空间,也易被液态金属充填,铸件致密性好。2.凝固由外表逐层凝固直至中心,故称逐层凝固或层状凝固。3.凝固特征是:在凝固过程中,表层已凝固,中心仍为液态。1.凝固前沿平整,流淌性好,凝固收缩时易得铁液补缩。2.逐层凝固使铸件很快形成坚硬外壳,中心铁液凝固时的石墨化膨胀,促使铁液对枝晶间,共晶团晶界间剩余铁液的凝固收缩进展补缩,故缩松,晶间裂纹及热裂等缺陷很少发生。球墨 铸铁
17、糊状 凝固 1.液,固线间距大,凝固开场线与凝固终了线相距甚远。2.凝固与结晶不是从外表开场,而是在整个截面上几乎同时形核与生长,形成液,固同时存在的糊状混合物。凝固特点是:内部液体未凝固前,外表不结壳,其形成1.因凝固与结晶在整个截面上几乎同时进展,当形成结晶骨架时,骨架间互不连接的孤立的铁液或共晶团之间的剩余铁液无法补缩,易形成分散性缩孔,即缩松。2.凝固过程中,铸件外部始终是一层软壳,石墨化膨胀时,膨胀力干脆传坚硬外壳的时间远大于灰铸铁。至铸型,常使型壁外移导致铸件缩松。3.晶间缩松导致的枝晶间裂纹及热裂倾向增大。低碳当量亚共晶铸铁中间凝固 1.该凝固界于层状凝固与糊状凝固之间。2.碳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铸铁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