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水分析新框架和中国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业用水分析新框架和中国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用水分析新框架和中国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用水分析新框架和中国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 李保国,黄峰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193 摘要:粮食平安和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农业用水在我国农业用水结构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提高农业水分生产力是实现节水种植和粮食平安的重要因素。本文应用国际上近年来农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领域的观念变革,提出了广义农业水资源的概念分析了全国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同时,计算并分析了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变化趋势。指出在工程节水措施的真正节水潜力已经接近极限的情况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农艺节水措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得出结论:我国未来粮食
2、平安主要应通过提高粮食水分生产力来实现。关键词:蓝水;绿水;作物水分生产力;粮食平安;水资源平安 1 中国水资源和粮食平安根本概况 1.1 中国粮食平安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相互关系 中国的粮食平安问题成为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1995 年美国经济家莱斯特布朗提出了著名的“谁来养活中国1命题后,世界上许多研究机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总有一天会“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2。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的?中国能养
3、活自己吗?-中国粮食平安和水资源?研究工程认为:中国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物质条件在未来的 30 年里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3。在几乎所有有关中国粮食平安的研究中,研究者都一致强调中国水资源短缺是威胁中国粮食平安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水和粮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问题。一方面,水资源的短缺威胁到灌溉农业的有效灌溉量,从而影响到粮食产量和粮食平安;另一方面,粮食生产又消耗大量的水,由于水分利用效率的低下,在耗水同时造成水资源的紧缺。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和粮的关系是一个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因此,解决粮食平安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农业水资源尤其是种植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1.2 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水分生产力现状 1
4、998-2007 年的十年间,10 年间,我国平均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 2004 年为最低点,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吻合。但是水资源总量下降幅度要大于降水总量的下降幅度。如2007 年降水总量比 10 年平均值减少 4.06%,而水资源总量比 10 年平均值减少 8.25%;2007年降水总量比 2006 年降水总量,减少 0.13%,而水资源量那么减少 0.30%。降水总量和水资源总量的变化趋势将影响农业用水。农业用水量 10 年间一直呈小幅下降趋势。全国农业用水总量从 1998 年的108 m3减少到 2007 年的108 m3。但是农业部门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下降幅度较大,从 199
5、8 年的 69.3%下降到 2007 年的 61.8%,下降了 7.5%。2007 年农业用水量比 10 年平均值减少了 2.38%。而 2007 年全国总用水量比10 年平均增加了 4.42%。说明了在总用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用水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比重都在下降。2 中国农业用水分析新框架 过去,对我国农业用水分析主要集中于灌溉用水。近十年来,在国际水资源和农业水资源管理领域出现了一场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包含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理念、概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涵盖了:蓝水和绿水4,5,6;水资源收支解析7,8,9;真实节水10,11,12,13;净灌溉效率和有效灌溉效率10,13,14;水分生产
6、力15,16;虚拟水流动和贸易17,18。这些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而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新的视角分析、解读农业用水和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和其他用水部门的关系。在更大的空间尺度进行农业用水及管理的分析,为实现粮食平安、水资源平安、生态环境平安的多目标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综合上述新的观念,本文提出了农业用水分析的新框架图 1。首先,从蓝水和绿水的概念出发,建立了广义农业水资源的概念,它由两个分量组成,即农业蓝水资源和农业绿水资源。建立在广义农业水资源概念上的农田尺度的水平衡分析对于理解农田尺度水分转化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平衡分析的根底上,着重分析农田耗水,即农作物
7、经济产量形成所实际消耗的水量,也即农作物全生育期的实际蒸散量。农作物实际蒸散量一局部是来源于灌溉“蓝水的耗水量,另外一局部来源于有效降水“绿水的耗水量。两个分量的总和即为形成农作物经济产量的总耗水量。在确定了总耗水量后,农作物的水分生产力农作物经济产量除以总耗水量便可确定。之后,从农田尺度上升到灌区和流域尺度,需要对灌区或流域内上下游的水文循环、农田用水、农作物水分生产力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研究灌区和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的农田用水和农作物水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区域内灌区、流域真实节水的潜力,由此为部门间水资源的合理和优化分配建立理论和实践根底。同时,可以确定区域内农作物生产所蕴含的虚拟水的含
8、量,为进一步研究区域间虚拟水流动和贸易,优化水资源限制条件下的区域农作物生产格局和农作物种植制度提供科学保障和政策支持。灌溉引水量(蓝水)广义农业水资源耕地有效降水量(绿水量)田间尺度蓝水和绿水平衡分析灌溉蓝水耗水率灌溉绿水耗水率来源于灌溉蓝水的作物实际蒸散量来源于有效降水绿水的作物实际蒸散量作物实际蒸散总量(来源于蓝水和绿水的总和)提高田间尺度和系统(灌区和流域)尺度作物水分生产力真实节水潜力优化部门间水资源分配作物产量中蕴含的虚拟水量优化在水资源限制条件下的种植制度和种植体系 图 1 中国农业用水综合分析框架 3 广义农业水资源和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 “蓝水指的是天然降水降落到地球外表形成
9、径流,流入河道、湖泊等天然地表水体以及补充到天然地下水体的水。由于这局部的水资源可以被人类肉眼可见,所以被称之为“蓝水资源。而天然降水中的另外一局部直接降落于各种地表植被覆盖物上,一局部被植被的冠层截留并以蒸发的方式返回大气,另外局部直接降落于土壤外表,其中一局部又以土壤外表蒸发的方式返回大气,而剩余的局部入渗土壤,供应植被生长发育需要,最终以植物蒸腾的方式返回大气。以土面蒸发和植物蒸腾方式返回大气的局部总称为植物的蒸散发。而土壤中储存的有效水由于其主要功能是供应植物生长发育的蒸散发需要,所以被称之为“绿水。由于土壤中的绿水是以有效水的形式储存起来的,因此被称之为“绿水库。而被植物蒸散发的局部
10、就被称之为“绿水流。以上的简要分析说明,“蓝水和“绿水对包括农作物在内的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以及经济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农作物可利用的水量时要将“绿水考虑在内。因此,农业水资源不仅包括灌溉“蓝水,还应包括土壤“绿水。基于以上原理,提出了农业广义水资源的概念。农业广义水资源是指农作物生长发育可以潜在利用的土壤“绿水和灌溉“蓝水资源的总和。2007 年全国降水量108 m3,耕地面积103 hm2。天然降水被耕地截流的有效降水量是108 m3,而耕地灌溉量是108 m3,即耕地可利用的蓝水量。两者相加即广义农业水资源量,为108 m3。在广义农业水资源量中,来源于耕地有效降
11、水“绿水的比例 57.0%,而来源于耕地灌溉“蓝水的比例是 43.0%。证明了农业生产潜在可利用的水量中,“绿水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水土资源匹配是指单位耕地面积所享有的水资源量。但是,传统的水土资源匹配计算时的水资源量是指“蓝水资源。这个指标的缺点是:用总的“蓝水资源,即水资源公报中所报告的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匹配,而这局部水资源中只有其中一局部可以被农业利用。为了更确切地定量分析农业可以潜在利用的水量和耕地数量的匹配,本文从广义农业水资源出发计算了农业广义水土资源匹配。表 1 2007 年各省水土资源匹配程度 Table 2 The matchness between water resou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水分 框架 中国 粮食作物 生产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