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pdf





《(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带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 单选题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答案:D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2、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初中生的身高为 168cm 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2 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5m/s D让人
2、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 40dB 答案:AD 2 解析:A初中生的身高在 165cm 左右,故 A 符合题意;B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是36 37,故 B 不符合题意;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2m/s,故 C 不符合题意;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 40dB,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AD。3、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国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收官卫星的发射,全面建成了北斗系统。该系统通过“星间链路”也就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关于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
3、增大,势能减小 B星箭分离前,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利用了光纤通信 答案:B 解析:3 A当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所以,动能减小,相对于地球的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 A 错误;B由于星箭分离前,二者的位置是固定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并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 B 正确;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做圆周运动,由于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 C 错误;D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利用了卫星通信,而不是光纤通信,故 D 错误。故选
4、B。4、下列图像中,相应的物理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a图小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对外做功 Bb图小球在地面上方越跳越低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 Cc图前 2s 内,小华跑得较快 Dd图中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答案:C 解析:A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做功冲程才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故 A 错误;B因小球在弹跳上升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转化内能,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故 B 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前 2s 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 C 正确;4 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的频率大于
5、乙的频率,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 D 错误。故选 C。5、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AC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 C 符合题意,A 不符合题意;B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 B 不符合题意;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相对于乙的位置发生改变,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运动
6、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6、如图所示四种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5 A图中国旗的长度约为 6m B 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m/s C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 1kg D 南极的气温约 12 答案:B 解析:A图中国旗的长度约为 1.92m,故 A 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m/s,故 B 符合题意;C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 0.05kg,故 C 不符合题意;D南极的气温约-12,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8.5 6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
7、5kg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1m/s 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 5cm 答案:C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 37左右;故 A 不符合题意;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等于 0.05kg;故 B 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3.6km/h,约等于 1.1m/s;故 C 符合题意;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 2cm;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A14B4 1C12D21 答案:B 解析:由=得,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甲:乙=甲乙=甲
8、甲乙乙=甲乙乙甲=2 21 1=4:1 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7 多选题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尺子测物体长度,测量值将偏小 B朗读者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C石英、海波、萘都是晶体 D由=可得,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答案:ABD 解析:A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很大,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石英、海波和萘有固定的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9、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BD。10、下列各图像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8 B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C同种物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BD 解析:A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不是水平线,故 A 错误;B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 B 正确;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gh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成正比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不是水平线,故 C 错误;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时间无关,是水平线,故 D 正确。故选 BD。11、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
10、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9 A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1 B前 30 秒,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C甲车在做匀速运动 D前 20 秒两车平均速度之比为 3:2 答案:ABC 解析:A由图可知,两车全程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可知,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即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1,故 A 正确;B前 30s 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900 m,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750 m,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由=可知,前 30 秒内甲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故 B 正确;C甲图中
11、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甲图中汽车做匀速运动,故 C 正确;D甲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通过的路程 s甲=600m,乙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 m,由=可得,甲、乙两图中汽车在前 20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 甲乙=甲乙=甲乙=600m450m=43 故 D 错误。故选 ABC。10 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 B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做直线运动 D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速度 答案:BC 解析:A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
12、,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甲=甲甲=20m5s=4m/s 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 v乙=6m/s,v丙=4m/s 所以甲车的速度等于丙车的速度,故 A 错误;B经过 5s,根据s=vt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乙车运动的路程远,则乙车跑在最前面,故 B正确;C已知乙、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故 C 正确;D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vt,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s,故 D 错误。11 故选 BC。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
13、法正确的是()A0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0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2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1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C 解析: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得,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运动,故 A 正确;B由 A 项分析可知,0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v=得,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 B 错误;C0t4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有两个交点,说明有两个
14、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即甲、乙两物体相遇了两次,故 C 正确;D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故 D 错误。故选 AC。1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12 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坐地日行”是因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疑水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白草折”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是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ACD 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案 初中 物理 力学 机械运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