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一、目的预防和控制导管血流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二、适用范围临床科室、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三、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 号四、内容(一)直管前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二)置管时1、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必要时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巾,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3、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和手消毒。4、选择合适的置管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
2、量避免使用股静脉。5、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共 2 次,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待干后(2 分钟)或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再置管操作。6、患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宜进行置管操作。(三)置管后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 1-2 天,无菌透明敷料为 3-7 天,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无菌手套。4、保持导管连接端
3、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用 75%酒精或 0.5%进行消毒,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6、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积极控制感染。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8、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9、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更换导管。10、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11、科室应当根据医院感染监测结果的反馈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率。医生的思想工作总结
4、医生的思想工作总结 1 1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 20 xx 年即将结束,回首一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人在成长中已取得了点点滴滴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将这一年的思想、工作作一总结,望院领导批评指正,望各位同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医生,我们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民众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我必须奉行这一神圣使命。自 20 xx 年 4 月至今,多半年的实践工作,使我对自己工作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作一简单的陈述。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工作中,我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工作中的点点
5、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我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当我步入了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时起,我曾暗暗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恪守医德,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尽一点微薄之力”。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所从事的基层医疗工作,更使我深深的体会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 导管 相关 血流 感染 预防 控制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