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pdf





《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 一 必 修 三 蜀 道 难 教 学 设 计(总2 0 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 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3 篇)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李白及其诗歌的创作风格;2、结合创作背景,探讨诗歌的创作目的;3、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1、反复手法与内容转换;2、想象夸张。【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课文的关键“难”2、如何赏析文章想象之“奇”【教学设想】1、大声反复诵读,把握情感;2、预先播放记录片唐之韵第一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辅助手段】PPT、音频、图片 3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李白则是照亮这诗国天空的一颗摧残的太白金星,他的诗歌风格如若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可以是浪漫雄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他的名篇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篇想象丰
3、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但其中之最却当属蜀道难,杜甫因此诗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首诗创作于李白读书山中后,游历天下时。(书 P37)“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俱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二、朗读:4 这首令李白誉满长安的诗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让我们细听朗读带,感受这首诗的韵律与节奏。(听朗读)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过的唐代律诗、绝句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是一首乐府古诗,属于古体诗的范畴,只不过是在旧的诗歌形式下加入了一些新的创造,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看你能不能在其中驰骋才
4、华,翻出新意来。李白的这首诗显然是一篇成功之作,读来与近体诗整饬的韵味又有不同,因为句式不整齐,长短句参差错落,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收放自如,却又不显得零碎,自有一根线在其中穿引,别有一番滋味。读的时候尤其要把这种行云流水、一气贯注的诗味给读出来。(请学生自己放声摹读、感受)(请学生师范朗读,纠正字音,划分节奏,强调语气)三、鉴赏:读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有哪句诗在每一自然段都反复出现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全诗的主旨句。文章紧紧地围绕着哪个字来写呢难。究竟蜀道之难,难于何处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稍做分析。(请学生抓关键语句试加分析)板书:来历-开路难 高危-行路难(夸张、神话传说、反衬、摹
5、写神态动作)险恶-行路难(由静及动)战烈-安居难 5 (分段落限时速记)四、分析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歌“奇之又奇”在于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从多层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蜀道高峻崎岖的面貌。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动人,他运用了什么手法呢?参考: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比喻、夸张的笔法、流转的韵律,更重要的是融贯诗中的浪漫主义激情,可谓是“寄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颂,所以景物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玮的姿态。这对我们的创作当有所启迪。(再次朗诵)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人说是担忧入蜀的友人,有人说是担忧国事,也有人
6、说是“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五、拓展: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展示蜀道图片),查阅资料,驰骋想象,发挥激情,试写一篇白话版的蜀道游记,愈奇愈妙。写在创作本上。六、作业:抄写课下注释,完成名师一号。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6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教学设想】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
7、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教学的难点】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7 【课时安排】三课
8、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熟悉全诗,提出问题。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二、检查预习作业 、根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
9、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有关内容见“方案一”。)、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8 教师明确: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辟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凉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然不离“难”、“险”。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朗读: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订正。三、分组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内容):
10、一种是,教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如果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如果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教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讨论,而只让每个小组讨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活动方式:学生: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交流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9 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
11、音、解释,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教师:要密切注意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四、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收集各小组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准备下节课发言。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朗读练习。、重点鉴赏诗的主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写作技巧。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我们经过课下大量地查阅资料和上一节课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对蜀道难这首诗一定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不少新的看法。不过也一定还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来个全班讨论,大家共同提高。二、朗读背诵 10 、提
12、问个别学生,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情况。、全班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三、全班讨论、交流 根据上节课分组讨论的情况,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要相应变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每小组的代表按照老师分给的题号逐一向全班同学汇报(说出答案或提出问题)。二是全班每个学生不必拘于顺序和形式,随便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看法。活动方式:学生:按顺序或随便提出自己仍然弄不清的问题,或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学生可以随便地、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对),并认真做好笔记。教师:首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交流,注意随时调节讨论、交流的气氛,对所有问题要给出较为准确的答案或较为明确的说法。有些问题答案不
13、是惟一的,特别是一些语句含义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要给学生讲解明白,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对答案不必要求整齐划一。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熟悉全文内容。11 、就课上讨论、交流的问题中,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篇研究性报告,不得少于字,下节课课上交流。参考题:蜀道难一诗的文体特色。探索李白写作蜀道难一诗的背景及目的。从蜀道难一诗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李白诗风与杜甫诗风比较谈。诗中有几处用典,作用是什么?开头连用三个叹词,其用意何在?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主旨句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全诗的夸张。全诗感情的脉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本诗哪些情节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像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蜀道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