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篇一 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把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了出来,新课标着重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此,笔者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几条经验与同仁参考:一、应当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物理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上,都要不断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能力。首先,由于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问题,不断将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因此,在
2、探究活动开始时,要不断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来,以激起广大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因为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还要注意及时表扬。二、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首先,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师生共同探究,比
3、如,实验课上,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采取对学生分组来完成探究。其次,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且还要不断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更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三、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个学生探究实验,但大部分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着重让学生分组进行。其次,要不断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对于多数探究活动课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地下结论。四、要不断将物理知识运用于
4、实际生活和自然现象的问题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都重视物理知识在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来体现其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尽量让学生搞一些家庭小制作,比如微型照相机、简易指南针等等。同时还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挂衣钩是如何贴在墙上的?这样便可以拉进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且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其次,要不断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如,在学完简单机械运动这一知识点后,应多组织学生亲自通过对自行车进行实物观察,尽量让学生说出自行车究竟运用了哪些
5、简单的机械?只有如此,才至于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既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总之,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并通过多方面自主的探究活动,达到学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真正体验到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并以此更好地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此刻,我们才算在教学上取得了真正成功。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篇二 一、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创设有利于问题生成的教学情境是探究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6、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探究情境。首先,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同时还应该有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望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如利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以及一些热门科技话题来创设;利用实验来展示情境或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来构建动态情境,等等。2.提出质疑与猜想 通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并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和假设,最终确定探究任务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前提。面对课堂所生成的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多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过程,教师应尽量不立即做出评价,而是帮助学
7、生在众多的问题和猜想中提炼出富有挑战性、具有可验证性的猜想,进而确定学生的探究任务。3.对猜想进行论证 探究活动的关键部分就是学生利用实验等方式验证猜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组间讨论的方式来分析探究任务,设计探究活动,实验方案的确定要考虑到实验探究任务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对于组内成员的分工也要事先明确,在探究活动进行中,教师也应该及时跟进,进行参与指导,不要强行干预,让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4.对探究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直观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搭
8、建相互讨论、激辩的平台,使学生们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逐步走近真理。在得出了相关结论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获得的新知识来解释客观现象,指导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价值所在。二、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主要以“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为学习内容来探讨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1.教学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观察与实验猜想等探究活动,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使他们掌握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经历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设计过程,进而逐步建立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2.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暗箱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说
9、明电路的连接情况,(部分电路放在暗盒里)闭合电键。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什么实验中电灯的亮度不同(电流不同)以及造成电流不同的主要原因(电阻不同)。(2)猜想假设。教师提问:这些导体的电阻为什么不同?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猜想和假设,结果,学生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包括导体材料、长度、导线粗细、空气湿度、电路中的电流等有关。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猜测写在黑板上,再进行逐个验证,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3)实验论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完成电阻大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的研究,学生可根据实验方案选出所需的器材,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在学生设计方案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10、运用控制变量法。如在论证电阻与电路中的电流有关时,应该控制电阻的自身属性不变,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发现电阻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因而得出电阻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无关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并请小组成员讲解实验思路,由此得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4)首先让学生巩固自己本节课的实验成果,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让学生探讨电线的线芯为什么用铜而不用铁做的,学生可进行自由讨论与回答。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亮度可以调节的台灯。三、初中物理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体验 在物理课堂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法符合初中学生从直觉
11、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通过探究环节的层层深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素养。同时,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在物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可能由于备课不够周密,对教学内容认识不够深入或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课堂中感到时间比较紧张,对学生的某些猜想和提问缺乏应对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精心备课,尽量吃透教材,合理分配时间,找准课堂焦点,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好探究课题难度和实际探究时间之间的关系。此外,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虚荣心,探究活动容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是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课堂节奏和课堂氛围容易失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时,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对于声音较响、动作较大的学生或小组要及时提醒,以保证探究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切合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应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准方法,进一步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