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 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驾驭 2、5、3 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实力。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三方面的调整: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干脆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学问基础,更突出
2、其应用性。2.留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数论学问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留意培育其抽象思维。四、详细编排 1.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现在:用=干脆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用 26=12 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用 34=12 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觉 12 的其他因数。(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5)说明本单元的探讨范围。留意以下几点:(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需是整数。(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
3、念,不能单独存在。(3)留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分。(4)留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分。例 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 除数是 18 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索。(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 1。(2)因数个数有限。(3)此结论通过例 1 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详细到一般的思路。例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 0 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
4、数。(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做一做 与例 1 结合起来,供应了 2、3、5 的倍数,为后面探讨 2、3、5 倍数的特征作打算。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2)因数个数无限。(3)此结论通过例 1 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详细到一般的思路。2.2、5、3 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 2、5 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 3 的倍数涉及 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困难,因此后支配 3 的倍数的特征。本部分内容对于娴熟驾驭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2 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5、2)视察 2 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 2 的倍数的特征。(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5 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 2 的倍数的特征类似。(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特征,即 10 的倍数的特征。3 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究,让学生经验视察猜想猜想再视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2)可随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3)也可对任一 3 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 3 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依据 20 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1、质数、合数
6、。(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依据概念推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例 1(找 101 以内的质数)(1)方法多样。可以依据质数的概念逐个推断,也可用筛法。(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 101 以内的质数,熟识 20 以内的质数。五、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2.要留意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2、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学问,通过尝试、沟通等活动,探究并驾驭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
7、数的方法。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究并驾驭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打算: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最早对数学的探讨就是从自然数起先的。看似简洁的自然数,里面隐藏着无穷的学问和奇妙。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有关自然数的一些学问。(课件出示:12 个小正方形)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 12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大家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生:可以。师: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呢?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生 1:112=12 生 2
8、:26=12 生 3:34=12(板书:112=12 26=12 34=12)师:还有吗?生:没有了。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算式,(点击课件)依据 112=12,大家猜猜看,他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生:每排摆 12 个,摆一排。师:这是一种状况,还有别的可能吗?生:每排摆 1 个,摆了 12 排。师:是这样摆的吗?(点击课件出示摆法)师:依据 26=12,你能猜出它的摆法吗?生:每排摆 6 个,摆了 2 排。每排摆 2 个,摆了 6 排。师:像这样吗?(点击课件出示摆法)师:我们来看最终一个乘法算式 34=12,这个算式刚才是哪位同学说的?你能说说你的摆法吗?师:每排摆 4 个,摆了 3 排。
9、也有可能每排摆了 3 个,摆了 4 排。(边 说边点击课件出示)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三个乘法算式,它们不但可以清晰的表示出这几种拼法,而且还蕴含着其他的数学学问呢。我们就以 34=12 这个算式为例,在数学里面,我们就说 3 是 12 的因数,4 也是 12 的因数,反过来说 12 是 3 的倍数,12 也是 4 的倍数。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加强概念的理解。(5 分)师:还有两个乘法算式呢,大家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生:知道。师:同桌两人相互说说吧。起先师:谁来说第一个算式?(点击课件)生:1 是 12 的因数,12
10、是 12 的因数。12 是 1 的倍数,12 是 12 的倍数。师:同意吗?生:同意。(点击课件出示)师:26=12 这道算式谁来说一说?生:2 是 12 的因数,6 是 12 的因数。12 是 2 的倍数,12 是 6 的倍数。师:说得真好,刚才两位同学表述得特别完整。因数和倍数就像一对好挚友,我们在说的时候肯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缺一不行。(课件出示)师:通过这三道乘法算式我们找出了 12 的因数,12 的因数有哪些呢?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一组一组的说。师:12 还有其它的因数吗?生:没有了。师:为了便利,我们在探讨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 般不包括 0)(课件出
11、示)三、探究找寻因数的方法。(10 分)师:这里还有 5 个数,大家看看哪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2,3,5,18,25)生自由发言。师:我刚才听到好几个数都是 18 的因数。哪位同学能在这 5 个数中找出 18 的因数究竟有哪几个?生 1:2,3 生 2:18 师:看来我们要找出 18 的一个或两个因数很简单,(在全部的整数中,18 还有其它的因数吗?)怎样才能把 18 的全部因数都找出来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四人一小组探讨探讨,探讨完后把方法写出来。学生探讨,老师巡察指导。师:哪一组来说说你采纳的是什么方法?生 1:118=18 29=18 36=18 生
12、 2:181=18 182=9 183=6 (展示三个小组的做法)师:大家琢磨琢磨这几种看似不同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觉其实都是运用了乘法口诀,通过一个算式能找出两个因数,也可以说是一对因数)师: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 18 的因数是怎样一对一对找出来的。首先由 118=18,我们可以找到生:1 和 18 生:由 29=18,我们可 以找到 2 和 9,由 36=18,我们可以找到 3 和 6。板书:6 师:找完了吗?生:找完了。师:我们把 18 的因数根据从小到大的依次完整的说一遍。(学生齐说,老师用手势引导)下面我们把它写下来。(师板书:18 的因数有 1,2,3,6,9,1
13、8)师:18 的因数还可以像这样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师:我们刚才找出了 18 的全部因数,大家认为要想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完整应当留意些什么?生:要根据肯定的依次。师:你说得真好。还有须要留意的吗?生:要一对一对的找。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方法很不错,大家听清晰了吗?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生 1: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师:你来说一说。生 2: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师:对,根据大家说的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很快的把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找出来。那找到什么时候为止呢?请大家看 18 的最终一对因数是几和几?生:3 和 6。师:为什么不接着往下写了?生答。小结:其实找因数就像我们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最起先是 1 和
14、18,离得很远,接着是 2 和 9,有点近了,再接下来是 3 和 6,更近了。3 和 6 之间的整数只有 4 和 5,都不是 18 的因数,所以没必要再往下找。尝试练习:师:请大家根据这种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的方法试着找一找 30 和 36的全部因数。在作业本上写一写。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30 的因数你是怎么找的?(投影展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和他一样的请举手。师:既然大家都用了这种方法,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30 的最终一组因数是 5 和 6,找到这儿的时候还须要接着找吗?为什么?生:因为 5 和 6 已经挨着了,它们之间已经没有整数了。师:说得真好,我们根
15、据肯定的依次,一对一对地找出了 30 全部的因数。36 的因数谁来说一说。生汇报,课件演示。(出示到 6 和 6 时,还找吗?)生:不找了。师:因为 生:因为 6 和 6 已经重合了,它们之间更不行能有其它的整数。师:最终一组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因数,怎么办?生:我们就可以只写一个。(演示:去掉其次个)师:36 的因数有哪些?请大家有依次的说一说。(生说,课件演示)四、视察发觉因数的特点。(3 分)师:找一个数的因数大家会了吗?生:会了。师:下面老师口述两个数,看看哪个同学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全部因数。我们来比一比。师:1 的因数有生:1 师:还有吗?生:没有。师:7 的因数呢?生:1、7。师:找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因数 倍数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