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pdf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4 传递原理 实 验 指 导 书 与 报 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南大学冶金学院 基 础 教 学 实 验 室 24 说 明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有关实验指导书与报告的相关内容。实验中仅仅能够按规定完成实验步骤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实验指导书成果要求及分析讨论题,查阅有关参考书,深入地进行实验探索,认真分析与思考。每项实验的“实验分析与讨论的内容”,按其涉及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分为必做与选做两类,带者为选做内容。24 目 录 (一)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及其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二)雷诺实验(三)传热系数 K 和给热系数的测定 24 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及其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
2、的 1.掌握测定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工程意义;2.熟悉实验干燥设备的流程、工作及实验组织方法;3.了解影响干燥速率曲线的因素。二.基本原理 干燥原理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分或其它溶剂从湿物料中汽化,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的操作。干燥的目的是使物料便于运输、贮藏、保质和加工利用。本实验的干燥过程属于对流干燥,其原理见图 1。图 1 热空气与物料间的传热与传质 传热过程 热气流将热能传至物料,再由表面传至物料的内部。传质过程 水分从物料内部以液态或气态扩散透过物料层而达到表面,24 再通过物料表面的气膜扩散到热气流的主体。由此可见,干燥操作具有热质同时传递的特征。为了使水气离开物料表面,热气流中的水气分压
3、应小于物料表面的水气分压。2.1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的意义 对于设计型问题而言,已知生产条件要求每小时必须除去若干千克水,若先已知干燥速率,即可确定干燥面积,大致估计设备的大小;对操作型问题而言,已知干燥面积,湿物料在干燥器内停留时间一定,若先已知干燥速率,即可确定除掉了多少千克水;对于节能问题而言,干燥时间越长,不一定物料越干燥,物料存在着平衡含水率,能量的合理利用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以上三方面均须先已知干燥速率。因此学会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2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关系 含水率 X:单位干物料 Gc 中所带的水分量 W 定义:X=cGW (kg水kg干)(1)含水率随时间
4、的变化作图,见图 2: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物料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 NA 的定义有二种表示:(一)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汽化的水量 24 即:N A=AddW (kg水m s)(2)图 2:干燥曲线图 (二).单位干物料在单位时间内所汽化的水量 即:NA=dGdWc (kg水kg干s)(3)(2)式定义中,由于干燥面积的定量难以实验测定,故本实验以(3)式定义作为实验依据 对(1)式求导得:dWGcdX (4)所以,NA=dGdWc=dXd (5)就是说,在干燥曲线图中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切线的斜 24 率值即为干燥速率值,将这些斜率的变化值对应于含水率
5、作图即为干燥 速率曲线图,见图 3。每隔一段时间读取湿物料的重量,然后将湿物料重 减去干物料的重,从而就测得了 X 与的关系。图 3 干燥速率曲线图 三.实验流程及说明 24 四实验步骤(1)在实验操作前从加水斗加入 220300ml 水,系统同时通入常温空气,使加入的水充分均匀地分散在硅胶表面,(这一步由准备老师完成)。(2)按下变频器 RUN,通过旁路阀 10 调节流量至 14-18m3/h 任何一恒定值。(3)待空气进口温度计读数为 95时,关闭旁路放空阀 4,使热空气进入 系统。(4)仔细观察进口温度与床层温度的变化,待床层温度升至 40,即开 始取第一个样品,此时的时间设定为 0。(
6、5)按照原始数据的时间间隔取样,总共采集 1416 组数据。五 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 六 思考题 1、根据干燥曲线图分析不同床层温度区间物料的干燥阶段以及物料温度、含水率及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24 2、在干燥曲线图上读出临界含水率,并从实验结果分析进口温度高低对临界含水率的影响;3、对于指定的物料,若改变物料湿度、热空气进口温度、流速,得到的干燥曲线或干燥速率曲线会有哪些变化?4、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本实验测得的干燥速率曲线可以放大到工业装置之中?24 装置号:;塔径:;床层高度:;烘干温度:;物料:;物料尺寸:;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量:;室温:No.时间间隔 min 床层温度 空瓶重 g 空瓶
7、+湿物 g 空瓶+干物 g 空气进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1 0 2 3 3 3 4 5 5 5 6 10 7 10 8 10 9 10 10 15 11 12 13 14 24 七过程运算表和结果图 No.时间间隔 min 床层温度 水分 g 干物 g 含水率102kg 水/kg干物 干燥速率103kg水/kg 干物min 热效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4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3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二、实验装置 本实
8、验的装置如图 5.1 所示。图 5.1 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有色水 24 水管;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 4 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本恒压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到 3-5 分钟。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 5 注入实验管道 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三、实验原理 44;evdQRKQKvdvdv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2观察两种流态。打开开
9、关 3 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 9,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内,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1)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 24 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或电测法测定流量;(3)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32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4)重新打开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递 过程 原理 实验 指导书 正式版 概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