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系列文件精神,参照教育部 2003 年 1 月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育部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 2019 年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结合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本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专业代码:670102K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表 1)主要面向学前教育行业、公办民办幼儿园、早教中心等文化教育类企
2、事业单位的幼儿教师、早教等职业岗位。表 1 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教育与体育(67)教育类(6701)普通小学教育(P8321)2-09-04-00 小学教师 2-09-05-00 幼儿教师 2-09-99-00 其他教学人员 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各级各类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的保育与教育;小学教育中的艺术教师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修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熟悉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3、具有良好的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的能力,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能力,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具备根据序号 岗位群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相关岗位 1 学前教育 幼儿保育与教育 教育管理 幼儿园园长 2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教育管理 中心管理 3 小学教育 艺术教学 教育管理 其他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创造性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学前教育教师。(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素质要求:(1)坚定拥护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儿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4)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师德修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5)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6)具有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理解并贯彻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具有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愿意长期
5、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7)具备比较全面的理论素养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具有职业转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知识要求:(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教育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校园安全等相关知识;(3)掌握学前教育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4)熟悉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具有政治理论知识和师德修养常识;(5)熟悉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权利保障等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6)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能力要求:(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
6、沟通能力。普通话流利、准确;三笔字规范、工整;能掌握简笔画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技能;具有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辅助技术应用能力;(3)具备专业基本技能,包括使用乐器、舞蹈、唱歌、语言表达、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能力;(4)能熟练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保育与教育能力,包括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能力,有效激励与客观评价的能力;(5)具备与儿童、家长、同事和其他专业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6)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以及自我提高专业素质的能力。六、
7、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以及学科专业课程三部分组成。(一)公共基础课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语文、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限定选修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 学时/3 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
8、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着重开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2.思想
9、和体系概论(72 学时/4 学分)思想和体系概论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的为主题,以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准确阐述了思想和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系统阐释了的丰富内涵。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化的历程和理论成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提高掌握基本理论、联系中国实际和自己思想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有助于大学生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形势与政策(40 学时/1 学分)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以、思想和,特别是为指导,密切结合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情、世情、国情教育;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和深刻理解及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培养大学生对
11、形势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党和国家政策理解、掌握能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全面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计算机应用基础(72 学时/4 学分)通过该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文化素养。该课程主要围绕认识计算机系统、Windows 7 操作系统、Office2010、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
12、做一体化。在校期间要求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课程的学习和考证的督促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训练和关键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5.大学体育(108 学时/6 学分)本课程分 3 个学期开设,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形成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员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中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独立制
13、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个人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6.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6 学时/2 学分)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各专业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选择适当的职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7.创新创业教育(18 学时/1 学分)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
14、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8军事理论(36 学时/2 学分)军事理论课以强军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
15、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8 学时/1 学分)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意识,自我认知,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情绪
16、管理;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职业规划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常见心理问题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等。10.大学英语(72 学时/4 学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掌握英语日常会话、英语情景交流、科技英语阅读及英语应用文写作、翻译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适合工作岗位需要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通过大学英语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日常活动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笔头交流,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为学生升学、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11.大学语文(36 学时/2 学分)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
17、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学生对中外文学有所了解而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以中外经典美文、诗歌、短篇小说为讲授内容,并介绍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背景,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以获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写作借鉴等方面综合效应。12.应用文写作(36 学时/2 学分)本课程通过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和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并通过常见应用文的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文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教师教育类
18、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师口语(2 学分)、汉字书写(2 学分)、幼儿教师口语(2 学分)、学前卫生学(3 学分)、学前心理学(4 学分)、学前教育学(4学分)、现代教育技术(2 学分)、学前语言教育(2 学分)、学前健康教育(2 学分)、学前社会教育(2 学分)、学前科学教育(4 学分)、学前艺术教育(2 学分)、幼儿教师规范与礼仪(1 学分)、学前教育政策法规(2 学分)、中外学前教育史(2 学分)、学前教育科研方法(2 学分)乐理视唱(6 学分)琴法(6 学分)舞蹈基础(6 学分)美术基础(4 学分)共 60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55 学分。1.教师口语(含普通话语音)(36 学时/2
19、学分)教师口语 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师范生准确规范的普通话发音能力,运用普通话从事教师职业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语音发音能力,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判断能力和言语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合理运用教学口语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使学生成为学习使用规范、文明、优美的教师职业语言的典范。2.汉字书写(36 学时/2 学分)汉字书写是师范类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规范汉字的临摹理论及实践,分析规范汉字书写的普遍规律,使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字体结构和形态。课程从教师教学必备的基本功-硬
20、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这“三笔字”入手,强调规范汉字的临摹训练和实践,通过严格的“三笔字”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硬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技能,达到易识、美观、规范的书写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课程还致力于不断培养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语言的表现力和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厚植人文情怀和爱国情怀。同时,学校是推广和普及使用规范汉字的基本平台,汉字书写课程也担负着向全社会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推广使用规范汉字的义务。3.幼儿教师口语(36 学时/2 学分)幼儿教师口语是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在理论指
21、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熟练使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交际口语的能力。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普通话概述、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交际概述、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概述、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习者了解口语交际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一般口语表达技能和形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清晰、准确流畅、得体;能熟练进行发声训练,掌握发声要领,能有感情地朗读各种文体,讲儿童故事,能根据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无文字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演讲;
22、能按照语境选用得体的语言和态势。掌握各教学环节的口语表达技能。4.学前卫生学(54 学时/3 学分)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构成幼儿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学前卫生学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并称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学”,与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等学科关系密切,并为这些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主要介绍人体的基本情况、人体各系统及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保育要求,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方法、学前儿童生活制度、保健制度等进行详细介绍,结合营养学的有关知识介绍,提出学前儿童合理膳食
23、及饮食卫生的相关要求,介绍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以及有关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和婴幼儿的护理技术、常见心理问题及预防措施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岗位的保教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并学习到相应的保育措施。5.学前心理学(72 学时/4 学分)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相关的教育问题。课程内容分六大模块:学前心理学总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包括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
24、语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及意志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及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干预。每一模块内容既铺垫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又阐释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发展特点、能力培养及如何运用知识组织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问题,为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奠定心理学基础,为将来参加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合格幼儿教师并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专业基础。6.学前教育学(72 学时/4 学分)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5、程。该课程是一门研究 0-6 岁学前儿童教育特点、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它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和专业技能课教学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石。本课程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组织实施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知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师幼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等。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托幼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岗位需要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学前教育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高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